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紀曉嵐給貪官寫信,拆開卻只看到一撮茶葉,貪官大驚:我命休矣

一提到古代的貪官,很多人恐怕都會想到和珅,作為民間家喻戶曉的人物,和珅在26年的宦海生涯中,貪汙總數居然高達八億兩白銀,折算下來是清朝乾隆時期15年的財政收入總和。

紀曉嵐給貪官寫信,拆開卻只看到一撮茶葉,貪官大驚:我命休矣

而說起和珅,就不得不提另外一個人物——紀曉嵐。前些年熱播的《能言善道銅牙紀曉嵐》塑造了紀曉嵐、乾隆、和珅三位鐵三角人物,而在劇中,紀曉嵐也成為常常與和珅針鋒、自甘清貧、為民請願的才子形象。

然而電視劇畢竟是虛構和戲說,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實際是個善玩手段的“不倒翁”,正如他給自己的評價:“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

紀曉嵐給貪官寫信,拆開卻只看到一撮茶葉,貪官大驚:我命休矣

乾隆三十三年,清朝發生了一件大案。兩淮鹽政尤拔世給乾隆上書,聲稱前任鹽政從商人那裡收繳有庫銀二十七萬八千兩。

但乾隆卻從來沒聽說過國庫有這項收入,戶部查閱了所有檔案,也沒有發現兩淮鹽政每年向國庫上繳過這筆錢。顯然,這是一項地方官員的灰色收入。

自從漢武帝實行鹽鐵官營以來,鹽就成了歷代王朝主要的稅收來源之一,畢竟人的日常生活離不開這個必需品。而清朝時,兩淮鹽稅的收入不僅是清廷的稅收支柱,也是皇室開支的主要來源。

紀曉嵐給貪官寫信,拆開卻只看到一撮茶葉,貪官大驚:我命休矣

收到這封奏疏後,乾隆下令江蘇巡撫彰寶秘密徹查鹽稅案。一查才發現,近20年來,兩淮地區所有負責鹽買賣的地方官利用發放“鹽引”這項權利,私下侵吞了1090萬兩白銀。

乾隆震怒,他怒的倒不是貪汙,而是這些地方官動了他的私產,他派人秘密前往高恆、普福、盧見曾等兩淮鹽官家中進行突擊查抄,以掌握真憑實據。

紀曉嵐給貪官寫信,拆開卻只看到一撮茶葉,貪官大驚:我命休矣

然而這項密令卻被在皇帝身邊做侍讀的紀曉嵐得知。由於盧見曾的孫子盧蔭文是紀曉嵐的女婿,為了保住這位兒女親家,紀曉嵐決定透露消息給對方,以便於親家提前轉移財產。

但紀曉嵐又不敢直接寫信或傳話,以免被人抓住把柄,他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將一小撮茶葉裝入一個空信封中,再用加鹽的漿糊封住,派人送往親家盧見曾府中。

紀曉嵐給貪官寫信,拆開卻只看到一撮茶葉,貪官大驚:我命休矣

當下人拿著紀曉嵐的這封信交給盧見曾時,盧還以為是平常書信,但拆開一看,卻看到古怪一幕,信封中沒有隻言片語,只有一小撮茶葉,而封口處又有鹽漬。

盧見曾大驚,這封古怪信件的寓意,豈不是在表明鹽、查(茶)封嗎?鹽稅貪腐案東窗事發,命將休矣。盧見曾連夜將財產轉移一空。

紀曉嵐給貪官寫信,拆開卻只看到一撮茶葉,貪官大驚:我命休矣

雖然紀曉嵐做的天衣無縫,但還是被和珅發覺並上告乾隆。按照《大清律例》規定:近侍官員漏泄常事的,杖一百;漏泄密事者,斬首。紀曉嵐顯然屬於後者。

然而乾隆因為太過於好奇紀曉嵐的泄密方式,就以減罪量刑作為交換,紀曉嵐這才說出空信封“查(茶)封”的含義。最終紀曉嵐被發配烏魯木齊,而他的親家盧見曾則病死於獄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