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航天IAC大秀來了(下篇)

語宙

+

“來看全中國最有能力‘上天’的人”

航天界最大盛會IAC,中國航天必為其中重要部分。今天,宙姐繼續帶你到德國不來梅,賞全球宇航大秀。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飛出地球村

航天科技集團展位,衛星與火箭齊飛,產品共服務一色,典型的藍白配色那是相當有氣勢。Who is CASC?中國航天的國家名片,航天工業的主導力量。據其官網描述,“集團公司承擔了我國全部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研製生產和發射試驗任務,以及載人航天器、深空探測器和軍民商用衛星的科研生產任務……當前,集團公司正全力推進載人航天太空站工程、月球探測工程、北斗全球導航系統、高分辨率對地觀測工程、航天運輸系統等一大批重大航天工程。”400多平米的展位已經很大了,然而根本不足以全面體現中國航天的新成就、新跨越、新發展。

考量一國航天,先看其進入太空的能力。集團帶來近幾年成功首飛的4枚代表性火箭:長5、長6、長7以及長11。江湖人稱“胖五”的長5是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火箭,將為中國未來太空站、北斗導航系統建設、探月三期工程及其它深空探測任務提供主要運力,其成功研製使我國運載火箭的規模實現了從中型到大型的跨越,進入太空能力提升兩倍多。長6是新一代無毒無汙染小型液體運載火箭,從長2F換型而來的長7是為發射貨運飛船研製的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最小個頭的長11則是用於快速機動發射微衛星的長征家族第一型固體運載火箭。大而愈大,小而愈小,長征火箭同時瞄準國家工程與商業市場,兩手都很硬。

好些老外問,中國火箭為啥叫Long March?宙姐想起多年前向火箭院老副院長冬春求教時得到的回答:“朝天上打的東西應該叫什麽?天高路長,太空任務的艱巨性,似乎只有紅軍長征能夠相比。對於這個名字,大家的意見高度一致。”個中滋味,不足與外人道;“長征”二字,包含了中國人對事業的最高理解。

長征系列火箭模型

本次展出的衛星包括:超大型衛星平台DFH-5、全電推DFH-4SP衛星平台以及集團新近啟動的全球低軌移動互聯網衛星系統“鴻雁星座”衛星,等等。多通用平台、多衛星產品、多類型服務,充分體現了科技集團在航天器及運載火箭製造、發射服務、衛星運營服務等領域的全方位覆蓋。

DFH-5衛星平台模型

“鴻雁”星座衛星模型

全世界都在仰望更高,中國人關心的同樣不止地球軌道那點事。出現在展台一端的火星探測器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看上去很萌啊!2018年9月18日在北京舉行的“太空探索與人類未來”論壇上,國家航天局系統工程司司長李國平給出了我國深空探測的時間表:“2018年12月,中國將發射嫦娥四號,這也是人類首次在月球背面進行探測;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順利推進,計劃於2020年7月發射;預計到2022年建成中國太空站……”

中國的火星車

這些天來在IAC各會場轉悠,宙姐看到、聽到的都是月球、火星以及更遠的事兒,好些個學術團體甚至已經開始設計月球基地火星基地的社會秩序維護問題了!地球上的煩心事通通拋在腦後是種什麽體驗?我國大詩人早就說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

美麗在雲端

與航天科技同樣源自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和“七機部”的航天科工集團,是中國的防空飛彈武器系統、飛航飛彈武器系統、固體運載火箭及太空技術產品等技術開發與研製商,說到航天科工最新的民用產品,則離不開“五朵雲”。兩朵雲都來了:打造寬頻全球移動互聯網絡的“虹雲”與窄帶全球物聯網的“行雲”。一個互聯網、一個物聯網,未來地球人能直接獲取的衛星服務非常周到!值得一說的是,航天科技的“鴻雁”為科工“虹雲”與“行雲”的二合一:任何行業都鼓勵競爭,即便是在“國家隊”內部。

天基互聯網星座“虹雲”衛星模型

天基物聯網星座“行雲”模型

來自應急部署和商業市場的需求,催生了航天快速響應概念。科工集團打造的“快舟”為中國首個具有快速集成、快速入軌能力的小型固體運載火箭,快舟一號甲已投入商業市場,快舟11等待首飛。前不久在中國武漢舉行的第四屆商業航天高峰論壇上,航天科工火箭公司總經理查雄權說:“快舟一號甲的發射成本已接近世界最低水準,快舟十一號的部門載荷發射成本約每公斤1萬美元,在小型運載火箭發射服務市場已做到最低水準。”曾向多國火箭詢價卻屢屢遭受打擊的宙姐表示:你們可要說話算話啊!

“快舟”火箭模型

西工大微小

翱翔吧立方星

因其通用性、低成本,立方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古今中外很多號稱自己是做立方星的,其實……不一定能做,但西工大是真的把立方星做到了高水準。2016年6月長7首飛,就搭載了他們研製的世界首顆12U立方星。在成功開展在軌自然偏振光實驗、驗證一系列衛星部組件及關鍵技術之後,衛星已返回大氣層燒毀。來自新華社的消息說,“西工大微小衛星技術及應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已研製形成了2U、3U、6U、12U等系列化的立方星及組件產品,未來將應用於伴飛巡視、對地遙感、數據中繼等領域。”他們的星叫做“翱翔”,聽上去非常encouraging。

西工大的12U立方星模型

藍箭

“朱雀”欲振翅

最近兩年,民營航天在資本市場挺火,並且引發了公眾對航天人才流動、性價比等方面的關注。原本與民眾距離遙遠的航天能進入社會話題,本身就是公眾科學素養提升的體現啊。本次大會,民營航天公司藍箭展示了研製中的“朱雀”系列火箭模型。據悉,2018年四季度,“朱雀一號”將把一顆微小衛星發射至太陽同步軌道,而近地軌道運載能力4噸的“朱雀二號”預計2020年升空。商業航天的主力軍仍是“國家隊”,但民營企業應該也能夠從模式創新、產品補充、市場拓展等方面尋求自己的市場份額。道阻且長,都別急。

藍箭的“朱雀”系列火箭模型

珠海歐比特

新興科技融合

作為一家上市公司,歐比特的展台低調、實誠,展示了“珠海一號”衛星星座、衛星大數據應用以及正在打造的新一代宇航級人工智能芯片OAI18。商業航天企業怎樣尋找自己在產業鏈中的位置?航天技術還能在國民經濟的哪些新興領域實現轉移與擴散?大家都在探索,歐比特是成績顯著的先行者。

珠海歐比特的星座與大數據應用展示

和德宇航

民營航天的全球化

中國的民營航天企業中,和德宇航是年頭比較長的了。這是一家提供專業宇航系統集成實施解決方案的公司,十多年來,從最初的技術引進擴展到系統集成、先進載荷研發、國際合作與投資、星座運營與服務等領域,已發展成為全球化經營的國際化集團公司。

和德宇航的多元化、國際化業務

愛太空

公眾理解科學

不賣瓜的王婆不是好企業。Last but not the least,該逛逛宙姐所在的“愛太空”啦!我們是一家“接地氣”的航天產品研製和應用公司,通過微小衛星平台和虛擬現實、擴增實境、人工智能等多種技術,推廣航天大眾應用、傳播航天科技、普及航天知識,助推“公眾理解航天”。公眾理解航天,聽上去不難?No,No,過去很多年裡航天離咱們實在是太遠了,很多普通民眾壓根兒搞不清楚航空航天大氣層內外有啥區別,傳統產業要想用航天技術提升其效率更是不知道怎麽走完“最後一公里”。那麽,就讓我們來做公眾與航天之間橋梁上的一顆石子吧。

公眾開放日,參觀者在“愛太空”排起了隊

本次展會上,“愛太空”借助混合現實技術搭建了一個“虛擬太空實驗室”,模擬中國天宮太空實驗室內部環境與實驗裝置,參觀者進入實驗室、帶上虛擬現實設備,就能像當年王亞平的“太空授課”一樣,操作單擺、陀螺、水膜、水球等微重力環境中的典型實驗。

“愛太空”的虛擬太空實驗室

在工業製造上得到深入應用的虛擬現實技術,被我們用到了衛星的組裝中。“立方星虛擬作業系統”模擬立方星的組裝,幫助大學本科、中學學生及航天器愛好者直觀了解立方星的結構、載荷及功能。

來自西班牙大學的妹子正在組裝立方星

遙感衛星用來幹啥?數據怎樣提取、處理、應用?兩句話說不清,我們用OOD物控屏技術做了一個互動演示,呈現衛星遙感在農業、自然災害監測等領域的典型應用及數據處理原理。演示所用數據來自歐洲哨兵系列、中國風雲衛星以及中國長光衛星,特此鳴謝。

衛星遙感應用演示

某位老外觀眾問:“你們這麽好玩,真的是家中國企業?”宙姐代表“愛太空”對此不負責任的言論提出強烈抗議!難道中國企業一定要板著面孔?我們不僅讓觀眾邊玩邊了解航天,還有“彩蛋”呢。老外們紛紛拿起中國毛筆在星空中寫字,場景快樂極了。

請注意他們握中國毛筆的姿勢……

航天科學傳播平台

Powered by愛太空

第 198 期

微信ID:spaceflightforum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