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暑:詩詞裡的一絲清涼,為酷暑注入一些活力

大暑節氣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2個節氣,也是夏季最後一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其氣候特徵是:「鬥指丙為大暑,斯時氣象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同時,很多地區的旱、澇、風災等各種天氣災害也最為頻繁。

一候腐草為螢

世上螢火蟲約有二千多種,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卵於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

二候土潤溽暑

氣象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濕;

三候大雨時行

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濕減弱,氣象開始向立秋過渡。

儘管大暑是一年中農業活動較為繁重的時節,「講究」的中國人還是不忘在每年的這個日子裡,忙裡偷閒,舉行各種民俗活動,在火熱的夏季中寄寓對生活的美好希望。民間有飲伏茶,曬伏薑,燒伏香等習俗。

飲伏茶

伏茶,顧名思義,是三伏天喝的茶。古時候,很多地方的農村都有個習俗,就是村裡人會在村口的涼亭裡放些茶水,免費給來往路人喝。每個涼亭裡都有專人全天煮茶,保證供應。

曬伏薑

伏薑源自中國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時人們會把生薑切片或者榨汁後與紅糖攪拌在一起,裝入容器中蒙上紗布,於太陽下晾曬。充分融合後食用,對老寒胃,傷風咳嗽等有奇效,並有溫暖保健的功效。

燒伏香

燒伏香是說大暑這天要去廟裡祈禱風調雨順,求雨消暑。

鬥蟋蟀

大暑是鄉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節,中國有些地區的人們茶餘飯後有以鬥蟋蟀為樂的風俗。

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區,特別是台州好多漁村都有的民間傳統習俗,其意義是把「五聖」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時,伴有豐富多彩的民間文藝表演。

大暑節氣的民俗也體現在吃的方面,這一時節的民間飲食習俗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吃涼性食物消暑;還有一種是在大暑時節吃熱性食物。

魯南地區「喝暑羊」

山東南部地區有在大暑到來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湯)的習俗。在棗莊市,不少市民大暑這天到當地的羊肉湯館「喝暑羊」。

福建莆田吃荔枝

在大暑節那天,莆田人家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習俗,叫做「過大暑」。在大暑節那天,親友之間,常以荔枝、羊肉為互贈的禮品。

廣東地區吃「仙草」

廣東很多地方在大暑時節有「吃仙草」的習俗。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葯食兩用植物資源。由於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

台灣地區吃鳳梨

大暑期間,我國台灣有吃鳳梨的習俗,民間百姓認為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加上鳳梨的閩南語發音和「旺來」相同,所以也被用來作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興隆的象徵。

在這高溫的炎暑,尤其要做好防暑保健,從精神、起居、運動、飲食等方面進行調養。

精神調養

大暑時節,氣象酷熱,人們易出現心煩意亂,急躁焦慮,無精打采,精神不集中等情形,有人稱之為「精神中暑」。因此,要做好精神調養,謹守「靜心養生」的原則,保持心境清靜,避免不良刺激,凡事以平常心對待,切莫大喜大怒。要預防「精神中暑」還可以進行適當的自我心理暗示,想像自己處於大自然之中,綠樹搖曳,高山流水,使你心曠神怡,心平氣和。

起居調養

大暑濕熱交蒸,人們易因高溫高濕使汗液不易蒸發,或是高溫造成汗液滲出過多使人體水分得不到及時補充,而發生中暑。因此,大暑時節,起居調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做好防暑工作。避免在高溫下長時間工作,出門時避開烈日,同時要適當補充水分,以感身心舒適為宜。體質寒的人應以熱飲為主。

大暑時節,雖氣象炎熱,但陰氣也開始增長,人體腠理疏鬆,臟腑內裡空虛,此時若貪涼,或久臥冷氣機房間,或過度飲用生冷、瓜果、甜膩之品等,易造成腹痛、嘔吐、腹瀉等癥狀。

運動調養

在炎熱的大暑時節,最好選擇清晨或傍晚進行鍛煉,避免在烈日照射下進行運動。選擇運動量相對較小的運動,如廣播體操、太極拳、跳繩、慢跑、羽毛球、乒乓球等,避免過於疲勞、出汗過多而耗氣傷津,同時在運動過後要適當飲用溫開水,補充體液。

飲食調養

大暑時飲食應清淡、多樣化,以清為補,宜補氣清暑,宜健脾養胃,多食營養豐富的果蔬和蛋白質,並適當食用薑、蔥、蒜、醋,既能殺菌防病,又能健脾開胃。可多食綠豆、百合、黃瓜、豆芽、冬菇、紫菜、西瓜、番茄、赤小豆、薏米、南瓜等食物,同時也可配合葯膳進行調理。

綠陳佩廷 - 古箏曲

《銷 夏》

唐?白居易

何以銷煩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熱散由心靜,涼生為室空。

此時身自得,難更與人同。

賞析:大暑總是炎熱的時節,而詩人白居易卻能悠然處之。他居住在小院之中,雖然貧窮身無長物,但是臨風窗下,心靜了,暑氣自然消退,室內東西不多很是清爽。此詩讀來也是清爽宜人,為苦夏的人們送來一絲清涼。

《夏日閑放》

唐?白居易

時暑不出門,亦無賓客至。

靜室深下簾,小庭新掃地。

褰裳復岸幘,閑傲得自恣。

朝景枕簟清,乘涼一覺睡。

午餐何所有,魚肉一兩味。

夏服亦無多,蕉紗三五事。

資身既給足,長物徒煩費。

若比簞瓢人,吾今太富貴。

賞析:詩人似乎很是安貧樂道,悠然自得。大暑酷熱,詩人不願出門,也無人來訪。安靜的房間掛著紗簾,隔出一片靜謐,小院的地剛剛掃過,乾淨整潔。竹席清涼正適合歇覺。午餐一兩道小菜,夏衣也隻幾件蕉紗。既然已經能自給自足,多餘的財物就是勞心費神了。若是同顏回相比,自己隻怕還太富貴舒適了。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宋?司馬光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驚秋。

月下濯寒水,風前梳白頭。

如何夜半客,束帶謁公侯。

賞析:不是每個人的大暑都如同白居易過的那邊自在無邊。司馬光就與之相反,頗有愁緒。聽著夏蟲的鳴叫,看著螢火蟲在荒蕪的庭院裡飛舞。明明正是苦夏,卻一下子到了秋涼的時節。詩人感受到時光的流逝和年華的老去,不禁為之感慨。寒水,白頭,夜半,謁公侯,無一不體現著詩人對時光易逝的無奈。珍惜當下,珍惜年華。時光太瘦,指縫太寬,不要讓它在你不知不覺間,悄然流逝。

《和晁應之大暑書事》

宋?張耒

蓬門久閉謝來車,畏暑尤便小閣虛。

青引嫩苔留鳥篆,綠垂殘葉帶蟲書。

寒泉出井功何有,白羽邀涼計已疏。

忍待西風一蕭瑟,碧鱸斫鱠意何如。

賞析:這是一首贈答詩,詩人似乎及其畏熱,閉門謝客,也不甚出門。由於人跡罕至,青苔長滿庭院惹鳥兒來散步,綠葉也自在垂下,帶著蟲子的痕跡。寒泉從井中流出算什麼呢,白羽的飛鳥已招不來清涼。等到秋節到來,西風蕭蕭,我邀你一起品佳肴美酒,不知你意下何如?

《大暑》

宋?曾幾

赤日幾時過,清風無處尋。

經書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蘭若靜復靜,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許,那更惜分陰。

賞析:大暑時的太陽十分毒辣,不知何時才能落下,清風也似乎躲了起來,無處尋覓。幾卷經書聊以打發悠長的白日辰光,水中湃著的瓜果起起浮浮。「蘭若(re三聲)」佛教指森林,引申為寂靜之處。「茅茨」意為茅屋。表現了一種安謐寂靜的景象。詩人在末句指出,雖則氣象這般炎熱,更應愛惜光陰。

《大暑水閣聽晉卿家昭華吹笛》

宋?黃庭堅

蘄竹能吟水底龍,玉人應在月明中。

何時為洗秋空熱,散作霜天落葉風。

賞析:似乎古人的生活總是詩意滿滿,一日的暑氣在夜晚消散,邀三兩好友,攜幾壺濁酒,在水閣上吹風賞笛。想來都是無比自在與愜意的。詩人在詩的前兩句描寫了笛音的美妙,如同水底蛟龍,矯健宛轉。吹笛玉人不似凡人,合該住在廣寒宮中。詩人也希望能早日洗盡這整日的炎熱,讓泠泠音符化作清爽秋風。

《大暑竹下獨酌》

宋?鄭剛中

新竹日以密,竹葉日以繁。

參差四窗外,小大皆琅玕。

隆暑方盛氣,勢欲焚山樊。

悠然此君子,不容至其間。

沮風如可人,亦復怡我顏。

黃錯開竹杪,放入月一彎。

綠陰隨合之,碎玉光斕斑。

我舉大榼酒,欲與風月歡。

清風不我留,月亦無一言。

獨酌徑就醉,夢涼天地寬。

賞析:新生的竹子日益繁密,竹葉也日漸繁多。它們參差不齊地長在窗外,如同古時的神樹一般。大暑熱氣正盛,似乎要燃燒整個山間。而竹子卻似悠然君子,不在這酷暑之內一般。清風拂過,如同善解人意的可人,使我開懷。月亮漸漸升起,嵌在竹影之間。月光下的竹影如同碎瓊亂玉,被風細細吹動。我舉起酒盞,想邀請清風明月共飲。然而清風拂過不曾停留,月亮也靜靜不發一言。我一人獨酌醉倒,在夢中天地一壺寬。

《大暑松下臥起》

宋?陳天瑞

炎威一何驕,不有商飆慘。

蒼茫雲海路,飛龍不可覽。

我本灌園人,昔乃從鉛槧。

萬事已恢心,十載空嘗膽。

亭亭松篁邊,小池開菡萏。

芬清泥自汙,根固波徒撼。

終日哦其間,一臥寂百感。

相期晚節香,看此秋容淡。

賞析:詩人在大暑臥於松樹之下,感慨良多。詩人線描寫了大暑氣象的炎熱,想到自己過去的秉筆生涯,已是萬事灰心。此處松柏茂密,荷花盛放。松柏根須堅挺,荷花不染纖塵。自己臥於這般景緻之間,百感交集。詩人歷經世事變遷,對塵世浮華已然看淡,只希望老來晚節得保,閑看花開花落。

《夏夜追涼》

宋?楊萬裡

夜熱依然午熱同 ,開門小立月明中。

竹深樹密蟲鳴處 ,時有微涼不是風。

賞析:氣象雖然酷熱,熱得人都無法安眠,甚至連一絲風都沒有,詩人卻能夠感受到林蔭深處透出的微微涼意,可見他的心境是非常平和非常安靜的;卻也是很無奈的。

《安靜堂書事》

宋?蔡襄


勿學異世人,過常不可深。

勿學慢世人,側身隨浮沈。
白日當中天,難破是非心。

不有拔俗器,安得太古音。
大暑苦煩濁,清泉流高岑。

烈士無戀嫪,至理須推尋。

「時節方大暑,試來登殊亭。憑軒未及息,忽若秋氣生。」 唐朝元結如是說。

大暑已至,立秋未遠。氣候並不怡人,我們如何從中自得其樂,小酌一杯,庭下乘涼,豈不樂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