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媒體評互聯網金融風險管理:要做到張弛有度

  互聯網金融風險管理要做到張弛有度

  劉波

  據央行網站消息,人民銀行近日會同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長官小組有關成員部門召開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下一階段工作部署動員會。會議表示,再用一到兩年時間完成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化解存量風險,消除風險隱患。

  蓬勃發展的互聯網技術給金融業帶來了全方位的影響,其與金融的結合打破了傳統金融中介的壟斷地位,減少了資訊不對稱造成的效率損失,降低了交易成本。這些變化影響重大,不僅僅是在技術和商業模式上改變金融,而且是從制度層面進一步增強了金融的公開性、共享性與協作性,促成了更大的規模效應的形成,這種新興的金融模式具有更寬廣的為實體經濟提供支持的潛力。但不可否認的是,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儘管互聯網金融仍是金融業的“藍海”,但其隱藏的風險應當警惕。

  風險控制本身就伴隨著金融業始終,這是金融業無法回避的課題。互聯網金融在大大提高了金融的接觸面、增強了金融普惠性的同時,這種面向大眾的性質無疑也增強了其內在的風險,改變了風險的傳導機制,而且傳統金融風險與技術風險、安全風險正在發生結合。互聯網金融的涉眾性意味著其傳染性和風險外溢效應可能比較大。互聯網金融所具有的虛擬性和跨界性也使其風險變得更加複雜,從而加大了監管的難度。

  從現實層面來看,中國是全球互聯網金融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尤其是在大型科技公司裡,互聯網創新層出不窮,競爭日趨激烈。但是,互聯網金融在一定程度上處於野蠻生長的狀態,近年來出現了一些有問題的互聯網借貸與理財平台,甚至一些公司“跑路”,造成廣泛損失。例如,早期的P2P網絡借貸行業基本上處在“無門檻、無標準、無監管”的“三無”狀態,對金融消費者的個人資訊安全及財產安全構成極大隱患。中國目前所面對的互聯網金融風險是多方面、多層次的,所以應當構建互聯網金融網絡安全體系、信用風險管理體系、金融運營風險管理體系、監管和法律體系,等等,通過多種途徑和完備的機制來綜合治理、防範風險。

  對於重大的製造金融風險的犯罪,有關部門當然要嚴厲打擊,但是在執法過程中,也要分清楚是故意欺詐,還是在合法經營過程中發生風險,是存在主觀欺騙故意,還是因為不謹慎或者盲目自大而導致虧損和破產。尤其是在和互聯網金融有關的“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非法集資”犯罪的認定方面,一定要采取謹慎的原則。互聯網金融風險監管的重點是要防止發生系統性、區域性的風險,主要是要彌合制度裂痕,而不應當過度針對和懲罰個人。包括法律制度在內的風險防範的功能是要做好最後一道防線,所以一定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以免阻礙或者扼殺創新。

  創新離不開對金融規律的認識和遵守,即使是互聯網金融,也不意味著對傳統金融邏輯的徹底拋棄。中國互聯網金融業迫切需要倡導一種踏實認真的風氣,進行真正的有實質性技術與商業模式突破的創新,而決不能把“忽悠”和造勢作為主要的手段。自然,這也需要投資者不斷提高理性意識和專業能力,互聯網金融行業建立更完善的自律機制。並且,各方一起努力形成健康的輿論環境。此外,建立起完善的互聯網金融消費者保護監管制度,以及互聯網金融消費糾紛在線解決機制,充分發揮消費者在風險防範中的作用,也必不可少。

  金融的發展應當允許一定程度的試錯,在新的金融形態出現後不應有問題就一棍子打死,而應該選擇“讓子彈飛一會兒”,讓其充分發展之後再做出評估。風險監管和整治絕不意味著否定創新和進步。對於互聯網對傳統金融機構、金融市場和金融監管體制產生的影響,我們應當實施監督,加強研判,建立起系統的風險成因與傳導機制分析、風險評估、風險預警、風險防範與風險處置制度。如此方能推動金融避虛就實的工作,最大程度地規避互聯網金融的弱點而發揮其良性效果,加速中國金融業的變革和創新,為經濟增長提供動力。

責任編輯:李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