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提出對標成都、長沙和合肥,南昌想“出圈”

每經記者:黃名揚 每經編輯:劉豔美

城市之間的相互學習,早已成為一種常態。尤其是一些創新求變、走在前列的城市,往往成為其他城市爭相學習的對象。

近日,南昌市“兩會”舉行期間,當地官方媒體推出“對標先進,南昌怎麽乾”特別報導,對標成都、長沙及合肥三座省會城市,探討南昌生態都市、流量經濟、科技創新等議題。

南昌 圖片來源:攝圖網

這也是市委書記不久前薦書學習杭州後,南昌又一個值得注意的舉動。

對南昌而言,彰顯省會擔當,加快做大做強做優大南昌都市圈,是當下最重要的目標。因此,南昌要“向好的學、同強的比、與快的賽”。

同為中西部省會,南昌為什麽要對標這三座城市?又能從這些“榜樣”身上學到什麽?

南昌品牌

如何評價南昌這座城市?

“古時南方昌盛之地,現時難以昌盛之地。”在知乎上,有人這樣寫道。

的確,如果我們不將時間線拉得長遠一些,你也許很難想象,這座如今在全國城市格局中並不顯眼的城市,曾是初唐時的“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之地。

“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南昌因水而興,城市水域面積達29.78%,是全國省會城市中水域面積佔比最大的城市。

南昌 圖片來源:攝圖網

這座有著2200多年歷史的古城,西枕梅嶺西山,贛江穿城而過,形成了“一江三河串十湖”的獨特城市格局。

不過,就像知乎網友所說,“南昌是個有山有水的南方城市,但是城市樣貌真的不夠精致”。

南昌已經意識到問題所在,並提出打響“山水之城、生態之城”南昌品牌。

這方面,同樣從千年歷史中走來的成都顯然是最為合適的“榜樣”。

2018年3月,成都明確提出將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公園城市”這一全新理念也被寫入在編的《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

自2017年全面啟動建設以來,規劃建設總長16930公里的天府綠道體系,正在成都織線成網。短短兩年多時間,成都已將公園形態與城市空間有機融合,從公園城市“首提地”,成為公園城市建設“示範區”。

不僅如此,成都還不斷探索如何讓人參與進來,提出“場景營城”理念。

根據成都的理解,“公園城市是成都最大的新經濟場景,最大的新經濟平台,可以叫做‘城市級的場景’。在這個之下,有很多‘產業級的場景’。再往下,會催生很多‘企業級的場景’。”

天府綠道 圖片來源:張建 攝

值得注意的是,不久前,成都東部新區正式掛牌。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這個國家戰略背景加持下,其含金量不言而喻。

根據《成都東部新區總體方案》,“彰顯公園城市理念新家園”正是其發展定位之一。今年成都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推進東部新區建設。堅持“精築城、廣聚人、強功能、興產業”營城理念,遵循公建優先、生態優先、功能布局優先原則,推動東部新區盡快成型成勢。

在南昌市副市長宋鈾看來,“公園城市是城市發展的最高形態”。對比之下,南昌還存在不少弱項和短板。“規劃前瞻性不強,有時項目來了再來搞規劃;有時規劃操作性不強,規劃高大上但落不了地;管理建設也有短板弱項,不成體系等等。”宋鈾坦言。

不久前,南昌召開全市動員大會,未來兩年將開展公園綠道建設大提升、河湖水系治理大提升、城市交通路網大提升、老舊小區環境大提升等十大提升行動。

打造一個嶄新的南昌,將成為提升城市吸引力的重要一步。

流量意識

一座缺乏鮮明特質的城市,往往很難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不幸的是,作為“阿卡林省”省會的南昌,正是如此。所以,在挖掘自身優勢提升城市形象同時,南昌需要思考的另一個問題是:如何提升流量意識,讓城市順利“出圈”?

隨著短視頻時代到來,重慶、西安等城市接連引發“現象級”關注,遊客紛至遝來,人氣直線暴漲。

而說起“網紅城市”,長沙必須擁有姓名。

長沙 圖片來源:攝圖網

橘子洲焰火吸引超過30萬人次現場觀看,一天10萬人次登上嶽麓山,網紅美食店文和友排隊排隊7000余桌開啟“限號”模式……

城市人氣提升,最直接的效應就是文旅消費收入增長。

2019年,長沙接待國內外遊客1.68億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2000億元,同比增長均超12%。與此同時,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47.03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這座城市高調宣布,長沙已“成為國內外遊客喜愛的網紅城市”。

順應城市熱度,展示宜業宜居的發展環境,吸引人才落地生根,也成為眾多“網紅城市”的共同選擇。

2019年,長沙人口增長23.98萬,位居全國前列。這這也意味著,長沙人口已連續四年年均增長超20萬人。相比之下,南昌的表現遜色不少。

數據來源:wind

有評論稱,當外圍世界已用全新眼光丈量城市價值,城市也需要“重新發現自己”。在城市建設中如何放大自身特質,避免千城一面,長沙的探索無疑具有啟發意義。

在南昌市青山湖區委書記王強看來,對比長沙,南昌在網紅城市塑造方面,“總體感覺比較慢”。具體而言,一是傳播率不高,二是知曉率不高,三是目的地打造效果在線上不是很明顯。

這背後的核心根源還在於,南昌缺乏一個清晰的“城市IP”。

“原來的城市經營,更多重視基礎設施、功能、硬體的建設和提升;現在網絡經濟、5G時代,城市行銷首先要有整體城市IP的思維,要有流量經濟意識。”王強認為,只有系統化塑造城市IP,對城市的影響才有整合能力。而南昌城市本身歷史的文脈傳承、整座城市的靈魂是什麽,仍待挖掘。

追趕時代

不過,城市形象也罷,流量意識也罷,提升城市競爭力、刷新城市存在感的根本,還在於提升整體經濟實力。

然而,近年來,南昌與“中部四虎”武漢、長沙、鄭州、合肥的差距,正變得越來越大。其中最令人矚目的焦點之一,就是合肥對南昌的超越。

合肥 圖片來源:攝圖網

合肥是中國資歷最淺的省會之一,到2005年“十五”計劃末,合肥經濟總量還僅為925.61億遠,而此時南昌GDP已破千億。

轉折發生在2006年——合肥確定“工業立市”戰略,並喊出“精力向工業集中,資源向工業匯集,政策向工業傾斜”的口號。

接下來的十多年間,合肥一路開掛,成為全國經濟增速最快的城市之一,經濟總量也一路超越太原、南昌、昆明、石家莊及長春等省會城市。

數據來源:wind

在新一輪城市競爭中,科技和人才日益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一位城市管理者曾感慨:“如果我們錯過一個時期,整個城市的發展將錯過一個時代。”

得益於自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引入的中科大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自2004年起,合肥就成為全國首座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城市。如今,合肥又與北京、上海、深圳並列,成為四個擁有“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城市之一。2020 年,合肥離邁入“兆俱樂部”已僅咫尺之遙。

反觀南昌,這幾年也不可謂不努力。

許多人應該還記得,在去年的國慶閱兵儀式上,江西彩車上的VR標誌很是顯眼。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近年,南昌在航空、汽車、VR等新興產業上持續發力。尤其在2018年,南昌學習貴陽“無中生有”,舉行世界VR產業大會。當時,有媒體評價,一向“沉默”的南昌,“正式打響第一槍”。

去年,“華為VR/AR軟體中心”、“阿里巴巴創新中心”,已紛紛在南昌落戶。雖然如此,“高精尖”牽手“老少邊”,並無相關產業基礎的南昌,仍面臨“創新不足的瓶頸”。

不久前,江西推出“產業鏈鏈長製”:從省級層面確定14個重點產業鏈,11名江西省領導擔任“產業鏈鏈長。南昌市委書記吳曉軍擔任的,正是江西全省VR產業鏈“鏈長”。

一座城市“出圈”背後,其實一篇生態、文化及產業協同質量發展的大文章。對南昌來說,路還遠。

每日經濟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