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隻吹風機賣3000元的戴森,要花200億造車

每經記者:李佳露(實習) 裴健如 每經編輯:何小桃

說到戴森,你會想到什麽?3000元一隻的吹風機,5000元一隻的吸塵器,還是被瘋搶的卷發棒?

戴森的產品有一種魔力,每次發布都能引起消費市場的狂歡。同樣的產品,戴森可能會貴10倍,但卻並不影響潮男潮女為之買單。所以,當戴森公開造車計劃,布局電動汽車時,人們的好奇心被瞬間點燃了。

去年戴森宣布選定新加坡為電動車生產基地,並將在2021年推出第一款產品。當時戴森稱,選擇新加坡的原因之一是它“靠近汽車銷售高增長的市場”。不過,近日英國媒體《每日郵報》報導稱,戴森公司創始人詹姆士·戴森(James Dyson)在與當地國會議員的來往書信裡稱,曾向本田提出租用其位於斯文頓的部分工廠生產電動車,但遭到本田拒絕。

詹姆士·戴森在信中暗示,他做出將工廠搬到新加坡這一具有爭議性的決定,部分原因是本田拒絕向他出租一棟閑置的建築大樓。

然而,本田向《每日郵報》否認了戴森的說法,稱“我們知道戴森和國會議員詹姆士·格雷(James Gray)之間有一封信,但信中內容事實上是不正確的。” 今年年初,媒體報導稱,日本本田集團宣布,將於2021年關閉位於英國南部斯文頓的工廠。

對電動車早已“暗許芳心”

目前,英國汽車製造業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英國汽車製造商和經銷商協會數據顯示,英國5月汽車產量同比下降15.5%,已連續第12個月下滑。在此背景下,關於戴森工廠選址的消息自然容易引起關注。

去年10月,戴森公布生產電動汽車計劃,並選擇新加坡作為建廠之地。據了解,新加坡工廠將於2020年建成,第一批車將於2021年開始投產,曾在日產和英菲尼迪擔任高管的克魯格將負責戴森的電動車項目。

戴森首席執行官吉姆·羅文(Jim Rowan)在致員工信中稱,之所以選擇新加坡是考慮到該國擁有高增長市場、熟練勞動力、相對高的成本基礎和對高科技的偏好。新加坡適合發展高質量的高科技產品,也適合作為戴森電動汽車的製造地,公司選擇新加坡也是因為它靠近亞洲電動車的“高速增長市場”。

去年8月,戴森在英國注冊新的商標“Digital Motor”。而戴森對電動車市場的“芳心”首次曝光於2016年,當年的英國政府文件《全國基礎設施計劃報告》裡出現了 “戴森在總部馬爾斯伯裡(malmesbury)開發電池電動車” 的公開籌資事項,並說明 “這將為此地區帶來 1.74 億英鎊的投資,創造逾500個工作機會”。這使得戴森研發電動車的消息不脛而走。

實際上,“家電大佬”戴森近年來的舉動也充分表明其對進入電動車市場的野心。2013年,戴森從阿斯頓·馬丁、賓利和勞斯萊斯等車企挖走多名設計研發人才。隨後在2015年,戴森並購了專門研發固態鋰電池科技的美國固態電池公司SaKti3,並且表示解決能量密度問題是21世紀最大的工程挑戰。

緊接著在2017年,戴森開始建設全球供應鏈控制中心,宣布將投入20億英鎊(約為174.1億元人民幣)在電動車的設計技術上。戴森披露的信息顯示,2018年戴森營業收入約為382億元,利潤約為95.52億元。這意味著,戴森將投入相當於近兩年的淨利潤用於轉型造車。

戴森早前在致員工信中就作出過解釋,稱公司在固態電池技術和電動領域有著深厚的專業知識,且這些技術已經被應用於無塵袋式真空吸塵器和空氣淨化器等一系列產品中,開發電動汽車產品能夠將這些技術優勢和實力進行利用整合。

詹姆士·戴森說,“我們在馬達、電池、空氣動力學、視覺系統和機器人技術領域已經鑽研了20多年,是時候將積累的所有知識和經驗整合到一個大項目之中,那就是電動汽車。”

戴森的野心

悶聲乾大事的戴森在今年5月申請專利時,意外曝光了其電動汽車的設計初稿。詹姆士·戴森曾表示,不會跟隨其他電動汽車製造商生產小型汽車,因為複製別人的老路沒有意義,戴森首款電動車不是跑車,也不是一輛價格低廉的電動車。

戴森似乎很看好電動車的未來。英國政府承諾到2040年將禁止化石燃料汽車使用,以應對氣候變化和空氣汙染問題,而詹姆士·戴森敦促英國政府將禁令日期提前10年至2030年。他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他認為電動汽車市場被低估了,並補充道:“我認為,與其說電動車市場是由補貼驅動的,不如說是由人們想擁有安靜無汙染汽車的願望驅動的。”

除了動力部分將會是公司開發的電池技術,戴森的新車型也會使用新的底盤,從開發到現在,戴森已經投資超過26億美元。

詹姆士·戴森認為,這款車大而窄的車輪可以提高行駛裡程和效率,這對電動汽車來說至關重要。新車車身整體設計遵循“形式服務於功能”的理念,車輪將盡可能靠近車輛的前部和後部,以使車輛“高度機動並提升在崎嶇地形上的操控性”。儘管離地間隙很大,但戴森這款車的整體高度將低於大多數SUV,比競爭對手更大、更薄的電池組將有助於給車內更多空間,前後風擋玻璃將安裝戴森Airblade擋風玻璃清理系統。

在發給500多名工作人員的電子郵件中,詹姆士·戴森強調了對新產品細節保密的必要性,同時他也表示並不一定全按照專利郵件所展示的內容來製造新車。

事實上,像戴森這樣熱衷於跨界造車的企業並不在少數。此前,蘋果公司就曾通過“泰坦計劃”(ProjectTitan)研發汽車製造,然而最終計劃終止,整個團隊轉入平台開發。此外,包括谷歌、百度、阿里、騰訊等IT業巨頭紛紛研發車載智能網聯技術,並意圖借此入局汽車市場。

作為一家科技公司,戴森目前也還沒有體現出與其他整車製造商合作代工的意願,這意味著戴森將承擔獨立研發和生產製造的巨大風險。在家電產業發家的戴森能否在車企角逐中突圍並佔領一席之地,業內期待著它的答案。

每日經濟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