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被寒濕所纏,經方高手送上解決之法

悅讀中醫 推送最新鮮的

小 編 導 讀

很多病證,究其根本原因,會發現是寒濕為患。病多寒濕,法當溫化。為什麼要以溫化立法?「溫」與「化」都可以起到怎樣的效果?如何用經方實現「溫」與「化」?且看趙亮副主任醫師的經驗總結吧。

◆◆ 方證、葯證 ◆◆

如果把中醫比作是武林,那麼經方就是武林至尊。經方的意義在於它的療效,在於它的可重複性。在臨床中,「方證是辨證的尖端」是經常提到的一個學術觀點,我提出了另一個觀點——「葯證是方證的尖端」。

如何來理解這個觀點,我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一些關節炎的患者,包括痛風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如果患者關節出現水腫,或者腫脹非常明顯的時候,什麼葯最起效?我通過大量的驗證發現,最有效的藥物為知母。《神農本草經》雲其利水消腫,所以在臨床中遇到關節腫脹特別明顯的患者,用知母30~60克,它會以最快的速度消腫。如果患者背痛嚴重用什麼?桂枝。大劑量使用桂枝30g,加上附子,通常患者療效非常好。又如,治療複發性口腔潰瘍,臨床中可能很多人都知道甘草瀉心湯治療複發性口腔潰瘍,但是也會發現一個問題,使用之後效果並不理想,如果在方中加上另外兩味葯,那麼立竿見影。什麼葯?生石膏和生地黃,這兩味葯起了決定性的作用,我曾經把甘草瀉心湯去掉,單純用這兩味葯,患者的效果一樣非常好。因此,我提出「葯證是方證的尖端」。

臨床中,葯是隨著證而改變的。比如說,柴胡桂枝乾薑湯,在這個方子中,我做了很多的變通。如果患者口苦明顯,黃芩可用到30克;如果是一個懷孕的患者,原方中的天花粉換葛根;如果患者頸部僵硬,天花粉也替換為葛根;如果患者大便稀爛,可能用煆龍骨、煆牡蠣;如果患者口乾明顯,可能用的是生牡蠣;如果患者小腹怕冷、悶痛,可將桂枝改為肉桂。臨床中一個方的變通直接決定了療效。

◆◆ 為什麼要「溫」? ◆◆

溫化的理論基礎「溫」,為什麼要「溫」?

從出生到生命的結束,陽氣是一天天減少的。養過孩子的人可能都有一種感受,孩子小的時候就像一個火爐一樣,身體非常燙手,經常出汗。很多家長想請我幫忙給孩子治一治出汗,我說不要治,因為孩子本身陽氣就足,陽氣足必然推動津液往外泄,這是一種自然的現象,不是所有的汗出都需要治。而很多老年人的身體則是冰涼的。另外,我們還會發現一個特點,很多小孩子發燒經常燒到40℃以上,而很多老年人燒都燒不起來。

所以,人的一生,陽氣一天一天走下坡路,而陰氣一天一天上升,直到生命結束,陽氣離開人體,陰氣達到最頂峰。但是中間有個交點,男子40歲、女子35歲,這個時候恰恰達到了一個陰陽平衡的階段,這也就是為什麼這個年齡段的人很少得病的原因。

從出生到生命結束,陽氣在一天天減少,為了能延長壽命,唯一可做的就是固護人體的陽氣,減少陽氣的衰亡。因此,我提出溫法的治療。

◆◆ 為什麼要「化」? ◆◆

當人體陽氣不足的時候,體內會形成寒濕。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把寒濕除掉。臨床中可能會遇到一些乾咳無痰的患者,很多人會按照陰虛燥咳進行治療,可能效果並不理想,原因何在?因為乾咳無痰只是一種癥狀、一種現象,其本質不一定是陰虛,我們需要做的是透過現象抓住問題的本質。就乾咳而言,今時之人多寒濕為患,寒飲內伏不化,自然乾咳無痰,並非體內陰虛缺水。這就像冬天你去哈爾濱看雪,那裡冰天雪地,並不缺水,但你卻感覺異常乾燥,甚至口唇乾裂,究其原因乃是寒則收引,寒冷則水凝固為冰,空氣當中水蒸氣減少,自然覺得乾燥異常。但臨床還要注意,若體內寒飲內伏不深,陽虛不甚,尚可化飲為痰,亦可出現咳痰清稀或白色泡沫痰。所以說,乾咳無痰或咳痰清稀皆為現象,究其本質乃寒飲內伏。在臨床當中,我治療咳嗽通常用以下3個方,苓甘五味薑辛湯、射幹麻黃湯、小青龍湯,有熱加石膏,無熱就不加。這個就是化法,病多寒濕,法當溫化。

讀罷文章,大家是不是對溫化治寒濕病證有了一定的了解?這些都是趙亮老師多年臨證經驗的總結,更多關於「經方溫化」的論述可以在趙老師的新書《經方溫化發微》中看到哦~

《經方溫化發微》創新性提出「葯證是方證的尖端」的學術觀點,系統闡釋溫化寒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並通過經方臨證實錄進行驗證。本書分為上中下三篇,上篇論述經方溫化理論,包括溫化溯源、溫化立法、寒溫之辨、溫化治法;中篇為經方溫化臨床,分上焦、中焦、下焦進行論述,涉及32種病證,並附有精彩醫案;下篇為醫話,主要為作者臨床經驗的總結,其中不乏一些獨到見解。本書內容翔實,語言清晰明了,對經方臨床具有較高的研究和參考價值。

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的論述,讓你知道經方臨證也可以簡單、有趣!

中醫書院預售中,原價49元,預售價39元,截至5月20日

傾力推薦!

32種病證,65個實踐案例,帶你領略經方溫化理論臨證之奧妙。

往期精彩回顧

播放GIF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