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樓市掙扎著走進冬夜

巨大的紅底白字“活下去”顯得格外扎眼,這是萬科2018年秋季例會的主題,在10年前王石提出“轉捩點論”以及4年前鬱亮提出“白銀時代”的概念後,這家公司再一次向市場和公眾拋出了頗具爭議的話題。

儘管隨後的一個月,萬科兩次出手進行並購被外界諷刺為“活下去是說給別人聽的”,但不得不承認,別人真的就是大多數。

不久前,房地產行業傳統的“金九銀十”迎來了冷淡開場。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9月份統計數據,15個熱點城市中,4個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只有廣州上漲了0.4%,北京房價持平,上海和深圳分別下降了0.1%和0.2%。

二線城市樓市環比也出現小幅下跌,包括在2016 年活躍的南京、杭州、蘇州、南昌、福州、濟南等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在9月份均有所降溫。三線城市則呈現分化態勢,部分城市成交繼續上升。

降價以及由此引發的維權成為這1個月來數見不鮮的話題,上海浦東惠南碧桂園南郡項目因為降價被業主維權,江西上饒碧桂園1萬/平米精裝修,降到7000元/平米毛坯,引起業主維權,還打砸了售樓處。廈門的萬科白鷺郡售樓處,也因為降價近一半,遭遇老業主上門維權。

這些現象宿命般得出現在中國房地產行業近10年的歷史中。

從2008年開始,每逢樓市出現下行趨勢時,圍攻售樓處就是準時上演的戲碼,這些維權全部集中發生在2008年、2011年、2012年和2014年,這幾年剛好就是房地產行業周期中最困難的幾年,經濟危機、庫存積壓、銷量下滑,開發商債台高築,急需打折促銷回籠資金。只要新推房源降價出售,就遭到老業主的示威。

經濟學家吳敬璉在不久前的50人論壇上表示:“我們把過去的模式形容為一種翹翹板式的經濟運行狀態,也就是說主要是靠大量的投資去拉動經濟增長,而大量的投資又造成了杠杆率的過高,造成了系統性風險出現的危險。在這種情況之下,巨集觀經濟政策就很難處理,你要降杠杆,增長率就下去了。要保持一定的增長率,杠杆就上去了,系統性風險的危險就增大。”

樓市的杠杆水準恰恰是最具代表性的。隨著去杠杆防範金融風險成為主流趨勢,開發商們融資的門檻越來越高,儘管國慶長假的最後一天,央行再度宣布降準,但這也不會利好房地產。

除了在資金面上對房企進行限制,各式各樣的調控政策也如同符咒一般貼在開發商的身上,讓房地產這艘狂奔的列車不得不把速度降下來。

按照中原地產統計,2018年1-7月份,全國樓市調控達260次。孫巨集斌對於此次調控表示,“本次房地產市場調控嚴峻程度超出人們想象,且不斷加碼的調控政策,正改變市場預期。”

今後一段時間房地產政策必然是穩定預期、打擊投資炒作為主,但並不會消滅需求。新增補丁政策主要分為兩個方面:需求端打擊投機炒作,供應端整頓違規行為。

就在10月19日,廣州市住建委發布了《關於我市進一步規範房地產市場管理作出說明》,對新建商品住房預售和網簽價格指導機制進行優化,嚴禁開發企業拆分價格報備。

隨後在10月22日,住建部為加強在住房城鄉建設領域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不僅會頒布相關規則,還將101種行為列入失信聯合懲戒黑名單。

於是,我們看到,在近兩年飛速躍進的房企紛紛開始謀求新的戰略方向。在2017年度股東大會上,鬱亮就明確表示,“要把地產這幾個字都拿掉,改做美好生活的服務商”。

一向能言善辯的孫巨集斌也常把“安全”、“謹慎”等詞掛在嘴邊,如今手握2.31億平米土地儲備的融創正在尋求新的增長點,文旅產業將是融創的下一個目標。

偉大領袖曾經說過,“到農村去,農村是廣闊的天地,必將大有作為”。依靠三四線城市紅利,頭部房企坐次這幾年數次易主。目前,三四線城市的棚改政策帶來的高峰期依然存在。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從全國看,三四線上漲依然是主流,但分化趨勢依舊持續。

但截至2018年8月末,三四線城市建案待售面積已降至5.39億平方米,為2014年初以來最低水準,促進三四線城市去庫存的最大“功臣”貨幣化安置即將完成歷史使命,三四線城市的危機也逐漸顯現。

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歐陽捷曾表示,2020年之後,如果政策對三四線城市開始從嚴,則可能造成斷崖式的下滑。

而稱霸三四線城市的碧桂園所能享有的紅利也在逐漸收縮。不久前,碧桂園也表示會放緩在三四新城市的大力拓展,一些非控股項目都會選擇退出。

碧桂園呈現出來的狀態實際上就是在收縮,7月份,碧桂園公布的銷售數據均為權益銷售額,8月單月權益銷售額313.3億元,9月單月權益銷售額為367.4億元,而在為更改之前的5月、6月銷售額高達700億元以上。

當下,樓市長期平穩下行幾乎成為了開發商們的共識,而且比以前任何一次周期性調整都會漫長。這個行業真正進入了冬天模式,而高負債率、激進投資的企業,面前可能是深淵。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