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需求大門檻低,心理谘詢有多少“混水摸魚”?

如今,人們對心理健康、精神健康越來越重視。有心理谘詢需求的人在增加,但這個行業的收費、療效以及行業門檻究竟怎樣?

據央視財經報導,這個行業目前存在不少問題:部分心理谘詢名不副實,價高時長“聊效”甚微;“山寨證書”充斥市場,心理谘詢師真假難辨;門檻低、缺監管,心理谘詢業亟待規範……有谘詢者陷入消費“無底洞”,三四年下來花了40萬,為剩餘谘詢時間爭取退款時,還被威脅如果把事捅出去,谘詢錄音就會遭到公開。

在人們的期待和想象中,心理谘詢師運用專業能力幫助谘詢者解決心理問題。業內人士也表示,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心理谘詢師,必須經過系統的心理學專業學習、自我體驗與實踐督導培訓。也就是說,從業前的大量專業學習和訓練必不可少。然而,符合這種期待的從業人員有多少呢?

央視記者採訪中發現,目前很多心理谘詢從業者,簡歷上均注明持有“統考ACI注冊國際心理谘詢師”,這樣的資質竟然能輕易購得。而2017年取消心理谘詢師國家職業資格全國統一鑒定後,現階段各機構發的證書只能是培訓合格證書,一些培訓機構卻將“培訓合格證書”宣傳為“從業資格證書”,讓人誤以為拿了證書就能從業。

市場需求大、行業門檻低,目前的心理谘詢服務良莠不齊,不乏混水摸魚者。有的“谘詢師”不僅無法幫助到谘詢者,還會誘導谘詢者過度消費。報導中以隱私錄音要挾消費者的,更是極其惡劣。新華社本月也曾報導,商業情感谘詢領域投訴案例呈明顯上升趨勢。業內人士介紹,婚姻情感谘詢類服務大多打著心理谘詢的旗號,但目前市場上婚姻情感谘詢類相關證書五花八門,很難保證相關谘詢專業性。一些機構和個人只想快點從消費者口袋中掏出錢來,毫無底線。

心理谘詢行業的亂象背後,是“缺乏規範”。心理谘詢師資格“國考”取消了,但行之有效的行業標準有沒有建立起來?本該講求專業性的心理谘詢行業,不能放任不那麽“專業”的人進入,蒙蔽谘詢者。這樣的人多了,實際上也是在影響整個行業的聲譽。門檻太低,就要抬高門檻。專業人才的培養需要時間,但人才的“供給缺口”不應讓濫竽充數者來填補。一方面,讓市場淘汰那些不夠格的機構和個人;另一方面,也要靠行業自律的力量,不要讓“劣幣”大行其道。對於疑似欺詐、坑害消費者等行為,監管部門也應有所關注和行動。

新民眼工作室紀玉

編輯 | 屠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