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治療膿皰瘡試試這些中成藥

治療膿皰瘡試試這些中成藥

膿皰瘡,又稱傳染性膿痂疹,多由葡萄球菌或鏈球菌引起,多發於顏面、四肢等暴露部位,初起為紅斑或丘疹,很快變為黃豆大或更大的水皰、膿皰,周圍紅暈,皰壁薄而易破,破後可見糜爛面,並形成黃色結痂,愈後無瘢痕;嚴重者常伴有發熱,少數可並發腎炎、心肌炎或敗血症,對兒童身心健康危害極大。

《外科正宗·黃水瘡》載 :「黃水瘡於頭面耳項忽生黃泡,破流脂水,頃刻沿開,多生痛癢。」因而本病屬中醫「黃水瘡」「膿窩瘡」範疇,多為夏秋季節暑濕邪毒侵襲,氣機不暢,疏泄障礙,熏蒸皮膚所為,當以清熱解毒、祛暑利濕為治。本病無全身癥狀者,單純外治即可,伴有全身癥狀及併發症者,須予全身治療;對反覆發作者,應注意增強體質。

臨床觀察發現,中成藥外治膿皰瘡有明顯效果,現介紹幾則,供選用。

1. 硫黃軟膏:將患處用生理鹽水冼凈,再取本品外塗患處,每日 3 ~ 5 次。本品可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2. 雙黃連粉針劑:局部常規消毒後,用棉花棒蘸本品粉劑外搽患處,滲液少者,用本品 60 毫克加生理鹽水 10 毫升調勻後外搽患處,每日 5 ~ 7 次。本品可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3. 黃連素片:取黃連素 10 片,溶於200 毫升水中,較大膿皰可用注射器抽取膿液,再去掉表皮,用 75%酒精擦凈膿液後用本品洗浴,每日 3 次。或患處用黃連素水濕敷,每日 2次。本品可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4. 冰硼散:先將患處用枯礬水清洗後,再將冰硼散塗抹於患處,每日 2 次。本品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5. 青蛤散:先將患處常規消毒後,再將本品與胡麻油適量調勻成糊狀塗抹於患處,每日換藥 1 次。本品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6. 金黃散:局部常規清洗後,取本品適量,用清水少許調勻,外敷患處,每日 2次。本品可清熱解毒。

7. 顛倒散 :飛硫黃、大黃粉各等量,用冷水適量調為稀糊狀,用棉花棒蘸藥液外搽患處,每日 3 ~ 5 次。本品可清熱解毒。

8. 紫草油 :紫草油 100 毫升,黃柏粉15 克,利福平粉、冰片各 2 克,混合均勻,裝瓶備用。局部常規消毒後,用消毒棉花棒蘸藥液外搽患處,每日 3 ~ 5 次。本品可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9. 一掃光藥膏 :每日洗浴後,用消毒棉花棒蘸藥膏外塗患處,每日 1 次。本品可清熱解毒、殺蟲止癢。

10. 復方片仔癀軟膏 :外用,塗於患處,每日 2 次。本品可清熱、解毒、止痛。

11. 三黃紅霉膏 :三黃片(0.5 克 / 片)10 片,紅霉素軟膏 10 克(1 支)。 將三黃片研成極細末,入軟膏內調勻,裝瓶,待用。每次適量,外搽患處,每天 3 次, 7 天為 1療程。本品可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12. 白青黃軟膏 :雲南白藥、青黛、黃柏各等量。將雲南白藥去保險子,黃柏研細,三者混勻,加凡士林適量調膏。局部常規消毒後,將藥膏外塗於患處,每日 2 次。本品可清熱利濕。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主管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主辦

中醫藥知識 健康養生資訊

零售價:RMB12元

郵發代號:82-654

文章版權歸《家庭中醫藥》雜誌所有,轉載、摘錄請註明出處。部分圖片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所載方葯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本文作者:胡獻國

本文編輯:桔梗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