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狂犬疫苗龍頭成大生物赴港上市 曾涉6起行賄案

【財聯社】(研究員 朱潔琰)10月16日,長生生物吃下91億元的巨額罰單,疫苗造假案終於落下帷幕。10月30日,同樣來自東北的疫苗龍頭公司成大生物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

據財聯社了解,成大生物成立於2002年,是全球最大的人用狂犬病疫苗生產企業。2014年底,成大生物在新三板掛牌上市,控股股東是A股上市公司遼寧成大(600739.SH),持股比例達60.54%。今年4月“新三板+H股”規則正式落地,5月4日成大生物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赴港上市的議案。

然而,今年7月長生生物被曝人用狂犬病疫苗造假,一時間群情激憤,整個疫苗行業遭遇“黑天鵝”。受到影響,成大生物遲遲沒有遞交上市申請,直至日前公司招股書才正式亮相港交所。

連續13年盈利 曾涉6起疫苗行賄案

財聯社查閱招股書發現,成大生物從2005年已經連續13年實現盈利,並且在過去3年裡實現營收和淨利潤的持續增長。財務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8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9.4億元、10.26億元、12.72億元和6.64億元;淨利潤分別為4.58億元、5.13億元、5.55億元和2.83億元。過去3年,成大生物營收年複合增長率為16.31%,淨利潤年複合增長率為10.14%。

圖|成大生物2015年-2018上半年財務數據,來源:公司招股書

公司招股書還顯示,人用狂犬病疫苗是成大生物最大的收入來源,2015年到2017年來自該產品的收入佔總營收比例穩定在86%以上。過去3年,公司毛利率穩定在83%以上,這也說明狂犬疫苗的利潤率非常高。

根據公開資料,自2008年起成大生物的人用狂犬病疫苗國內市場佔有率就一直穩居行業第一。近兩年,公司最大的追趕者就是長生生物,2017年長生生物的市場佔有率達到28.2%,一度逼近成大生物。

圖|人用狂犬病疫苗市場競爭格局,來源:成大生物2017年年報、財聯社(注:年報2017年批簽發量有誤,財聯社根據批簽發量增長率重新計算各廠家佔有率)

今年7月,長生生物問題疫苗事件爆發,公司發展停滯。據媒體報導,在疫苗銷售過程中,長生生物涉入數十起行賄案。而這樣的情況並不只存在於一家,即將在港交所上市的狂犬疫苗龍頭企業成大生物也曾經多次卷入行賄案件。

財聯社檢索中國裁判文書網發現,從2014年至今的4年時間裡,成大生物的人用狂犬病疫苗一共涉入6起行賄案,涉案地區包括山東煙台、湖南益陽、江蘇南京、四川綿陽安縣、四川綿陽鹽亭縣等地。案件中出現的最多模式是,為了獲得疫苗的優先採購或更大的採購份額,疫苗銷售人員給作為疫苗採購方的疾控中心、基層衛生院負責人提供回扣,少則幾百幾千元,多則數萬元。

圖|成大生物涉入6起疫苗行賄案,來源:中國裁判文書網、財聯社

在這6起疫苗行賄案中,情節最嚴重以及涉案金額最大的莫過於,成大生物莊某向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注冊司生物製品處原處長尹紅章行賄107萬元,最終使尹紅章對成大生物狂犬疫苗的審批開綠燈。

司法文書記載,2002年,成大生物從國外引進了發酵罐技術生產狂犬病疫苗,並以此向國家食藥監總局提出臨床試驗申請,在此過程中,尹紅章與成大生物總經理莊某相識。2009年,在成大生物的上述申請被批準後,莊某將一個裝有現金2萬元的信封送至尹紅章家中。2010年,成大生物向國家食藥監總局申請人用狂犬病疫苗“2-1-1”注射方式,莊某稱審批速度太慢,在尹紅章調任藥品評審中心副主任後,想盡快推動評審進程。由於公司申報的臨床試驗方案缺少一次實驗數據,在第一次審評會議中,藥品評審中心內部對此有不同意見,於是在第二次審評會議上,在尹紅章推動下,公司的申請順利通過。此後不久,莊某為感謝尹紅章,將100萬元以經營期貨為名匯至尹某甲(尹紅章兒子)账戶中,尹紅章得知此事後,予以默認。

成大生物通過賄賂原國家食藥監局主管官員,在狂犬疫苗的審批上蒙混過關,所幸疫苗本身品質無礙,沒有造成嚴重後果。但是,在事關人命的狂犬疫苗上,任何的弄虛作假都是極其嚴重的事情。

另外,成大生物在疫苗的審批和銷售環節下足了功夫,卻不願意在研發上投入更多。

超6億元買理財 研發費用僅佔營收6%

財聯社查閱公司招股書發現,成大生物2018年上半年研發費用投入為4382.1萬元,相比2017年上半年2175.6萬元,同比增長101.42%。2015年、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研發投入佔總營收比例分別為5.7%、5.7%、4.1%和6.6%。

圖|成大生物2015年-2018上半年研發投入,來源:公司招股書

從表面上看,成大生物最近3年的研發投入在加大,但始終不足銷售費用的四成,佔總營收的比重也僅在6%上下徘徊,與同行業相比,就更顯尷尬。2015年到2017年,沃森生物的研發投入佔總營收的比重分別為26.6%、52.61%、49.87%;康泰生物的研發投入佔總營收的比重分別為14.41%、11.47%、10.27%。

此外,財聯社查閱成大生物的公告發現,2018年以來公司已經先後8次購買理財產品,共計花費6.586億元。10月19日,成大生物剛剛以自有資金1億元認購招商銀行的一款理財產品,並稱此次對外投資是為了提高公司資金的使用效率,為公司和股東謀取較好的投資回報。這也就是說,成大生物的現金流充沛,但是公司寧願用超6億元買理財,也不願意在研發費用上投入更多。

安全問題如同懸在所有藥企頭頂上的一把利刃,對於即將上市的狂犬疫苗龍頭企業成大生物來說,更是如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