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爭鳴:慢B肝長期使用非一線核苷(酸)類似物治療的下一步(一)

核苷(酸)類似物(NAs)是臨床上應用最為廣泛且重要的抗HBV藥物,從最初的拉米夫定(LAM)到恩替卡韋(ETV)、替諾福韋二吡呋酯(TDF)及最新上市的丙酚替諾福韋(TAF),藥物一直處於不斷的發展更新中。在NAs不斷更新改進的同時,既往接受如LAM等非一線核苷(酸)類似物治療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開始面臨一個非常實際的問題:「我是否需要更換治療藥物?」

2018「華夏肝病論壇」的「肝病爭鳴與探索」環節特別就這個問題組織了辯論,三位專家從不同角度闡述了觀點(發言內容代表對命題的論證,不一定完全代表發言專家立場):

?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胡鵬教授:觀點A——繼用原葯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張文巨集教授:觀點B——改用一線NA

?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侯金林教授:觀點C——新靶點嶄露頭角

不換,換,還是跳出NA窠臼,看看其他可能?一起來閱讀《國際肝病》整理的辯論精要,今天來看胡鵬教授帶來的「為什麼不換藥」。

觀 點

A

用原葯

目前,所有的主流指南對初治的CHB患者均推薦直接使用一線NAs進行治療,但對於既往長期接受非一線NAs治療的CHB患者是否需要更換到一線NAs並未給予明確。「在出現一些如耐葯、有生育要求或出現骨質損害等特殊情況下,我贊同需要更換成一線NAs來進行治療。但是對於長期使用非一線NAs且治療應答較好,而且沒有上述特殊情況的CHB患者,即使高敏感度的檢測方法也無法檢出HBV DNA的情況下,是否需要更換確實值得商榷」,胡鵬教授表示。

胡鵬教授認為,要回答上述問題,重點是需要明確抗HBV治療的目的。臨床抗HBV治療的目的是最大限度抑製HBV複製,從而減緩HBV相關肝病進展,減少肝硬化、肝細胞癌、肝衰竭等終末期肝病的發生,延長患者生存時間及改善生活品質。抗HBV治療的階段包括達到基本終點(長期維持HBV DNA低於檢測下限)、滿意終點(獲得HBeAg的血清學轉換)及理想終點(HBsAg消失,伴或不伴HBsAg血清學轉換)。

回顧相關的循證醫學證據,如經典的4006臨床試驗已證實,與安慰劑對照相比,經LAM治療3年可顯著延緩CHB患者的肝硬化進展並降低HCC發病率,研究甚至還觀察到3名患者在LAM治療後實現了肝纖維化的完全逆轉。

謝青等的研究也顯示,對於接受LAM治療且未發生耐葯的CHB患者,10年的隨訪顯示患者即使不更換NAs治療也可獲得很好的臨床獲益,HBsAg陰轉率可達19%,HBV DNA低於檢測下限的比率為69%,肝組織學改善率可達89%,肝病進展率為6%。

國外的研究也顯示,接受LAM治療>5年的CHB患者,如未發生耐葯,67%的患者可獲得病毒學持久應答,11.7%的患者可達到HBsAg的清除及血清學轉換。相似的,也有研究發現,無論是HBeAg陽性或陰性的CHB患者,長期持續接受LAM治療也可獲得較高的HBsAg清除率。

此外,侯金林教授完成的最新研究對比了一線與非一線NAs治療CHB的遠期臨床療效,結果發現ETV組與非ETV組的臨床結局改善無明顯差異,在臨床終點事件發生率方面,一線NAs並未明顯優於非一線NAs。研究中針對中國患者的亞組分析也顯示,只要治療後獲得病毒學應答,無論是一線NAs還是非一線NAs,在降低肝臟相關疾病進展及HCC發生率方面均相似。更直接的證據如義大利學者的研究顯示,針對接受LAM+ADV聯合治療獲得持續病毒學抑製的CHB患者,即使更換為TDF治療且獲得持續穩定的病毒學抑製,仍有部分(5/60)CHB患者發生了肝硬化,1/60名進展為HCC。

因此,「對於接受非一線NAs治療後①病毒學應答較好、②患者沒有特殊要求、③沒有明顯不良反應時,可以繼續使用原有NAs進行治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