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把屎把尿會傷害孩子的頸椎!4招訓練寶寶自主排便

家裡新添了寶寶,寶媽不忍心打斷兒子睡眠,決定不把尿。

而奶奶說:「孩子越早把尿越好,可以從小養成定時排尿的好習慣。小時候不把尿,長大了老尿床。」

相信大部分被把尿的寶寶家裡,一定有一個這樣自認經驗豐富的老人,他覺得你小時候、你爸小時候、她小時候都是這麼帶大的......所以很多老人甚至從你的娃一出生起就開始「噓噓」~

可是,我們小時候是這麼做的,就真是對的麽?聽聽專業醫生怎麼說。

01

把屎把尿到底對不對?

把便(屎+尿),這個真不對!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兒科教授、博士生導師王玉瑋在微博上指出,嬰兒的尿道括約肌、肛門括約肌要在3歲左右才能完全發育成熟,而這是人控制便尿的生理基礎之一。所以,在此之前,孩子是沒有能力完全控制排尿排便的。

1歲以前,與其說把尿是訓練孩子,不如說是訓練家長找到孩子比較容易排尿的時間,比如吃奶後5~15分鐘、睡醒後。

太早把尿,不僅不能幫孩子更早建立自主排尿功能,反而危害多多:

1對寶寶的脊椎不好

新生兒的脊柱尚未定型,如果把尿姿勢不正確,就會增加骨骼發育不良的風險,發生脊柱側彎、駝背等情況,影響寶寶一生的健康。

回想一下寶寶被把尿時的姿勢:身子被架在大人的雙手和上半身之間,寶寶身體沒有多少力氣就會不斷下滑,屁屁就不斷被扯著。

那些不講科學,堅持過往經驗論的人們,答應我,自己先找個雙杠試試這個姿勢好嗎?

2寶寶的括約肌得不到鍛煉,反而易尿

排尿過勤會影響膀胱功能的成熟,使寶寶很難憋住尿,反而容易尿頻。

3、容易造成嬰兒脫肛、肛裂等現象

北京和睦家醫院兒科主任崔玉濤也指出,局部頻繁把便,嬰兒會頻繁用力,加上自身控制肛門括約肌的韌帶相對鬆弛,非常容易造成直腸黏膜經肛門突出的現象,也就是脫肛。

脫肛又會造成嬰兒排便時部分梗阻,增加排便費力程度,這又容易引發肛裂。中國人痔瘡發病率高,與幼時接受把尿、把便也有一定的關係。

02

不把尿,孩子更早學會自主便尿

晚上穿紙尿褲睡覺的孩子,很多在2歲前後甚至更早就能夠控制夜尿,或者整夜憋尿到早上。而夜裡把尿的孩子,2歲時多數還需要煩勞父母半夜起來把尿。

不把尿的孩子,更是普遍較早開始主動告知便尿,較早開始會使用尿盆,或蹲下尿尿。

這是因為不把尿的孩子,一直以來都是依據便意來排尿的,所以對便意的掌握比較好。而過多把尿的孩子,始終在根據便意排尿和根據把尿動作排尿之間被混淆,對便意的掌握很差。

03

怎樣訓練寶寶自主排便?

北京和睦家醫院兒科主任崔玉濤指出,孩子能夠接受排便訓練的前提是:

①能感到排便到身上不舒服。

②對坐便器和排便產生聯繫。

③孩子有能力使用坐便器。

一般來說,寶寶長到1歲半以後,都能靈活地坐、站、走、蹲、起,這說明他們的肌肉、神經已有了一定的發育,加之寶寶也能聽懂大人的指示了,所以此時開始訓練坐便如廁比較合適。

由於大小便控制肌肉不同,難易程度不同,所以寶寶學會控制大小便的通常順序是:夜間的大便控制 → 白天的大便控制 → 白天的小便控制 → 夜間的小便控制。

1、灌輸如廁觀念

上廁所的觀念如何灌輸給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言傳身教。可以讓家中的同性成年人如廁的時候帶上寶寶,一邊說一邊做。

2、分清大小便的感覺

小便通常伴隨大便一起出現,但是寶寶在開始時很難分清這兩者的區別。一旦大便訓練開始,大多數孩子(特別是小女孩)會非常迅速地分清這兩者的區別。

小男孩剛開始通常會蹲著尿尿,然後當他們看到年齡稍大的男孩或者爸爸怎麼做之後,會逐漸變成站著尿尿。

3、鼓勵寶寶使用坐便

① 準備一個兒童專用坐便器,放在寶寶的房間或者衛生間。

初的幾周,讓孩子不必脫衣服,坐在兒童專用坐便器上,告訴寶寶坐便器是乾啥的,什麼時候用。

③ 當孩子心甘情願做在坐便器上之後,可以開始嘗試取下尿布,讓寶寶坐在坐便器上方便。記住要向寶寶示範如何將雙腳牢牢地固定在地上,這在孩子大便的時候非常重要。

④ 在孩子適應這種模式以後,在他蹲坐好後換下尿布,然後將尿布上的排泄物扔進身下的坐便器裡,這樣就能讓孩子領會這把「椅子」的真正用途。

4、午睡及夜間的如廁訓練

在寶寶能夠熟練使用坐便器之後,可以鼓勵孩子入睡前或者一睡醒就馬上使用坐便器。

晚上不要使用日用的普通尿片,換成常規幼兒訓練褲或一次性幼兒訓練褲,讓孩子能夠感受辨別出差異。

最後,還是要強調一次,把尿把便對寶寶脊柱、肛門括約肌、髖關節和心理發育都不好,不建議給寶寶把便把尿。

寶寶1歲半以後具備了自主尿便的調節,才可進行正確的如廁訓練。

現在,大家知道該怎麼做了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