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省中醫人 | 劉金文:骨科治療也應注重脾胃調理,脾腎同治

名醫介紹:劉金文

劉金文(1946年2月生),第三批廣東省名中醫。曾任廣東省中醫院大骨科主任,骨傷科主任,骨傷科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委員、廣東省風濕病學會委員、廣東省中醫學會骨傷學會副主任委員,亞太人工關節學會中國分會理事及華裔骨科學會關節外科分會理事,澳門中醫學研究會榮譽顧問。

對話嘉賓:劉軍

劉軍,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

專科發展

引進先進的「器」以補充中醫的「術」

劉軍:劉主任,我記得1992年骨三科開科,您是創科主任,1994年骨三科就確立了骨關節、骨腫瘤為主攻方向,在您的帶領下,引進了很多的新技術,同時也有很多創新和發揮,我們想了解一下您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如何能夠做到這些。

劉金文:從讀研究生的時候開始,我就覺得中醫的「術」非常好,但是它「器」不太行,所以我們就要引進一些現代的東西來補充我們的不足。後期我們又送了楊偉毅、曹學偉這些人去北京進修關節鏡,就是要把這個「器」弄好,學到技術。有一句話叫「磨刀不誤砍柴工」,就是把刀磨利了,做起來就爽快。所以這些年輕人還是可造之才,我覺得他們比我更厲害,那是長江後浪推前浪,所以這是這個科發展的最重要的基礎。

診療經驗

中醫藥在骨科腫瘤治療中大有作為

劉軍:您已經有四十多年的臨床診療經驗,我們想知道您如何看待中醫在臨床診療當中發揮的作用?

劉金文:我覺得中醫的整體觀跟中藥在對腫瘤的抗毒化、延長壽命、改善生活品質等這些方面是大有作為的。比如我們骨三科治療的骨肉瘤、巨細胞瘤、骨樣骨瘤等這些惡性、良性的腫瘤。特別是骨肉瘤,現在由於中醫中藥的介入,很多骨肉瘤的化療的病人都恢復得比較理想,死亡的病例在我們醫院是非常少的。比方說在調理脾胃、抗毒化這些方面,病人往往吃中藥跟不吃中藥會是兩個樣。

治骨從腎

骨科治療也應注重脾胃調理,脾腎同治

劉軍:蔡榮老師曾經說過,治骨先治腎,您在這個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治療膝骨關節病,從肝、脾、腎方面去著手,您是怎麼樣理解的?

劉金文:蔡老是廣東五大名醫蔡忠的孫子,他是我讀研究生時的老師。治骨從腎,他最喜愛開的方是六味地黃湯,在這個方的基礎上,加加減減的應用是得心應手的。他當時學醫,學了李東垣的理論以後,就在骨科領域加了脾胃調理的方,其中也包括六味地黃湯、補中益氣湯在內,後期我也會在臨床上大量應用一些調理脾胃的葯,就叫做脾腎同治。到現在為止,六味地黃丸、參苓白朮散、補中益氣湯、香砂六君丸等等這些中醫的名方,我在臨床的骨疾病的病人裡是用得比較多的,我覺得它們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中醫傳承創新

在繼承中醫「術」的基礎上隨時代而發展「器」

劉軍:我們目前在師承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您如何看待傳承和創新之間的關係?

劉金文:中醫理論這個瑰寶我們還是一定要保持的,但是也要有一個發展的過程。醫術,也就是診斷、辨證、脈診等這些都可以保留,因為這個是不變的。但是葯是可變的,這個就等於西醫的「器」是可變的,它天天都在變。所以我們中醫現在也存在這個問題,就是這個「術」很好,但是如果永遠不發展,別人會追上你。所以,我告誡我的弟子,中醫一定要傳承,理論不能丟,後一輩要學中醫的這套「術」,但是「器」可以隨著世界的潮流去發展、去創新、去改革、去改良,那樣才能跟得上社會的發展。

人才培養

人才培養應注重對中醫經典的學習傳承

劉軍:您覺得我們的培養方向做什麼樣的調整才能夠應對現代飛速發展的社會呢?

劉金文:科班培訓出來的學生,他的理論基礎會更好。但是有一個問題,比方前幾年骨傷科班的培訓,去上課的時候,我一問《內經》、《傷寒》、《溫病》、《金匱》,很多學生都不知道,我覺得這個是應該重點學的。《金匱》、《傷寒》、《溫病》,這個是前人臨床總結出來的東西,包括我自己在內也很喜歡使用《傷寒》的方,比如說溫通對很多骨關節的病人是非常有作用的。這些基本的理論、基本的法則還是要傳承、教育下去的。這個是基礎的基礎,還是要加強的。

大醫精誠

良好行醫作風,精良的診斷技術

劉軍:劉教授,您如何看待大醫精誠?

劉金文:我只是一個醫生或者醫師,大醫不敢算,做醫也要有一個精跟誠的問題。首先是誠,對病人要有一個很誠心的行醫作風,就是你開藥、診病,對他都要有一種誠心誠意的態度,要有很純樸的心態去對待病人。精就是指做醫,你的診斷技術、你的基本理論、你的「術」要精,這才能算是大醫精誠。

劉軍:劉教授,今天非常的高興能和你一起探討大醫精誠,從您剛才的表述當中,我們也很受啟發,非常感謝。

編輯:朱海媚 責編:宋莉萍

播放GIF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