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黃渤:停了三年沒拍戲,隻做保險的事就太虧了

從2012年徐崢執導《泰囧》開始,演藝圈演員轉型導演的例子層出不窮,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先從自己最擅長的類型入手

 

從2012年徐崢執導《泰囧》開始,演藝圈演員轉型導演的例子層出不窮,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先從自己最擅長的類型入手,以保證其作品的商業市場屬性。但隨著市場越來越開放,越來越多的跨界導演開始走出舒適區,轉型之作呈現出更為豐富的表達。

黃渤就是其中之一,其導演處女作《一出好戲》將於本周五正式與觀眾見面。昨日,他帶著片中主演舒淇、張藝興、王迅亮相廣州與觀眾交流。在與觀眾見面之前,黃渤接受了記者的獨家專訪,暢談影片背後的創作故事。

《一出好戲》:既有笑點,又有反思

說到黃渤導演電影,多數人第一反應是喜劇。憑借其天生的幽默感和多年來在喜劇領域的耕耘,黃渤做喜劇,更符合多數人的期待。然而,在首部導演處女作《一出好戲》裡,黃渤卻選擇做一部荒誕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片中,由黃渤飾演的馬進是一個底層小員工,負債累累的他在一次與同事出海團建的路上,突然收到彩票中獎的消息,正當他欣喜若狂之時,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改變了一切:一群人被困在一個密閉的小島,並與外界失去了聯繫。

從題材上看,《一出好戲》算是荒誕喜劇,既有好笑的元素,但更多是往反思人性的寓言故事發展。當一群人被困島上,首先要滿足的是人類最初始的需求:“如何在荒島生存?”,當抓來的魚與野果足以果腹,他們又開始思考“如何將商業社會的邏輯移植到小島上?”。一群人把撲克牌當成貨幣,資源佔有者開始佔據了話語權,漸漸地,一個僅有30個人的商業社會逐步形成。隨後,一場資源的搶奪戰打破了原有的秩序,到最後發展到“當你已經開始在島上稱王,你還願意回到過去的生活嗎?” 隨著層層深入的探討,人性的複雜面向被層層揭開,相比一部市場指向明顯的爆笑喜劇,黃渤更想與觀眾展開一場人生對話。

從構思到成片長達八年,一度很迷茫

談到這個故事最初的創意,黃渤介紹了來龍去脈。早在八年前,這個故事就已經在黃渤建立了雛形:“當時就覺得這個故事挺有意思,把一群人放在一個島上會發生什麽事?尤其當時還看了《2012》這部電影,我們連電影名字都想好了,就叫《2012後》。”

然而,真正要把想法落地,遠比想象中困難:“本來以為很簡單,真正開始往下細攤故事卻發現很困難,有各種可能,一群人在荒島上,這個故事可以發展成《桃花源記》,也可以是《大逃殺》、或者《迷失》,當你真正走進去,卻發現裡面有800扇門可以選,突然就有點迷茫了。”黃渤表示,自己並不希望這個故事只是單純地講“生存挑戰”,而是要有一點戲謔和殘酷的味道在裡面,最開始也考慮過到底是不是要自己拍?“想過找一些創作型的導演來做,覺得這個故事挺有意思的,但他們自己的故事都排著隊呢。”

另一方面,演員出身的他多年來作品一直是口碑票房雙豐收,市場號召力強大的他甚至被稱為“50億票房影帝”。在外人眼裡他正當紅,但時間久了,黃渤卻在表演上開始遭遇瓶頸:“有點缺乏動力了,大部分碰到的角色也就還好,看完就知道自己差不多能完成,演員能釋放的能量其實很有限。”反而是對於那個小島的故事依然心心念念。終於,他決定停工,專心導戲,2015年,他和編劇關在一起專心寫戲,然後找演員,建組、開拍,剪輯、做特效···“可以說,歇著的這三年把最難的事全聚在一塊了。”

影片是一個大群戲,全片有三十多個演員出場,單是主要角色就有六七個,王寶強、舒淇、張藝興、於和偉等都來幫黃渤“圓夢”了。無論是老戲骨還是年輕演員,都在片中有著極為突破的表現。

王寶強在戲中出演一位性格暴躁的導遊,在小人得勢後盛氣凌人,與以往憨厚的形象大有不同;於和偉的角色是一個公司老總,在戲裡盡顯霸道總裁範兒;最令人驚喜的張藝興,以“小鮮肉”偶像出身,沒想到這次演技爆發,從單純的性格到後來“黑化”,演技表現出厚度。回憶起選角時,黃渤說,好幾個角色都是寫劇本時就已經是照著演員寫,寫不下去的時候就打電話跟人說:“暫時還不行,你們先接別的戲。”所有角色中,張藝興飾演的角色最難選:“小興這個角色找了不下一百人,他這個角色太重了,敗了整個戲就塌了,後來是舒淇推薦了張藝興,他自己確實下了苦功夫,對我也很信任,最後出來的效果很滿意。”

花了三年時間,如果隻做保險的事就太虧了

喜劇一直是黃渤身上最深的標簽,但首次執導電影,他卻放棄自己最熟悉的領域,轉而做一部國內電影市場少見的荒誕現實主義電影。黃渤坦言,這部電影是與自己的一次對話,在他心中,這部電影有喜劇元素,卻遠非純喜劇這麽簡單,這其中有還有對人性的思考和反思。明明可以用純喜劇賺錢,黃渤卻偏偏“挖坑”做了一個更有深度的類型。在他心裡,商業性和個人表達不是針尖對麥芒:“《一出好戲》有商業性,有娛樂性,也有文化藝術屬性。想看喜劇的有,看情節的有,想看完電影琢磨點東西,這裡面也有。我就想通過這部電影看看,這些東西能不能湊一塊,不用說觀眾喜歡吃什麽就喂什麽,而個人表達就一定很小眾。”

黃渤坦言,從他決定“冒險”開始,身邊反對的聲音就有不少:“包括把徐崢,孫紅雷的戲份剪掉,大家都說,你這不是跟市場作對嗎?把商業元素剪掉了。但電影是個整體,不合適你也不能硬塞,我不能為了塞一些笑話,把電影做成像晚會一樣。”儘管不是最保險的題材,但他相信如今的市場與觀眾擁有對更多類型電影的包容度:“純看視覺特效的片子這幾年來大家也看多了,如果純做一個喜劇,對我來說不是很過癮,我相信觀眾對於新的類型,已經有所準備。”

“我花了三年時間如果做一個保險的事情,那到底意義在哪裡?我還不如拍戲,拍戲最保險,還不用這麽累,既然有這個機會,我就想找一個真正自己想拍的,有點挑戰性的。”黃渤說。

這個行業已經給我夠多了,我有責任去做更多

近年來演員轉型導演的例子不少,品質卻參差不齊。從一個擁有廣泛觀眾緣的演員轉型新手導演,其實是一場巨大的冒險。說到轉型動力?黃渤坦承:“從青年演員成長到中生代演員,這個行業已經給你夠多了,美譽度,觀眾的喜愛,酬勞,你算中流砥柱,這個行業需要你扛起來了,如果你還只是做一些順水推舟,撿便宜的事,真的不太好,我有責任去為行業做哪怕一點點的努力。”

黃渤坦言,如今的市場給了創作者更多機會,能夠讓創作者去信馬由韁地講一個故事:“我之前自己一直沒敢嘗試導演,是考慮到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儘管已經做好心理準備,但真正做了,還是發現遠比想象中更辛苦,其實我本身對導演沒有太大企圖心和愛好,要說以後會不會一部部導下去?肯定不會,真的是要碰到自己喜歡的題材才行。”

來自廣州參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