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爸爸媽媽,你們能不能費點心?

無論是孩子入園,還是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每一環都撕扯著無數家長的心。摩拳擦掌,給孩子報補習班,打點關係,每一步都是燒錢的節奏。

孩子就像是戰場上計程車兵,能走多遠,取決於家長的「糧草」是否充足。

身邊這個案例,孩子叫浩軒,今年2歲多,正準備上幼稚園,預計私立幼稚園每月花費在4000元以上。

從1歲開始,浩軒開始上早教,已經花了兩三萬,將來如果上重點小學,擇校費保守估計需要七八萬,這個生活在一線城市的普通白領家庭感到壓力山大。

之前網上有人探討過,月薪三萬撐不起孩子的暑假。

雖然各個家庭情況不一,但總體來說,在孩子教育上的投入,是每個家庭都要面對的硬性支出,孩子從入學到高考,補習班的費用,再到將來上大學的花費更是難以估量。

如果一個家庭,能為將來孩子教育方面的資金進行提前規劃和儲備,就不至於用錢時手忙腳亂,或者受困於經濟條件而內疚遺憾。

為人父母皆不易。科學合理地規劃和選擇,讓我們可以為孩子提供最大的支持,也能讓孩子心無旁騖地去為自己努力。

父母的焦慮:

教育支出高昂,當下與未來如何平衡

前段時間參加了一次「二寶」家庭聚會,談來談去,繞不過教育問題。

一個家長說,原來只有一個娃,就想著送他出國留學,經濟還能承受得起。有了二寶之後,開始有捉襟見肘的感覺。現在他家大寶已經小學三年級,光學某思等課外輔導班的投入已經非常大,二寶也準備接觸更多的早教,根本沒有餘力投入未來的儲備。

另一個媽媽補充道,現在的教育環境變化太大了,需要花錢的地方更多了。越來越多以前都沒聽說過的課程項目,比如編程課、戲劇課、射箭課、皮劃艇課等等,對綜合素質的培養當然有好處,只是錢袋子越來越扁了。

從孩子1歲左右開始,每年早教支出兩三萬元,都是很常見的現象;孩子從小學開始,一般家庭每年在孩子課外教育方面投入3-5萬,也是很常見的現象,如果每年寒暑假還要出國遊學,費用就更高了。

過去我們給中產階級家庭做教育金規劃,一般隻做大學階段的規劃,畢竟中小學的教育支出並不是很多,還能從當期收入中支出。而大學的教育支出就比較嚇人了。也許你當年上大學只花了幾萬塊錢,看起來小菜一碟,但如果按照每年5%的通脹,將來孩子上大學的花費可能就是幾十萬。

我們每一個父母都知道,孩子未來的教育金儲備很重要,但是,當下的教育支出越來越高,我們又如何兼顧未來和當下呢?這是讓很多父母都十分焦慮的問題。

教育金規劃策略

先放大石頭,再放小石子

之前我曾經舉過一個例子:

一個完美的理財規劃,就像一個水晶杯。如果我們在水晶杯裡先灌滿了水,那麼就意味著,一顆小石子也會讓整個水晶杯的承載量超負荷;可是如果我們先往裡面放滿大石頭,再往裡面放小石子,再放沙子,再放水,這個水晶杯就是豐富、圓滿的。

「大石頭」指的是人生中那些非常重要,佔用很多資源但並不緊急的大事,例如養老、教育、住房、醫療等;比如說孩子的遠期教育規劃——出國留學,如果孩子要去美國留學,即使不算生活費,十幾年後,沒有兩三百萬元人民幣也是無法實現的。

並不是說當下的教育支出不重要,只是說,如果我們在現實中不斷盲目攀比,他們家娃報了個鋼琴課,我也要報;她的孩子報了門英語,我娃也要學;她的孩子學繪畫,我娃也要學……在攀比過程中,我們往往會忘了教育孩子的長期目標和壓力。

反其道而行之,當我們人生中大的目標都規劃好(可以適當調低大學的目標,並非一定去美國留學,去香港新加坡可能會便宜點),我們如期開始存款計劃了,存款完成後如果還有剩餘資源;剩餘資源就可以用於「小石子和沙子」。

按照大到小的放置目標,這才是理財規劃的完美次序。

教育金儲備的幾大昏招

因為深諳為人父母的愛子(女)之心,很多打著教育金儲蓄的金融產品出現在市場,讓人眼花繚亂,無從甄選。

還有些家長可能會選擇更加激進的方式如買股票炒樓,或者求穩妥乾脆存銀行,這些方式合適嗎?

下面我們從專業角度幫大家剖析一下。

1昏招一:存銀行

很多70後、80後朋友都有這樣的經歷:小時候拿到壓歲錢,爸媽會說:「先幫你存著,等你以後上大學用。」

當時國內金融市場還未興起,存銀行是他們唯一的辦法,這也是最保險的理財方式。

當時銀行的定期存款利率非常高,上世紀90年代初,銀行的定期存款利率可以達到10%。

雖然,當年通脹也高達兩位數,但是教育的通脹很低, 國家還補貼大學生的學費和生活雜費。

但到了今天,我們都知道銀行的定期存款利率低於3%,而物價和學費卻在節節攀升。

所以錢放在銀行等同於貶值,單純依靠這種方式是無法完成我們的教育金目標的。

2昏招二:高風險投資

存銀行不劃算,有些朋友開始將資金用於炒股炒樓,用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方式來解決孩子的教育金問題。

世上不存在高收益低風險的產品,高收益,必然伴隨著高風險。

試問,你怎麼知道自己孩子讀大學那一年,股市是在牛市的2007年還是熊市的2008年呢?你又怎麼知道那一年,房價是在美國次貸危機前還是次貸危機後呢?

難道要和孩子說:「兒啊,現在股市低迷,套住了,要不咱明年再上大學?」還是說:「房地產行情不好,等房子賣了,咱再去交學費?」

如果只是普通投資,你大可以在風險承受能力範圍內選擇收益更高的方式;但在教育金儲蓄上,這種方式非常不可取。

3昏招三:教育金保險

現在孩子一出生,保險代理人就能通過各種方式找到你,「給孩子買個教育金保險,既能給孩子保障,又能幫TA存上大學的錢,實在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其實,教育金保險是保不了教育金的。

若乾年前,我還在從事精算工作時,就參與過教育金保險產品的設計。

目前,國內所有教育金保險的產品形態,都是以分紅險為主,再配以固定的返還。

返還金額一般有特定的指向,如孩子的高中學費、大學學費,或創業金等。

以「獨生子」教育金保險為例,十萬元的保額,等到孩子上大學時,每年返還2.5萬。25歲時給孩子一筆5萬的創業金。總保費約八九萬元,平均每年才四五千,看起來是一款不錯的產品。

實際上,只要你仔細計算就會發現,分紅險的收益非常低,與儲蓄收益相差無幾,大概在3%上下。

這樣的收益率,還不如存銀行,因為它根本無法對沖通貨膨脹,甚至還喪失了流動性。

萬一資金緊張,中途退保還要承擔損失。

這種掛著「教育金」名號的「教育金險」,是一個大坑,購買時一定要慎重。

4昏招四:忽略保障

你可能會奇怪,明明講的是教育金的問題,為什麼又說到保障呢?

試想,如果你收入一時或永久地中斷了,孩子的教育金該怎麼解決?

保障的配置原則,需要遵循「家庭支柱優先」,也就是說要先給大人配齊,再給孩子配。

歸根到底,你的健康和收入來源不中斷才是孩子最大的保障。

孩子教育金的儲備周期是漫長的,可能長達18年。

在這期間,自己和家人所遭遇的任何一場意外,都可能給家庭的財務帶來致命衝擊,讓你為孩子儲備多年的教育金瞬間蒸發。

所以,要想順利實現教育金儲蓄目標,必須先為家庭支柱做足保障。

真正的教育金規劃路線圖

①確定目標,釐清未來需求。你要問問自己,將來是希望孩子在國內上大學還是留學,上普通學校還是名校?

②了解費用現狀及學費走勢。比如哈佛的學費目前是4年20萬美金,那到孩子上大學時大概是多少?

③梳理家庭的財務狀況。當前的收入、支出,以及每月能有多少結餘。

④制定合理的家庭風險保障方案,規避教育金漫長儲備周期所面對的非金融風險。

⑤對風險承受能力進行評估,確定合理收益率。

⑥根據家庭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合理的資產配置,解決怎麼存的問題。

⑦在家庭財務狀況與風險承受能力之間,調適出一個合理的方案,並馬上行動。

說在後面的話

快樂教育也不能迴避財務責任

有一些朋友,迷信微信上的雞湯文章,認為一定要快樂教育,多陪伴孩子,多帶孩子出去旅行。

一提到存教育金,就說自己沒有錢;或者覺得談錢一身銅臭,根本不作打算。

多陪伴孩子,言傳身教,這是為人父母的責任。

但是不要忘記,作為父母,為孩子的教育做儲蓄投資,也是我們應盡的責任。

如果未來孩子需要踏出國門學習,甚至拿到了常青藤的錄取通知書,而我們卻無法提供足夠的財力支持,你是否會有遺憾呢?

有些朋友可能會說,孩子難道不能自己考取獎學金嗎?

我的看法是,孩子出色,我們自然欣喜,但是我們不應該將財務責任甩給孩子。

最後講個我身邊的故事。

在兒子的家長會上,我認識了一位姓陶的家長,他擁有美國戴維斯大學電子工程碩士學位,2007年回國發展,現在一家跨國公司擔任高級工程師。

從孩子兩三歲開始,他就給孩子做教育金規劃,每月給孩子存1萬元教育金。

我問:「你的孩子不是美國人嗎?美國孩子有這麼多教育資源,為什麼還要存這麼多?」

他說:「你錯了,如果孩子將來要追逐自己的夢想,還需要有額外的教育資源投入。」

他分享了自己的真實故事。

1995年,他剛到中山大學學習不到兩個月,就收到美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但遺憾沒有獎學金。

父親傾盡所有,湊齊了首年學費,臨出發前,父親給了他1400美金生活費:「爸沒用,只有這些了。」

出國後,他戒掉了大手大腳的花錢習慣,開始打工掙生活費。


「至今記得,我曾經在三藩市的一家小餐館前來回走了三遍,猶豫要不要花1美金買個燒賣(廣州的一種點心)吃!最後,我還是忍住沒買,按當時匯率,1美金相當於9元人民幣!那是父母國內的一頓午餐錢啊!」

他的媽媽是製圖師,從小就送他去學畫畫,原本成為像貝聿銘一樣的建築設計師是他的夢想,但是,要在三藩市學建築設計,學費比公立學校貴一倍,連做作業製作模型,每次花費都需要1000美金以上。

迫於經濟壓力,他最終選擇了公立大學的電子工程專業,因為矽谷有大量人才需求。

"有錢的話,也許命運會完全不一樣。」他笑著無奈地說。

「我很感恩父親, 我知道他已經儘力了。但是我絕不要用愧疚的樣子面對我的妞妞,我希望她們可以自由地追逐自己的夢想。」

播放GIF

粉絲福利

即可免費獲得孫明展老師及其團隊贈送的價值800元教育金規劃(含家庭保障規劃一份。

定製化規劃服務包括:

?孩子教育目標梳理;

?家庭成員保障責任綜合評估;

?現有保險產品的性價比分析比較;

?基於家庭狀況和需求的綜合教育金規劃和保障規劃構建。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