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寶寶血管瘤是屬於嚴重的病患嗎?會癌變嗎?需要注意什麼

許多人也總是擔心,健康檢查常會意外發現各種「血管瘤」、「動脈瘤」,醫生總說追蹤就好,真的沒事嗎?

只要有血管的地方就可能有血管瘤,而血管瘤會致人於死,是因為血管破裂,出血然後休克。血管本來是直條狀,異常地鼓起來成了瘤的形狀,就是血管瘤。血管分成動脈與靜脈,也因此有動脈瘤跟靜脈瘤之分。目前醫學上對於靜脈瘤的定義籠統,下肢的靜脈曲張、痔瘡都是靜脈擴張、鼓起,算是血管瘤的一種;有些肝硬化突然大出血的病人,也都是食道靜脈血管鼓得很大、變成瘤狀物,破裂出血。

一、血管瘤是怎麼引起的?

血管瘤患者中,大多數為先天性的,它可發生在全身各處,嚴重影響患者的美觀和心理健康,因此治療血管瘤宜早不宜遲,那麼血管瘤到底是怎麼引起的?

1遺傳因素:很多人其實對血管瘤是否存在遺傳性都存有疑慮,事實上,血管瘤和通常所稱的遺傳性疾病有明顯的區別,因此血管瘤遺傳的幾率相當小。

2、飲食因素:如我們常吃的一些人工養殖的海鮮、肉類食品等,這些食物常含有很高的雌激素,間接進入了人體內會誘發血管瘤。

3、內在因素:患血管瘤可能是孕婦在懷孕期間受到環境汙染,藥物刺激及不良因素導致的。因某種疾病需大量激素治療會形成血管瘤。

4、外在因素:在懷孕期間,由於受到外界的嚴重撞擊等因素,都容易導致血管瘤的發生。

只有正確的了解血管瘤的形成原因,我們才會預防血管瘤的發生,一旦確診得了血管瘤,關鍵的還是要早日治療血管瘤。

二、血管瘤會自行消退嗎?

血管瘤常見的有5種,不是每一種均需治療的,有的會自行消退,請看一下以下的介紹,確認你寶寶屬於哪一種,再對症處理。

  • 草莓狀血管瘤

出生時即可發現皮膚有紅點或小紅斑,逐漸長大,紅色加深並隆起。草莓狀血管瘤的瘤體細胞增大速度常比嬰兒發育更快。瘤體境界分明,壓之可稍退色,放鬆後恢復紅色。

增長期的草莓狀血管瘤不能自行消退。增長期臨床表現:顏色鮮紅,表面發亮,高出皮膚表面或面積擴大。

  • 海綿狀血管瘤

在皮膚、皮下組織、肌肉,甚至肝、腎等處都可發生。外觀呈紫紅色,周圍有迂曲、怒張的小靜脈,捫之柔軟,有彈性,擠壓時縮小,撤壓後即復原。這種血管瘤隨嬰兒年齡增長而增大,有時長得很大、很深,嚴重損害容貌和破壞正常組織。一旦確診,應立即進行治療,注射硬化劑或行手術切除。

  • 鮮紅斑痣

常在出生時或出生後不久出現,好發於面、頸和頭皮,大多為單側,偶為雙側,有時累及黏膜,常不高出皮膚表面。隨著年齡增長,顏色加深變紅、變紫,65%的患者病灶逐漸擴張,在40歲前可增厚和出現結節,於創傷後易出血。病灶面積隨身體生長而相應增大,終身不消退。

  • 混合型血管瘤

2中血管瘤混合,常為草莓狀血管瘤和海綿狀血管瘤混合):初起時大多為皮膚表面大小不等的小紅斑,隨著表面血管瘤的發展,外觀呈紅色、藍色相混合,同時侵入真皮和皮下組織,皮下侵犯的範圍可超過表面病損面積,形成隆起的包塊,形態不規則,多見於面部及四肢。侵犯範圍有時非常廣泛,以致眼睛、口唇、鼻或耳等組織器官都被這種不斷擴張的血管組織覆蓋,可引起呼吸、飲食、視覺和聽覺等功能障礙。

  • 蔓狀血管瘤

多見於四肢,表面及周圍有許多樹枝狀擴張的血管,迂迴曲折呈蔓狀,局部皮膚呈暗紅色或藍紫色,有時可摸到血管搏動或聽到血管雜音。對於這種血管瘤,應儘早手術,也可用彈力繃帶等包紮肢體,以緩解肢體出現的酸痛等癥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