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以綠色設計引領生態宜居城市生長

出行難、停車難、人口擁擠、“城市看海”、河湖汙染、 “垃圾圍城”、綠地縮失……種種“城市病”,嚴重影響了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究其原因,主要在於城市建設管理長期偏重生產功能、忽視生態功能,過度追崇GDP增長,城市經濟體系缺失綠色生產和消費政策導向,公共服務功能不足、城市發展對歷史文化價值利用不夠等,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我們當前面臨的環境危機。 

廣泛運用現代化城市規劃設計理念,應是破除“城市病”源頭的一個方向。現代化城市規劃設計理念的核心是綠色、要義是生態,關鍵是科學統籌可持續。讓綠色設計理念成為貫穿於現代化城市建設管理全程的靈魂,可有效統籌好城市生態、生產、生活功能,篤定城市“有機生長”的方向和方式,對城市的運行起著基礎性支撐作用。用綠色設計理念規劃“城市細胞”社區建設,應成為破解“城市病”的有效突破口。

以綠色設計引領生態宜居 城市生長

——大力構建綠色規劃設計體系,引導城市有機健康生長。

以湖南省長株潭城市群發展為例。近年來,該城市群生長速度較快,部分城市年擴張速度達到了8%以上,並且多以向城市周圍分散、降低密度、延展機動車道為導向,無序蔓延傾向明顯。照此趨勢發展,長株潭城市群遲早將成為連片生長的巨型都市帶。城市無序蔓延會帶來一系列社會、經濟和環境問題,甚至很可能對環境造成永久性破壞。因此,應構建綠色規劃設計體系,對城市的生長方向、生長方式應進行科學引導、合理安排,力爭在付出環境代價最小情況下推進城市的優化生長。

具體而言,城市規劃應統籌太空規模、三大產業結構、生產生活生態布局,以優化城市核心功能為重心,引導城市新型社區多功能融合式有機生長,使其更加適宜居住和工作,減少能源消耗和汙染,有效避免“熱島效應”。應根據區域文化內涵特色,相應地在社區建設中發揮傳統文化、藝術設計、時尚創意等形態的作用,使城市生態、產業發展、人文價值的綜合效益逐步顯現。

在社區建設中應嚴格控制綠色建築標準,推進星級綠色建築示範和綠色建築環境一體化集中示範區建設,大力推廣節地、節能、節水、節材、保護環境的綠色建築適宜技術。使城市的建設與運行處於低碳、環保、可持續運轉的有機生長體系,實現現代城市與綠色自然共生。   

——多維植入綠色管理措施,提升城市社區綠色行為能力。

每一個城市都面臨著生產和消費產生的廢棄物,需要強大的生態運行系統來處置代謝。當前,湖南省城市垃圾處理總體上仍簡單粗放,尚未達到物質高效循環利用的要求,令城市的宜居性打了折扣。宜居,是關乎居民人身安全、飲食安全和生活健康等福祉的綜合表述。區域性社區自我治理能力的提高、園林生態景觀的營造和維護、交往平台人文品質的提升、娛樂與美學並存的文化環境資源共享等,都是實現城市生態宜居不可或缺的條件。發展現代新型宜居性社區可有效緩解“城市病”,進而緩解整個城市的運行壓力。   

現代社會正在迎來新的生產及生活方式,與此同時,因“城市病”發作帶來城市發展窘境也是史無前例的。鑒於此,城市建設與管理者應進一步深化“兩型”意識,自覺將綠色設計理念、方法與要求貫穿於城市發展諸環節,多維植入綠色管理措施。這也是湖南省城市摒棄“住宅小區”傳統模式、推行新型城市社區高效治理模式的必備條件。 

——深度培育綠色生活方式,帶動城市居民自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在倡導生態建設、綠色經濟的同時,應切實引導城市居民深化對綠色發展理念的認知,並踐行到工作生活中去。   

一方面,要加強宣傳普及力度,常態化發布綠色生活指數。鑒於不少城市居民對綠色生活方式的認識還局限於日常生活中的勤儉樸素,沒有意識到消費市場培育對綠色生產的助推力量,應鼓勵將綠色生活方式、綠色消費模式植入各種文化產品,通過影視、音樂、動漫等淺顯易懂的形式傳播生態文明知識。   

另一方面,應建立健全相關政策制度,增強道德約束力,提升積極參與度。通過支持綠色生態產品及其生產企業,促進生產和服務創新;在社區中建設完善雨水收集利用、垃圾便捷分類、可再生與清潔能源利用等設施,引導居民自覺將低碳綠色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以實際行動影響家人、朋友、鄰居,共同營建城市良性循環、可持續發展生態圈。(圖片來源與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 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