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西安千億國企"娃娃董事"戲劇化回應後 停職"收場"

■見習記者 白宇潔

本報記者 陳岩鵬 北京報導

9月4日當選董事長時,34歲的李甜應該沒有想到,她的任期只有短短兩個月。

“80後”李甜任董事長(法人代表),“90後”趙雪瑩、朱玥任董事,西安高新控股有限公司9月份的這次人事調整在11月伊始引起關注。平均年齡27歲、均無管理經驗的3人為何能在一家總資產過千億的國企當選高管?消息一出,輿論嘩然。

事件暫以西安高新區官方11月4日和5日發布的聲明告一段落。根據聲明,西安高新區財政局局長被免,李甜等3人也被停職。

“臨時調整”醞釀已久

人事調整是這場爭議的開端。

根據西安高新控股發布的公告,9月4日公司召開股東會,經代表100%表決權的股東通過,同意選舉李甜為董事長(法定代表人),選舉趙雪瑩和朱玥為董事。公開簡歷顯示,3人分別出生於1984年、1993年和1995年,其中的朱玥大學畢業一年。

“娃娃兵”上任看似空降,但《華夏時報》記者發現,西安高新控股的高管“換血”醞釀已久。早在2017年11月,西安高新控股就啟動了一場“新舊交替”。根據中國債券資訊網刊登的一則西安高新控股的人事變更通告,在公司2017年11月15日召開的股東會上,黨小平、耿超、李捷等8名出生於60、70年代的董事會、監事會成員悉數退出,新任高管的李娜、郭晶、胥盛崴、單昱菲、陳璞、何文亮、朱杉均在1980年以後出生。

這場 “大換血”的用意何在?按照高新區財政局11月3日的說法,這是“按事業部門員工不得在企業兼職的要求”進行的“臨時調整”。而被李甜接任的西安高新控股前董事長、總經理閻玲,正是一位在企業兼職的事業部門員工。

多份公開資料顯示,閻玲是原西安高新區財政局局長。今年6月15日公布的《2018第一期西安高新控股有限公司公司債券募集說明書》將閻玲介紹為“西安高新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兼任西安高新區管委會財政局局長”,任職起止時間為“2015年4月9日至今”。西安高新區官方網站2016年11月18日發布的一則新聞也將閻玲的職務描述為“高新區財政局局長”。

西安高新控股內部的“兼職高管”也非閻玲一人。簽署於2017年12月的《2017年第一期西安高新控股有限公司公司債券募集說明書》顯示,時任公司副總經理的王小蔚同時兼任高新區審計局局長;時任公司財務總監的李捷同時兼任高新區會計核算中心企業部部長,在2017年11月15日的股東會前,兩人也都是公司董事會成員。此外,曾經位列董事會、監事會的池芳、宋琦、周愛莉等人都有過在高新區財政局、招商局等事業部門的工作經歷。

“娃娃董事”引發熱議

作為由西安高新區管委會持股70%的“高新區政策性公司”,事業部門人員兼任西安高新區高管的緣由不難理解。但在面向社會發行債券時,西安高新控股並未能在募集說明書中清晰地公開高管情況。

公開市場公布的西安高新控股2017年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董事長、總經理閻玲因個人原因,請求辭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職務。但截至本報告出具日(2017年8月),由於新任董事長、總經理尚待委派,閻玲同志仍行使董事長及總經理職權。”而這一情況,在該公司2017年12月發布的《2017年第一期西安高新控股有限公司公司債券募集說明書》及2018年度前三期超短期券募集說明書中並未提及。

發布於2018年6月份的《西安高新控股有限公司2018年度第六期超短期融資券募集說明書》和《2018第一期西安高新控股有限公司公司債券募集說明書》更是說法矛盾——前者附注閻玲已於2016年12月辭職、職位空缺,後者則稱閻玲同時兼任高新區財政局局長和高新控股董事長、總經理。記者查詢高新區管委會任免資訊發現,閻玲於2016年12月同時辭去了高新區財政局局長一職,但公告所寫的“閆玲”又與“閻玲”寫法不一。

以上疏漏在李甜、趙雪瑩、朱玥三人履新前都未被關注。直到11月2日,“西安國企任用年輕董事”的消息躍入公眾視野,西安高新控股原本告一段落的“新老交替”,又不得不面對新的問題。

工商登記資訊顯示,1984年出生、曾在西安佰仕達人才服務公司任職的李甜不僅出任西安高新控股一家企業的董事長、總經理,同時也出任高新控股旗下4家子公司的法人、兩家子公司的高管,全面“接班”閻玲。1993年出生、工作經驗兩年的趙雪瑩也同時任西安高新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及旗下一家子公司監事。“95後”朱玥則大學畢業一年,供職經歷不詳。

西安高新控股是一家截至2018年6月底總資產為1270億元、淨資產為403億元的國有企業。根據《企業國有資產法》規定,履行出資人職責的機構任命或者建議任命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具備的條件之一是:有符合職位要求的專業知識和工作能力。

李甜等3人為什麽能當選千億國企高管?輿論對其家庭背景及任用流程有諸多聯想。

戲劇化回應,停職“收場”

根據多家媒體11月2日的公開報導,輿論發酵之初,西安高新控股公司及西安高新區管委會相關部門都以“不予置評”“不便回復”答覆媒體質疑。

11月3日晚間,主管涉事企業的西安高新區財政局通過“西安高新”官方微博發聲回應。聲明稱“對網友關注的3名管理人員的相關問題,我們做了調查了解,未發現影響公司正常運營的社會關係”,但又在否認猜測的同時承認,在選用企業管理人員的方法上還存在不科學、不完善等問題。

首次發聲,輿論未息。11月4日下午,高新區財政局再發聲明,事態反轉。聲明表示已決定對李甜三人停職,且高新區紀工委已介入調查三人任用過程是否存在違紀違規。11月5日凌晨,高新區管委會發文表示,高新區財政局擅自變更企業法人代表及董事,經研究決定免去財政局局長職務,李甜等3人則無特殊家庭背景,任職過程也無違規違紀現象,且3人任職前後的月薪均不超過4500元。12小時不到,再度反轉。

3次戲劇性的聲明結束了3名“娃娃董事”的高管生涯,但仍有許多疑問需要解開。西安高新控股的人事變更公告稱任用決定經股東大會表決,高新區管委會所說的“擅自變更”是否意味著前者公告造假?另有當地知情人士對媒體稱,李甜等80、90後高管並沒有履職能力,西安高新區財政局才是實際控制人。那麽,西安高新控股的人事調動是否只是表面上的按規行事?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入調查,相關情況及時向社會公布。”西安高新區管委會11月5日在通報中稱。截至發稿,李甜、趙雪瑩、朱玥仍在西安高新控股的高管名單上,相關部門也未公布後續進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