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涉嫌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的康明凱究竟何許人也?一文帶你看懂

作者: 補刀客 補壹刀 文/妖刀妹&花叨叨

康明凱(Michael Kovrig),一個加拿大前外交官。他被中國依法拘捕的消息,讓這個過去沒幾個人聽說過的名字,迅速成為全球輿論關注的焦點。

不用細說,大家也都知道,這個敏感點,中國拘捕一個加拿大人,讓外界有各種各樣的聯想。

目前最新的進展是,康明凱被報因涉嫌從事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的活動,於2018年12月10日,被北京市國家安全局依法審查。外交部還給出官方回應,康明凱供職的國際危機組織(the 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在中國並沒有備案。如果沒有備案的話,它的人員在中國從事活動,就已經違反了去年剛剛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

這個康明凱是誰?國際危機組織(ICG)又是個什麽機構呢?

1、康明凱其人

刀妹先帶大家看一下領英上康明凱的自我介紹:

國際政策分析師和策略師,擅長溝通、政治、經濟和全球安全的交叉領域,關注中國和東亞地區。

憑借20年的國際經驗,我幫助各個組織分析形勢,與利益相關者和目標閱聽人進行協商,確定他們尋求的戰略效果,並制定實現這些效果所需的政策和行動。

我的工作是長官多元文化的團隊,管理複雜的項目,在不同的背景下協調多個機構的工作。

為了有效率,我認為政策和項目需要結合定量和定性分析、敘述框架和基本事實。

我法語流利,國語專業熟練,在20多個國家工作過,旅行過50多個國家。

康明凱無疑是一位高學歷的精英:本科,他就讀於多倫多大學,攻讀英語文學專業;畢業後,他前往法國,在巴黎索邦大學獲得高級法語證書;工作了幾年之後,他又去哥倫比亞大學讀了國際事務專業的碩士;之後他還獲得了聯合國訓練研究所和紐約大學學習的機會。

教育背景閃閃發光,工作履歷同樣精彩。

康明凱最開始是刀妹的同行,媒體從業人員。他的事業發起於匈牙利,先是在《布達佩斯周刊》當編輯,然後自己在公司內辦了個雜誌,隨後,他又調到這個媒體的財經子刊當記者。

後來呢,他跳槽到了美國紐約,在這個繁華的大都市開始了自己與國際事務有關的職業生涯。他在經濟研究公司榮鼎谘詢擔任助理研究員和谘詢師,並在這份工作期間,開始接觸與中國相關的工作內容。

2003年到2007年,康明凱回到加拿大,進入了加拿大外交和國際貿易部,從媒體專員做起,與聯合國進行聯繫,協調加拿大多邊公共外交。到2012年,他前後擔任了策溝通策略師、國際安全處高級主管、國際安全部副主任。

2012-2016年,康明凱進入了加拿大外交部,在接受了國語培訓後,他於2014年擔任加拿大駐中國北京外交官,後於2016年調至香港。在這段時間,康明凱留下了職業生涯中高光的一筆——2016年特魯多訪港時,他曾作為政治顧問陪同。

在2017年,他離開加拿大外交部,成為ICG全職專家顧問。

康明凱被捕後,一些西方媒體開始給他堆砌溢美之詞:“知名的東亞和中國外交政策專家”“他擅長對朝鮮問題、南海緊張局勢、中國參與國際維和及其他外交問題的冷靜分析。”“新聞媒體經常引用他的話,他也一直在給報紙撰寫評論,包括香港的《南華早報》。”

刀妹看了不少康明凱寫的評論以及接受的採訪,和其他一些西方人一樣,他不無對中國的偏見和惡意,批評了中國的一些政策。客觀而言,並不算最激烈突出的,觀點也沒啥特別新穎的。但可以確定,他對中國的態度不友好,甚至有惡意。

康明凱11月底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就批評中國政府為了國家經濟穩定,會盡一切辦法甚至通過竊取知識產權來協助國內企業,讓它們與外國企業競爭時保持優勢。

康明凱12月9日還發了最後一條推特。他轉發了一名議員的觀點稱,“中國正試圖騙取全球統治地位,我們不能讓它發生。”康明凱還說,這簡明扼要地概括了華盛頓對華鷹派越來越普遍的看法。

至於康明凱在業界有多大影響力,刀妹有點無從考證,感覺應該是個還挺活躍的西方學者,隨手搜了下,推特4000多條推文,2000多個粉兒。

那朋友眼裡的康明凱是什麽樣的?《朝日新聞》12月12日刊登了一篇日本記者對康明凱的看法,康明凱在很多國家常駐並與政府打交道,富有外交經驗。日本記者池田伸一和他打過交道,他們時常就國際局勢討論地入迷。他和夫人去日本時還是池田伸一負責的接待工作,三人在東京銀座渡過了聖誕節。

2017年池田伸一得知他入職了國際危機組織,在該智庫在香港的據點工作,頻繁訪問中國各地。

2,康明凱到底做了什麽?

儘管中國官方並未提及之前外界熱議的“間諜”“反華”之類的指控,但坊間仍有諸多猜測。

路透社援引兩名消息人士的話說,康明凱的案子是由國家安全部門接手,該部門的主要職責之一是從事國內反間諜工作,因此康明凱有可能牽涉到間諜案中。

這樣的猜測也不是全然沒有根據。

康明凱在駐中國使館的主要職責,是全球安全報告項目專員。這一項目是在“9·11”事件之後成立,它的官方介紹看起來並沒有什麽特別:“在全球搜集關乎戰略穩定和安全的資訊”。

但是,這是一個十分具有爭議的項目。此前,加拿大上議院的一份報告曾披露,“此項目被特別授權通過發展非常規的方式和管道來獲取對外交部、加拿大安全與情報機構以及整個加拿大政府來說重要的資訊”。但報告最後又找補了一句:“然而該項目的任務不屬於間諜工作”。

所以,康明凱是不是從事間諜工作需要官方加以定論,但他在華擔任外交官期間,以“非常規的方式和管道”搜集敏感資訊,是極有可能的。

2017年2月康明凱加入非政府組織ICG工作,擔任高級顧問,能講“一口流利國語”的他常居香港,經常出入內地。該組織負責人說,康明凱主要負責從事中國在非洲和亞洲外交政策的研究。

對於甚囂塵上的間諜猜測,該組織進行了否認。ICG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羅伯特?馬利表示,ICG並未參與此類活動。

“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透明的,都在我們的網站上。我們不從事秘密工作,也不從事涉及保密的工作。”

無論如何,康明凱被拘留與ICG這一組織脫不了乾系。

ICG是在1995年車臣衝突期間創建的一個非營利性的非政府組織。其總部位於布魯塞爾,“完全獨立於任何政府”,“以協助各國政府、政府間機構和廣大國際社會在預防致命的衝突”。

末代港督彭定康曾是該組織的聯合主席之一,澳大利亞前外長加雷思·埃文斯曾擔任該組織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目前,ICG的資金來自各國政府、慈善基金會、公司和個人捐助者。其中40%的資金來源於西方近20個國家的政府,30%為福特基金會等國際知名智庫,30%為知名跨國企業,其中包括必和必拓、雪佛龍、花旗集團、瑞士信貸、麥肯錫、普華永道等。

該組織每年發布大約90份關於各敏感國家的報告和簡報,以及每月一次的《危機觀察》簡報,一般長約12頁,定期通報近70個國家的當前和潛在衝突局勢。其主要活躍地區集中在亞非拉、中東、北非和歐洲的一些國家。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也ICG的一大金主。在2007年在北京開設辦事處之前,對於ICG將改變對台灣方面的稱呼,陳水扁曾經很不滿。他在接見ICG訪問團時抱怨說,台灣是ICG重要的讚助國,且是理事,但最近卻傳出ICG為在北京成立辦事處而要改變台灣與會名稱和擔任理事的名銜,這樣對台灣的長期參與和讚助非常不公平。

3,不得不說那些NGO

刀妹不得不說,像這種境外資助的NGO,在中國可能一抓一把。據統計,目前在中國長期活動的境外NGO有1000個左右,再加上開展短期合作項目的組織數量,總數可能已達6000個左右。

這麽多NGO,難免有一些別有用心的。

據報導,日本《朝日新聞》在2016年5月17日披露了一份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的清單,顯示其支持的國家組織及金額中,約有9652萬美元分別撒給了中國境內約103家團體,其中“xizang團”獲得600多萬美元、“xinjiang團”獲得500多萬美元。

2017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正式實施。中國依法依規管理境外NGO絕不是刁難,更不是打壓。

如此,在華NGO想乾點什麽見不得光的事,就不像過去那麽方便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