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育兒】專家:科學指導兒童進行合理運動重要且必要!

播放GIF

我國父母普遍重視孩子的智力發育,但往往忽略了孩子全面平衡發展,特別是缺乏對兒童的運動鍛煉,這導致我國兒童體質健康正面臨嚴峻挑戰。

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所所長童梅玲在近日舉辦的「運動與兒童早期發展省級師資補習班」上說,運動是兒童健康成長的源動力,科學指導兒童進行合理運動重要且必要。

運動,即身體活動是人類發展中行為活動的重要形式,主要是指骨骼肌收縮產生的機體能量消耗增加的活動。運動有助於疾病的預防、治療和康復。兒童由於年齡和生長髮育的特點,運動除了直接關係到兒童體質水準外,還可以刺激感覺系統發展;促進骨骼發育、改善肌力和肌耐力;培養毅力、堅持、自信等非智力因素;可預防肥胖、促進心血管健康、增強心肺耐力。

兒童運動不僅與其健康水準和運動技能相關,而且與多種疾病如肥胖、營養不良、發育性協調障礙等都密切相關。例如兒童肥胖。伴隨著兒童身體活動量的持續下降,超重和肥胖兒童的比例迅速增加,與肥胖相關的兒童2型糖尿病、慢性非酒精性肝炎等疾病的發生也日益增多。兒童出現肥胖後會導致體能下降,產生運動困難從而減少身體活動,進而進一步導致肥胖加重,周而復始的惡性循環,最終嚴重影響兒童身心健康。

在我國約有兩億學前兒童,儘管兒童的身體健康越來越受到重視,隨著社會發展和現代化的進展,加上高科技電子化產品的滲透,兒童活動和鍛煉的時間和機會越來越少,我國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體重超重,耐力、力量、速度等體能指標明顯下降;心肺功能持續降低;視力不良率居高不下;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顯著增加;許多慢性病趨於兒童化;學生運動猝死事件頻發等。

科學的運動,使得兒童越來越聰明

經常運動的孩子,能保持更好的敏捷性,很少受傷,同時智力發展的也更好。

兒童運動的發展與兒童的學業成績關係密切。兒童運動,特別是有氧運動,可增加大腦血液和氧氣流量,促進腦和神經內分泌系統的發育。經常參加運動能改善兒童在課堂上的行為,更加專註於學業。

經常運動有利於學齡前兒童認知、情感和社會化能力的全面發展,特別是有氧運動,可增加大腦血液和氧氣流量,促進腦和神經內分泌系統的發育。證據表明,學齡前期積極參加體育運動的孩子反而比總是靜坐少動的孩子在今後更容易取得優異的學業成績。這就提醒僅僅「注重智力開發」的家長們,對於學齡前兒童,讓孩子愉快的玩耍、積極的運動更能促進智力的開發。

學齡前兒童每天活動至少3小時

學齡前兒童(3~6歲)

運動指南(專家共識版)

播放GIF

兒童運動時間推薦

國內首部《學齡前兒童(3~6歲)運動指南(專家共識版)》中,首次提出學齡前兒童每天活動應達3小時以上。《指南》對學齡前兒童運動提出具體時間推薦:「全天內各種類型的身體活動時間應累計達到180分鐘以上。其中,中等及以上強度的身體活動累計不少於60分鐘。」針對我國學齡前兒童戶外活動不足的現狀,建議「每天應進行至少120分鐘的戶外活動」。

而對於日益突出的「久坐行為」和「電子保姆」現象及其對健康產生的不利影響,《指南》特別建議,在保證每天活動時間和活動強度的前提下,學齡前兒童每天應盡量減少久坐行為。其中看螢幕時間每天累計不超過60分鐘,且越少越好;任何久坐行為每次持續時間均應限制在60分鐘以內。

大多數家長認為,兒童每天都在跑跑跳跳,運動量應該是夠了。專家指出,科學的運動與平常的走走跳跳完全不同。幼兒的運動不足、不均衡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有很大隱蔽性。因孩子幼年時期的運動不足、不科學,在身心上的負面反應可能要在孩子幾年甚至幾十年後才能顯現出來,因此發達國家目前都非常重視幼兒體育。運動是兒童健康成長的源動力,科學的指導兒童進行合理運動重要且必要。

尊重兒童生長髮育規律很關鍵

孩子6歲前主要是神經的發育,在此階段孩子的神經成熟度高達92%。幼兒階段在神經發育的基礎上發展平衡性和穩定性,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過度發展體能,則會導致幼兒肌肉、骨骼、關節變形,抑製身高和肌肉的增長,抑製心臟發育等,因此幼兒階段不宜進行大運動量訓練。

兒童的運動,應選擇符合其身心發育特點的遊戲為主要形式,在保證活動時間和活動強度的前提下,兼顧該階段快速發展的多種身體素質,適當增加日常生活中的身體活動,在培養生活能力的同時提高體質健康水準。

兒童運動原則

供稿:南京市婦幼保健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