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孔子真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不懂種地嗎?

孔子並不乏味,甚至可以說還有一點趣味。他是哲人、偉人、聖人,但仍然葆有、願意展示一些真性情,偶爾暴露某個小缺點,所以不是那麽令人生畏。

在《莊子》中,他是遭調侃的對象,還被盜蹠大肆搶白,弄得張口結舌,近乎節節敗退。

我們還是看《論語》吧,這部最權威的“孔子言行錄”和古人啟蒙的必讀書。形容讀書尚少,杜甫會說:“學問止論語”。《紅樓夢》裡林黛玉剛上了一年學,些須認得幾個字,就開始念《四書》,《論語》是其中之一。嶽不群在華山的居所叫“有所不為軒”,也是出自《論語》,看來嶽不群也是讀《論語》的。

也許是孔子述而不作的習慣影響太過深遠,他的門徒們對《論語》並沒有高度重視,對其沒有精心編纂過,讓其中記載的少數言行略顯矛盾。

我們只看孔子對種地的態度。

荷蓧丈人對孔子頗不以為然,他對子路說:“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當子路向孔子轉告後,孔子沒有反駁,而是評價:“隱者也。”還要子路再次去拜望他。

孔子真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不懂種地嗎?

曾有人讚揚孔子:“何其多能也!”孔子並沒有加以否認,他解釋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我小時候生活貧寒,什麽粗活髒活、俗事瑣事都會乾。《孟子》記載:“孔子嘗為委吏矣,曰‘會計當而已矣’;嘗為乘田矣,曰‘牛羊茁壯,長而已矣’。”孔子是管過糧草、放過牛羊的,並且做到了账目清楚、牛羊肥壯,他唯獨不懂種地嗎?可能性不大。

在自己特別欣賞、信任的人面前,孔子對種地也並不排斥。例如,孔子非常器重南宮適,將自己的侄女兒許配給了他。南宮適有一次對孔子說:“羿善射,奡蕩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您看啊,遠古的那些名人們,精於射箭的羿啊、善於水戰的奡啊都不得善終,只有親自種植莊稼的禹啊、稷啊才得到了天下。孔子不做聲,等他走後卻大加讚賞:“南宮適是君子啊!他崇尚德行啊!”

但是當樊遲向他請教如何種莊稼時,孔子就推三阻四了,說:“你問錯人了,這方面我還不如一個老農民。”樊遲又要跟他學種菜,孔子就說:“你不要找我,這方面我遠比不上一個老菜農呢!”樊遲被他打發走後,孔子毫不留情地發泄一通:“這個胸無大志、目光短淺的小人啊!在上位的人喜好禮儀,人民就不敢不敬;在上位的人熱衷正義,人民就不敢不服;在上位的人誠實守信,人民就不敢不付出真心實意。這樣的話,四面八方的人都將背著自己還在繈褓中的嬰兒來投奔,在上位的人還需要自己親身耕種嗎?”

樊遲可能是聽說孔子在種植方面也很擅長才去請教的,他應該不是胡亂問的,畢竟他不是以莽撞大膽著稱的子路,也不是慧黠刁鑽的宰予,並且孔子也並沒有說自己全然不會,只是拿自己和“老農”“老圃”等老把式比較。

當南宮適肯定“躬稼”的禹、稷之時,孔子是讚賞的;當樊遲真的來學稼穡的時候,孔子就不高興了。為什麽孔子要出爾反爾呢?

這很容易讓人想到孫悟空。《西遊記》中至少兩次寫道:孫悟空“最惱的是人叫他弼馬溫”,只要一聽見別人那麽叫他就會“心中大怒”。美猴王、孫大聖對做過弼馬溫一直耿耿於懷,孔子是不是對自己青少年時代種過地也有心結呢?

南宮適和他談“禹、稷躬稼而有天下”的時候,《論語》記載“夫子不答,南宮適出,子曰……”,即使要表揚南宮適,孔子也不當面深談稼穡之事。樊遲問稼的時候,孔子等到“樊遲出”才說了一番大道理,為什麽不將這番高論說給樊遲聽呢?

當得知別人批評他“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時候,他也不加辯解,是不是他認為對於貴族即使是沒落貴族而言,會種地也是一種冤罪殺機呢?

別人說他博學多才但是不專精一門:“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那時孔子已經足夠自信,能夠輕鬆對著學生自嘲道:“我以後鑽研射箭還是駕車呢?我還是駕車吧。”但是,他開玩笑都不願意提及種地。

孔子應該是有一點點虛榮心的,在《論語》中,在顏回的父親顏路面前,他坦然承認:“由於我曾經做過大夫,所以出門不能走路,而必須乘車。”因此我不能把車交給你,隨你顏路怎麽懇求,哪怕你兒子顏回是我最喜歡的學生。

聊備一說吧。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