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第三方支付違規遭重拳 千萬元規模級罰單再次驚現

針對第三方支付的違規行為,監管機構再出重拳。7月30日,央行公布了對卡友支付服務有限公司、付臨門支付有限公司兩家公司的處罰公告:兩家合計被罰3475萬元,其中一家被處罰超2000萬元。

雖然央行對第三方支付處罰一直不手軟,但罰金達千萬元的案例並不多見。

此外,7月5日,央行公布的《2018年7月非銀行支付機構續展決定公示資訊》,21家支付機構順利通過,4家不予續展。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注銷支付牌照名單已增加到33家,支付牌照數量已銳減至239張。第三方支付今後的發展一方面將面臨業務重構,另一方面將面臨嚴格的合規考驗,行業洗牌或會加劇。

兩家第三方支付機構 合計被罰3475萬元

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對支付機構的不合規行為繼續嚴查,部分第三方支付機構因超範圍經營跨境支付業務、未按規定審核客戶身份資訊等問題遭到央行重罰。根據零壹財經·零壹智庫不完全統計,上半年共有33家支付機構收到38張罰單,累計罰款金額超過4500萬元。

而更重的處罰近期陸續出現。7月30日,央行對卡友支付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卡友公司”)、付臨門支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付臨門公司”)的處罰結果顯示,卡友公司被合計處罰金額2582.5萬元,付臨門公司合計處罰金額892.3萬元,合計金額約3475萬元。

此外,央行亦要求兩家機構一年內有序退出嚴重違規區域的銀行卡收單業務。

據悉,該處罰起源於央行於2017年10月份至2018年1月份對卡友支付和付臨門支付開展的支付結算業務執法檢查。

經查實,卡友公司存在違反收單交易資訊管理規定、違反收單外包業務管理規定、違反備付金管理規定、違反變更事項管理規定、違規留存銀行卡敏感資訊、未落實商戶現場檢查制度等違規問題,且存在消極配合央行檢查監督的情況。而付臨門公司則存在違反商戶實名製管理規定、違反收單交易資訊管理規定、違反資金結算相關規定、違反備付金管理規定、違反收單外包業務管理規定等違規問題。

此外,為防範金融風險,央行要求兩家非銀行支付機構一年內有序退出嚴重違規區域的銀行卡收單業務。卡友公司退出貴州、海南、甘肅、河北、浙江、湖南、吉林、重慶、安徽等25個省(區、市)的銀行卡收單業務;付臨門公司則需退出四川省的銀行卡收單業務。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卡友支付和付臨門已不是第一次遭到處罰。自2017年以來,卡友支付已經收到自中國人民銀行或下屬分行的處罰共4次:2017年4月份因違反銀行卡收單業務相關規定,被罰款40多萬元;2017年7月份因違反支付業務相關規定,被罰款6萬元;8月份再次因違反銀行卡收單業務相關規定,被罰13萬元;12月份因違反銀行卡收單再次被罰6萬元。

付臨門則在2017年8月份因違反支付業務規定被罰款6萬元;2017年11月14日,付臨門山東分公司因違反支付結算業務規定,被罰沒63萬元;2017年12月份因違反銀行卡收單業務被罰9萬元。

國內牌照持續收緊 外資支付機構“開口子”

與此同時,從去年開始,第三方支付領域牌照管理收緊態勢也在持續加強。7月5日,央行公布第6批支付牌照續展結果,21家支付機構順利通過,4家不予續展。其中北京中匯金支付服務有限公司、北京國華匯銀科技有限公司、永超源支付科技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均因不符合《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等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管制度規定,不予續展;安徽長潤支付商務有限公司則因未提交續展申請,沒能通過續展。

據不完全統計顯示,截至7月5日,央行累計注銷支付牌照名單已增加到33家,目前最新的支付牌照數量為239張。有業內人士認為,“現在牌照審批越來越嚴格,行業基本已經進入存量時代,之後支付牌照的價格會越來越高。”

除此之外,第三方支付機構“斷直連”之後,將徹底告別“躺著賺錢”的日子。6月29日,央行發布了《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關於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關事宜的通知》。該通知指出,自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實現100%集中交存。這就意味著備付金利息收入的減少,對於依靠備付金利息的支付機構,特別是依存度比較高的預付卡類支付機構來說,將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和證監會都已經放開了一部分限制外資申請牌照的門檻,以後外資申請牌照可能會成為一種趨勢。

7月27日,央行上海總部公示了越蕃商務資訊谘詢(上海)有限公司(下稱“越蕃公司”)支付業務許可申請。越蕃公司主要出資人WorldFirst Asia Limited出資人民幣1億元。據悉,WorldFirst2004年起家於英國,成立之初從事貨幣兌換業務,隨後逐漸發展其他支付業務。按支付許可證申請流程,下一步將由央行進行複審。如果審批通過,越蕃商務將正式拿到支付牌照。

這也意味著,在暫停新批支付牌照三年後,支付牌照已向外資支付機構率先開放,這也是我國放開非銀行支付機構市場準入限制舉措的落地。

據了解,早在今年3月份,央行便發布公告明確了外商投資支付機構的準入規則和監管要求,歡迎和鼓勵外資機構參與中國支付服務市場的發展與競爭。

在這樣的背景下,第三方支付將面臨更多的考驗。一些依靠利息生存的機構可能被淘汰,而另一些創新業務機構可能會發展壯大。與此同時,行業對外資打開了大門,也可能進一步助推行業的洗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