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米南遷, 難遷:雷軍想去武漢 員工不想去

文/脫落酸

小米的難,不止於南遷。

“我不同意你去武漢。”馬強媳婦用力丟下筷子,快步走入臥室給婆婆打起了電話。鳳妞對婆婆哭訴:“武漢離老家和我娘家都遠,孩子上學、我的工作,怎麽辦?總不能兩地分居!”

馬強知道,對於北漂程式員來說,難得的周末假日,可貴的家庭午餐,都被自己搞沒了。

小米員工不想去武漢

任何一家公司搬家都不是件容易事。

京東從北四環搬到南五環外的亦莊時,員工就曾怨聲載道,部分員工還因接受不了大幅增加的通勤時間而離職。

而小米員工此次面臨的考驗可不止通勤時間增加這麽簡單,即便是對早已經驗豐富的老小米人來說。

小米創業頭5年,幾乎年年搬家。從銀谷大廈搬到卷石天地,而後搬到巨集源大廈,再搬到現在的五彩城。

即便如此,小米搬家的速度也趕不上公司規模的不斷擴張。

“五彩城大廈早就不夠用了,後來又租了周圍四棟大樓。”

3年前,雷軍在微博高調宣布,創建小米科技園。3年後,小米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辦公樓,預計明年啟用。

小米員工或許以為,隨遷的生活終於可以結束了,但一封輕飄飄的搬遷郵件通知,就這樣出現在了部分員工的郵箱裡。

一個又一個馬強,只得點開《搬遷員工相關福利政策》檔案,細細盤算衡量,值與不值。“工資不變+補貼3萬(分12個月內分批發放、必須在新工作地服務滿2年)+可申請當地人才公寓(武漢每套1000元、南京每套2000~3000元)+管搬家+當地低價買房不限購。”

處境尷尬的“馬強們”不得不承認,放棄自己辛苦在北京經營起來的一切,就此遷往武漢的成本高得實在讓人瀟灑不起來。

除非是鑽石王老五,既已財務自由不用靠工資養活自己,又不用考慮另一半的工作、孩子的學業,否則怎樣算都無法衝兌捨棄現有資源所帶來的損失,靠著對公司的忠誠與信仰,冒著觸手可及的天花板、跳槽艱難等風險承擔隨之而來的隱形成本。

情與利,雷軍想去武漢

對於大部分北漂來說,武漢不具吸引力,甚至不會出現在移居城市的備選名單裡,但武漢對雷軍而言意義非凡。

無論是武漢大學電腦系,還是創辦的第一家公司,那裡是雷軍夢開始的地方。

當年北京的互聯網浪潮南至武漢,“學海澱經驗,建武漢矽谷”的口號響起,武漢大學周圍的IT公司和電腦配件商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而對電腦和程式軟體著迷的雷軍也開始嶄露頭角,從焊電路板到憑借Bitlok加密軟體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一躍成為新興的創業明星。

只可惜,年輕創業者的常常要為經驗不足買單。因為不懂產品銷售推廣和知識產權保護,成立三色公司,熱血沸騰地往仿製漢卡方向撲去的雷軍不久便以失敗告終。

圍繞武漢發生的一切,更像是一位學霸初嘗商業的熱血青春。而早已成為多家上市公司董事長、知名投資人的雷軍,在另一個城市收獲了如此多的功成名就以後,又將目光移回了武漢。

會是為了節省土地開支,降低辦公成本嗎?

早年騰訊、百度、新浪、滴滴、網易就曾搬離中關村,駐扎在北五環的後廠村。

同時與後廠村遙遙相對的,租金偏低的望京也備受初創企業青睞。2014年,除了西門子、摩托羅拉、三星等企業入駐,望京還迎來了美團和陌陌。

相比同城搬移,大疆科技、中興通訊、小米和阿里巴巴更是將部分產業鏈遷出了一線城市。大疆科技在東莞松山湖設立全球研發和銷售中心,中興通訊在廣東河源市興建生產基地,小米第二總部落戶武漢,阿里巴巴西北總部落戶西安,又或者是受城市資源和政策扶持吸引嗎?

高端人才是企業開源的前提,武漢211、985院校眾多,武漢對高科技產業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城市的經濟發展情況也是企業選擇落戶的考慮因素之一,2017年武漢地區生產總值1.34兆元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800億元以上,GDP全國排名第九。

另一方面,據說小米武漢總部從簽合約到交付,隻用了5天時間,高效落地的背後離不開武漢政府方面對明星企業扎根落戶的歡迎和支持。

外界對小米南遷一事的猜測也無外乎這幾個方面:雷軍的故鄉情結;經歷八年抗戰上市的小米不堪股價下跌,業務競爭加大的壓力,采取削減人力與運營成本;武漢與雷軍互相需要。

未來,小米可能成為武漢的代表企業,這就好比,拚多多之於上海,華為騰訊之於深圳,阿里巴巴之於杭州,留給彼此無限想象太空。

小米的難不止於南遷

憑借武漢政府的大力支持,光谷聚集的產業及人才優勢,武漢或成為雷軍布局小米生態鏈的風水寶地。

但是手機行業跌宕起伏,同行都在環形跑道,即便轉換城市,比拚與廝殺依然在繼續。

今年10月,在小米旗艦機 Mix 3 的發布會現場,除了時不時的提及 iPhone 以外,雷軍幾乎沒有再捎上其它友商。或許小米太想成為蘋果了,起碼在企業類型定義和財報上。

根據蘋果近期公布的第四季度財報顯示,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0%,淨利潤同比增長32%,主要財務數據均高於市場預期。

蘋果這一季度財報表現如此亮眼,服務業務功不可沒。蘋果服務業務第四財季營收達到99.81億美元,同比增長17%,創下歷史紀錄。從營收佔比來看,貢獻甚至超過iPad、Mac的收入。

蘋果的服務業務包含App Store、iTune、AppleMusic、iCloud雲服務、Apple Pay、AppleCare額外保修業務等。相比硬體而言,蘋果在服務業務的利潤率也比較高。而隨著蘋果IOS設備的增多,其在軟體的盈利上也會出現增長。

而拒絕被定義為硬體公司,標榜自己是互聯網公司,是小米一直在致力的方向。

但其招股說明書清晰顯示,小米去年的互聯網服務僅佔其收入的8.6%,智能手機佔總收入的70.3%。

在硬體佔去總收入大部分背後的另一個事實是,區別於傳統手機廠商,小米的核心價值是富有競爭力的價格和充滿創新性的行銷策略。這就要求小米手機的出貨量必須足夠高,行銷策略足夠激動人心。

但相關數據顯示,2018“雙11”活動當天,小米手機全網銷售額不及蘋果和同屬安卓陣營的華為,在天貓、京東平台的手機銷售量不及榮耀。

小米網絡直銷觸及天花板的問題已是老生常談,2016年手機銷量甚至不增反減,為此小米開始補課,轉戰線下,截至2018年10月,小米授權體驗店達1183家,覆蓋了全國567個區縣。

線下管道全面鋪開,曾助推小米重回高速增長的軌道,今年雙十一這幅靈藥藥效卻似乎有所衰退。

在雷軍最新發布的內部信中,對於小米新零售模式僅定義為“ 初成的元年”,雖又稱“新零售線上線下融合效果顯著”,但並未在小米公開的雙十一戰報中透露線下管道的具體銷售額。

蘇寧的雙十一戰報卻可找到些“蛛絲馬跡”,在線下銷量各手機品牌的排名中,華為第一,小米第六。

手機業務發展步入瓶頸,就在其它業務上發力。小米常被戲謔,從手機業務拓展到電視筆電和箱包,小米除了不賣小米,什麽都賣。

產品鏈越拉越長,探求的營業增長點方向越來越多,雙十一更是在家電品類中排名第四,頗有與傳統老牌電商美的、海爾角逐的架勢。但那又是另一個戰場了。

小米的難不止於南遷,大考還在繼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