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信託公司訴上市公司 158億元僅“冰山一角”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報 記者 王涵上市公司涉及信託訴訟糾紛的案例和金額在不斷增加。

經濟觀察報記者通過東方財富Choice數據不完全統計發現,從年初至10月25日,共有32家上市公司發布涉及信託訴訟的超55份公告,信託公司承擔了債權人或通道方的角色,共有23家信託成為訴訟的原告方,涉訟金額約達158.76億元。目前,一小部分糾紛已在執行或在等待開庭。

由於統計口徑和標準不同,無法全面展示上市公司與信託公司之間涉及訴訟的數量、金額等,僅能還原其冰山一角的數據。

32家上市公司涉訴

在上述涉訴的32家上市公司中,中弘股份(000979.SZ)、神州長城(000018.SZ)成為收到信託訴訟數量最多的兩家上市公司。

近日,陷入債務危機的神州長城亦是輪番收到信託公司的起訴狀。其中,陝西省國際信託、渤海信託、興業信託起訴該公司,涉及借款金額分別為1.16億元、3.05億元、2億元。此外,百瑞信託、中信信託均有大額逾期貸款受到波及,長安信託涉及1.38億元貸款,萬向信託涉及6期產品共2億元貸款,中江信託涉及3億元貸款,湖南信託涉及2億元貸款等。

10月9日、13日,渤海信託、興業信託向神州長城“開炮”。皆因該公司與信託機構簽訂信託貸款合約,由大股東簽訂《保證擔保合約》,但神州長城均未能如期償還債務,遂被兩家信託提起訴訟。一般而言,通常當企業發生逾期等風險時,也會觸發信託合約中約定的提前還款條約。

神州長城的另一位“難兄難弟”當屬中弘股份。10月18日,被深交所啟動股票終止上市程式的中弘股份或將成“A股首隻跌破1元退市股”。記者查閱到的數據顯示,超7家信託公司將近26億元資金借給中弘股份,成為其主要債權人,起訴原因多為借款逾期、未支付到期利息糾紛;其中,華澳國際信託12440萬元借款逾期;交銀國際信託的9954萬元借款逾期;華融國際信託582萬元利息逾期,借款總額5.8億元;廈門國際信託6億元借款未到期、陝西省國際信託4.99億元借款未到期,債權人申請財產保全;西藏信託10月22日向法院申請強製執行5.17億元財產保全措施,要求提前還款等。

撇開與金融借款(欠款)合約糾紛外,信託與上市公司的糾紛還涉及信託合約糾紛、補償款糾紛、利息糾紛、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擔保糾紛、股權轉讓糾紛、融資租賃合約糾紛等各式訴訟案由。

譬如,上市公司利源精製(002501.SZ)發布公告稱,民生信託因為補償款糾紛上訴法院涉及資金2.28億元;因虛假陳述責任糾紛,廣東粵財信託起訴欣泰電氣、遼寧欣泰、溫德乙和公司,其在2016年3月17日至2016年4月20日買入並持有11035768股欣泰電氣,要求各被告以15.37元/每股的價格共同連帶回購上述股份,合計金額1.69億元。

記者通過梳理發現,成為被告方的上市公司“披星戴帽”的佔比不低,不乏在二級市場有頗多爭議的公司。例如*ST龍力、*ST富控、*ST保千、*ST凱迪等。

涉及訴訟金額最高的是*ST富控,該公司此前公告稱,華融信託與上海富控互動娛樂簽訂11.1億元的信託貸款,用以向品田創投收購巨集投網絡49%股權,但因該公司市值大幅縮水,虧損等運營,華融信託在相關情形下有權隨時宣布信託貸款加速到期,償還全部本金並支付相應利息及違約金等合約約定的其他款項,且華融信託已向法院申請強製執行。

由於統計口徑和標準不同,無法全面展示上市公司與信託公司之間涉及訴訟的數量、金額等,目前的統計或許僅是冰山一角。

影響信託幾何

和上市公司對簿公堂,對信託公司產生怎樣的影響?“關鍵是要看信託公司在其中的權責,對信託公司的聲譽會產生影響,也要看抵質押物的變現情況”,用益信託研究部負責人帥國讓告訴記者。

西南地區一家信託公司總經理助理向記者表示了相似的看法,“若是通道業務,一般來講信託公司都有原狀分配以及完備的條款,描述自己是做通道業務,投資人一般都是機構,以銀行為主。所以不會承擔經濟風險,最多是聲譽風險。”

從信託公司公布了2018年上半年未經審計財務數據顯示,隨著資管新規的頒布,金融強監管背景下,信託行業主要圍繞“控規模”經營。截至2018年一季度,信託資產管理規模達到25.61兆,兩年內首次出現增長收縮。其中,最為重頭的銀信合作通道在減嵌套的指標下,較去年底下降3.22%。

上海律師信託協會副主任馮加慶向記者介紹,通道型的資金來源於其它金融機構的,實際要借信託的通道將資金用於項目。信託到期後若出現兌付問題,信託方面不太承擔經濟責任,一般是出資方與借款方協商。但若頻繁出現雷暴現象,則不免對該家信託公司打個問號。而主動管理型則更看重管理能力,信託公司要做到盡職監管的責任。

9月19日,中國信託業協會組織制定的《信託公司受託責任盡職指引》正式發布,進一步規範信託公司的經營行為、明確信託公司受託責任盡職要求。實際上,規範信託公司的業務實操能力,為“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信託理念打下基礎。

馮加慶向記者坦言:“從信託訴訟案件審理結果來看,案件最後都取得勝訴判決成功率較高,容易贏得支持,但案件審理周期通常較長。”

股票質押業務風險

今年以來,A股市場震蕩下行讓多家信託公司的股票質押業務面臨風險敞口。

帥國讓坦言,一方面,在“去杠杆”的大環境下,此前大肆舉債、資金周轉期長、現金流高度緊張的“左進右出”的模式難以為繼,部分上市公司的資金流動性出現問題;另一方面,在當前股市低迷的環境下,股權質押等融資管道也接近冰點,一些上市公司在經營管理方面的問題也開始暴露。

中海信託和雲南信託便是東方園林的兩個債權人。自今年5月起,東方園林公司股價超跌,股東所質押的股份逼近平倉線。10月17日,北京證監局發布一封“函件”建議函,請東方園林的債權人謹慎采取措施,“從大局考慮,給予公司控股股東化解風險的時間,暫不采取強製平倉、司法凍結等措施”,以避免債務風險惡化影響公司穩定經營。

此前的9月11日,銀億股份公告稱,控股股東銀億控股及其一致行動人收到包括雲南信託在內的5家金融機構質權人關於股票質押平倉、違約處置等通知,存在被動減持的風險。

上市公司股權質押業務是金融機構的重要業務之一,信託公司也曾“分了一杯羹”。不過,券商和銀行是上市公司股權質押業務的主要參與者,信託公司所佔份額相對較少。

就目前信託公司股票質押業務而言,其面臨的主要風險為由股價下跌引起資產價值變動的市場風險。華東地區一家信託公司內部人士告訴記者:“我們已經沒有開展股票質押業務。”一位西南地區信託高管表示,這方面做的很少了,會慢慢砍掉。

尤為重要的是,信託公司股票質押業務整體風險實際可控。普益研究員吳紅麗分析,相較於銀行,信託公司開展的主動管理類股票質押融資業務融資成本相對偏高。目前,信託公司通常僅作為通道與銀行合作開展上市公司股票質押業務。截至2018年10月18日,各類機構股票質押總市值約為4.45兆元(以收盤價估計),信託所持質押股票市值0.65億元,佔比14.61%,低於券商和銀行所佔份額。

同時,信託公司開展主動管理類股票質押業務在風險控制方面對標的股票篩選嚴格,設定了較低的集中度和質押率規定,以防止某一單交易資產的市場風險過大,要求債務人提供額外擔保措施,並同時考察融資方過往是否有過大額減持的行為,融資方及標的上市公司是否有影響較大的負面資訊、涉訴情況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