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廣西82歲老人做風箏40年,癡迷風箏“無可救藥”原因是這個!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古語說春天是放風箏的季節。但在四季如春的嶺南,秋風陣陣的十月,同樣也是放風箏的好時機。2018年廣西梧州寶石節期間,在梧州國家體育訓練基地舉辦了一場題為“活力梧州 放飛夢想”的風箏邀請賽,來自兩廣許多地區的不少風箏協會組員參加了比賽。

風箏邀請賽不僅吸引了兩廣很多地方的風箏協會組員參加,也有不少梧州市民拖家帶口前來觀看比賽和放風箏,盡享秋高氣爽的歡樂時光。現場歡聲笑語、熱鬧非凡,與其說是一次比賽,不如說是一次放飛心情的娛樂狂歡。

在梧州國家體育訓練基地門口,有很多看到商機的小攤早早擺滿各種風箏出售,他們的風箏都是流水線生產的,款式基本一樣,價格在幾元到幾十元不等。而在眾多小攤中,我看到一個大爺格外醒目,已經頭髮花白的大爺與周圍清一色的年輕攤主除了在年齡上的不同,還有他賣的都是自己親手製作的風箏。

我饒有興致走近大爺的攤位,與他閑聊起來,得知大爺名叫范英華,今年82歲,當地人都親切稱他為“范伯”。范伯自小就對風箏情有獨鍾,小時候沒有線放風箏,他就把媽媽的爛襪子拆掉,用織襪子的毛線來放風箏,後來出於對風箏的癡迷,從玩風箏到製作風箏。自上世紀80年代起,范伯就利用業餘時間研究和製作風箏。經過一步步探索,一步步總結,他製作的風箏放飛時更加出色,深受梧州市民的喜愛。

范伯製作的風箏是傳統的平面軟翼風箏,一張紙和幾根細竹簽的組合雖看起來簡單,但是製作得經過構思、設計、畫模、套色、剪裁、削竹、黏貼、穿線、貼尾巴等複雜工序,每一個環節對製作者手藝都是很大考驗。范伯製作風箏已近40年時間,如今雖已82歲高齡,但他依舊堅持做風箏,用他的話說,已經是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

范伯風箏不僅外觀漂亮,還更適合梧州的氣候環境,已經陪伴梧州兩代人走過放飛時光,不少市民提到范伯風箏便豎起大拇指稱讚:“范伯出品,必屬佳品”。手工製作的風箏,小的10元一個,大的15-30元一個,物美價廉,深受市民喜愛。我問范伯,說手工做的,價錢可賣高一點啊,他說不要緊,小朋友喜歡就好。平時的話語,透露著老人的善良和慈愛,聽著有些感動。

從范伯的眼神裡,我可以讀到他對風箏的癡愛,也能感受到他看到別人對自己作品喜愛時的那份滿足。他在每一個風箏上都蓋著“范伯風箏”的印章,由此可見,老人真的把每一個風箏都當成作品來對待的。自己對風箏的癡迷,他曾寫過一句自嘲的詩:“盡到老朽無藥救,幸存童心保安康”。他說,現在自己年事已高,放風箏、做風箏只是一種鍛煉身心的活動,要時刻提醒自己保持童心,才能獲得更加健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