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主動「瘦身」的紀錄片,竟成了歡樂源泉

近年來,紀錄片以亮眼的表現,成為新的審美風向。如,騰訊視頻推出的微紀錄片《早餐中國》憑藉小巧的體量、垂直的內容、詼諧幽默的畫風圈了 一眾的粉絲。

值得一提的是,從《舌尖上的中國》到《人間世》,再到如今的《早餐中國》,《人間世》,原本「高冷」的紀錄片 題材進一步延展、畫風或詼諧或深度、搭乘多樣化的放送平台……,中國紀錄片的「黃金時代」或許正徐徐到來。

題材更多樣,萬物皆可記錄

2012年,由陳曉卿執導的美食類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登陸央視,一舉登頂當年的紀錄片評分排行榜。用具體人物故事,講述中國各地的美食生態,《舌尖上的中國》讓紀錄片有人文的溫暖之外沾染了更多的煙火氣。

同時,水墨畫的質感和高分解的拍攝技巧、靈動的配樂和解說,打破了觀眾對於紀錄片的刻板印象。隨後,一系列「舌尖系」的紀錄片猶如雨後春筍般,一茬接著一茬。如:《我在故宮修文物》《本草中國》《了不起的村落》等等。

這樣的轉變也受到了市場的肯定。去年,騰訊視頻聯合陳曉卿,以《舌尖上的中國》原班人馬打造出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豆瓣評分9.1,累計播放量近10億。

可以說,亮眼的成績也給了紀錄片生態圈極大的信心。2019年,累計上線及備播的紀錄片多達八十餘部,徽商、宵夜、電音、潮牌…….各種題材百花齊放,紀錄片走向「萬物皆可紀錄 」的新階段。

除了喜聞樂見的美食之外,兩個關乎民生的紀錄片也引起了較大的反響。第二季《人間世》用現實主義的筆觸,展示了醫生、病人在生死、專業之間的抉擇,過於真實的矛盾和掙扎戳中無數觀眾的刀,甚至有人說:「《人間世》如同一把刀,劃開每一個中國人的皮膚。」

而東方衛視的《巡邏現場·前傳》,則聚焦各式各樣的巡邏現場,真實再現一線民警在「歲月靜好」背後的「負重前行」。一線民警現場識別吸毒犯、處理緊急安全事故的「現場」在片中得以展現。

即便是傳統的美食類紀錄片也呈現出了新變化,美食紀錄片不約而同的進行了細分、縱深。騰訊視頻《早餐中國》以各地的「早餐文化」為發起點,糅合早餐、故事、情懷三大元素,暖心又暖胃。如果說,早餐代表著一個城市的人文韻味;那麼,夜宵則展示了這個地方的活力與節奏。與之相似的還有被稱為「舌尖上的自然」的《萬物滋養2》。

定位為城市美食紀錄片的《宵夜江湖》,將鏡頭聚焦在華燈初上的城市,用隱藏在角落中的美食為引,勾畫出現代都市追夢眾生相。疲憊與狂歡相映、安靜與喧鬧交織,不得不說,《宵夜江湖》和此前B站封神的紀錄片《人生一串》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由B站獨家製作的歷史類紀錄片《歷史那些事》,趕在2018年尾巴播出上線。鬼畜的野史選題和風趣的敘事語言,使該片在播出後迅速佔領各大社交平台。知乎、豆瓣、B站彈幕的熱議和引流效應使其在今年年初,迎來數據和流量的又一次小高潮。

在2019年,該片總監製金鐵木還將聯手企鵝影視,推出大型文化紀錄片《戰國風雲錄》。將真實的歷史事件以劇情化的方式打開,形成歷史與年輕一代的對話。同時,《天下徽商》、《佳節》都將從不同的角度折射出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基因和文化認同。

除此之外,越來越多的紀錄片開始關注亞文化領域。

《潮city》選取亞洲七大潮流之都,編織起熱血澎湃的城市青年圖鑑,呈現全球不同城市年輕人思維的交流與碰撞;即將上線的《觸電》還原電子音樂在國內市場的生存生態,藉助同題材綜藝《即刻電音》為敘事邏輯,探索紀錄片與其他傳媒形式的合作。

總的來說,紀錄片的題材擴張勢不可擋,「萬物皆可紀錄」不再是一句口號,而演變成各式各樣精彩的內容。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何種題材,這些紀錄片幾乎都落腳到「情懷」二字之上,在與尋找與觀眾共情點的基礎上大做文章。

鏡頭語言年輕、時尚 !萬物皆可潮流

除了題材的火速擴張,紀錄片的鏡頭語言也變得越來越時尚幽默。

綜藝節目對特效花字的應用爐火純青,花花綠綠的螢幕也成了節目內容輸出的重要支撐點。在以往,對於這樣的趨勢,紀錄片一直是不為所動的。乾淨的畫面和悠閑的剪輯節奏,使其顯示出「油鹽不進」的高冷。

但在最近爆火的幾部紀錄片中,人們開始看到特效、花字的出場。如在《如果國寶會說話》在第二季中,節目組會給馬王堆上刻著的龍配上吞雲吐霧的動畫、旁邊的「精靈」也會迷之微笑;又如在《早餐中國》中,花字和動畫形象不僅能夠作為字幕的補充,也使節目更加詼諧和俏皮。

除此之外,這些紀錄片的題材切入和結構設計上也顯得十分「戲精」。在《歷史那些事》中,製作團隊並未選擇重大的歷史事件來講述浩瀚的中華文明。而是從美食和逸聞入手,迎合時下年輕人八卦獵奇的心理,將歷史講出新鮮感。比如第一集中「蘇東坡的美食日記」、第三集中「離家出走的皇帝」以及後面的《魏晉奇葩》等等。

「吃貨」「妻管嚴」「女裝大佬」……再配上真人秀、脫口秀、偵探劇、熱門綜藝等時下熱門有梗的創意中插形式,一正一諧、嚴謹細緻與生動多樣相得益彰,讓整個作品的觀感顯得更年輕、更創新。

與真實有趣的史實相映襯的是彈幕區,網友們或吐槽、或抖包袱,或科普……花式評論層出不窮,儼然已經成為年輕網友撒歡的好陣地。

內容「沙雕」,台詞設計也相得益彰。從《早餐中國》來看,節目組在台本中融入了不少小心思,網路熱梗一個接著一個。比如在首期湖南長沙《肉絲粉》中,店主兒子對一大家的「吐槽」讓觀眾忍俊不禁。又如在福建《客家牛雜湯》中,一頓吃七八份米飯的「減肥哥」被網友成為「減肥鬼才」,稱其列出的「減肥三重點」簡直給了減肥人士新的人生方向。

片中,攝製組與顧客、老闆之間的問答更是笑料滿滿,觀眾邊看邊笑:攝製組真的不是去找打的嗎23333333?其實這種輕鬆、鬼畜的畫風並不是紀錄片的突然變臉,在之前的美食紀錄片中,解說就開始嘗試用口語化、詼諧化的語氣來營造觀眾與內動的互動感,使作品顯得更加得年輕潮流。

除了沙雕的內容、戲精的台詞,要想留住年輕網友的心,紀錄片還啟用的「中二」的BGM來構成歡樂源泉。搖滾樂、鋼琴曲、經典老歌、爵士慢搖、花鼓戲…….各種配樂隨意切換。白嫩滑溜的豬大腸配上慵懶抒情的性格男嗓,給觀眾提供了十足的想像空間。

題材越來越廣、形式越來越新,但紀錄片並沒有因為新元素的加入而變得更加冗長,而是積極「瘦身」,時長大減。從這些新紀錄片來看,動輒50分鐘、一個小時的紀錄片數量已經微乎其微;相反像《早餐中國》《水果傳2》這樣時長在5分鐘、8分鐘的「泡麵番」影片,數量卻越來越多。

這與時下流行的傳媒形式不無關係,傳播快、閱聽人廣的方式,使這些紀錄片「一不小心」就成為「網紅」,流量口碑雙豐收。面對日益碎片化和快節奏的信息流通模式,主動「瘦身」後的紀錄片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使觀眾提取到主要信息,形成記憶點,衍生出話題討論區,形成流量集聚效應。

電視網站自媒體,多平台開花

在人們的傳統印象中,紀錄片好像只是待在CCTV9的大家閨秀,任網路風雲變幻她自巋然不動。但最近幾年,突然就變成了遍地跑的「野丫頭」。不管是CCTV9還是省級衛視,不管是微博、微信、豆瓣等線上平台,還是電影院、戶外屏等線下媒介,隨處可見紀錄片的身影。

從去年開始,東方衛視、湖南衛視等一線省級衛視都為紀錄片設立了專門的排播時間。湖南衛視《我的紀錄片》系列中的《用心的學徒》,曾拿下多個收視冠軍;東方衛視《巡邏現場》系列紀錄片更是使一系列一線民警,成為觀眾心目中可敬可愛的「網紅警察叔叔」。而視頻方面,優愛騰等也先後入局紀錄片領域。

從目前紀錄片火熱的播出成績來看,紀錄片或將成為重要的競爭領域,而競爭的火熱必將帶來內容的爭鳴。今年年初,電影《四個春天》的上映也給紀錄片的播出提供了另一種可能性,對於一部拍攝成本只有1500元的紀錄片來說,能有這樣的成績實屬難得。同時在遭遇排片困境下,影迷自發啟動的放映也給了業內人士更多的信心。從之前的《二十二》到《四個春天》,紀錄片進入院線,參加最直觀的市場競爭,這也釋放出了良好的行業信號:紀錄片的內容正在被年輕觀眾一點點關注和喜愛。

而在微博、知乎、豆瓣等自媒體平台,紀錄片也在花式出場。不管是安利還是吐槽,紀錄片的出場早已不是某一個人的「孤芳自賞」,而變成了一個群體的「自來水」或者是一波流的「罵戰」。

而去年《風味人間》上線時,更是時時被拉出場與《舌尖上的中國》比較,雙方的粉絲各抒己見,安利貼、分析貼、對比帖一度佔據相關話題廣場。這樣的現象並不僅僅只是不同作者的比較,更像是紀錄片界的 「粉圈文化」,帶有鮮明的時下年輕一代網友的風格烙印。

總的來說,紀錄片越來越潮已經成為一個極為明顯的趨勢。但時下,短視頻發展的勢頭也同樣迅猛,有的甚至已經打出「微紀錄」的旗幟。在這樣的情況下,紀錄片如何守住自己的優勢,進一步進行產品轉型,是從業者們亟待思考的問題。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