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手寫錄取通知書,教授們堅持了14年

光明日報記者 張哲浩 楊永林

8月13日上午10點,隨著學校老教授呂九如先生書寫出的第一份毛筆錄取通知書在現場發出,陝西師范大學2020年用毛筆書寫錄取通知書正式拉開了帷幕。據悉,這是該校2007年以來,連續14年用這一方式書寫新生錄取通知書。今年,該校共有十幾位退休教師為4500餘名新生書寫錄取通知書。

陝西師范大學2020年手寫錄取通知書現場。張哲浩攝/光明圖片

漢字是中華文明的最重要載體,書法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陝西師范大學一直有重視書法的優良傳統。成立於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陝師大書畫研究會,曾匯聚了衛俊秀、霍松林、黃永年、曹伯庸、劉念先等老一輩著名學人書法家。

“學校堅信推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培養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認同和自信的重要方式。”據陝師大副校長黨懷興介紹,近年來,學校加強大學生中華經典詩文書寫教育,入學第一項測試就是新生書寫能力測試。目前,學校有書畫藝術博物館、霍松林藝術館、師大碑林“暢志園”、師大賦碑亭等書法教育場所,還有“硯友書畫社”等多個學生書畫社團,校園裡處處可見老師和學生的書法作品。“讀經典、誦經典、寫經典、悟經典、用經典”已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

“學校從2007年開始,從32開到16開,從普通銅版紙到吸墨更好、書寫更清晰的布紋紙,從單一手寫版到同時製作報到專用的列印版和收藏留存的手寫版。目前使用的錄取通知書既融合了學校的特色,同時也展現了古城西安的悠久歷史。”黨懷興說,“通知書將傳統與現代融合在一起,將典雅與創新融會貫通。設計多選取我國優秀的傳統藝術,使得整個通知書呈現出古樸優雅的氣質。同時,通知書將師大與擁有悠悠歷史的十三朝古都西安緊緊聯繫在一起,在封泥印的設計,剪紙剪影等的設計上我們都可以看到來自陝西獨有的歷史文化印記。設計採用折式的打開方式,在打開通知書的同時感受到的不僅是學校那濃厚的學術氛圍,也能感受經歷漫長歲月卻又能歷久彌新的古都西安所帶來的魅力。”

據了解,14年來,陝西師范大學堅持組織全校老教授書法名家用毛筆書寫錄取通知書,目的就是讓廣大學子在入校前,便收獲一份富有經典氣息,飽含中華文化之情的“成人禮”;一筆一畫,傳承歷史,書寫中國,被譽為“最好的開學第一課”“史上最值得珍藏的錄取通知書”。

“這是陝西師大‘抱道不曲,擁書自雄’學風和‘淳厚博雅,知行合一’校風的傳承過程,更是引導學生將個人前途與國家發展事業相結合的過程。”陝西師范大學校長遊旭群說,“中華經典詩文是凝聚中華核心思想價值、傳統美德的重要載體,漢字是中華文明的最重要標誌之一,是中華幾千年文明不斷線的根本所在。我們就是通過中華經典學習與漢字教育,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價值,增強學生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提升人文素養,陶冶高尚情操,培養民族自豪感,堅定文化自信。”

據了解,今年,陝師大文學院和招辦特別策劃開展了“與中學生談經典”系列公益講座,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好的反響,掀起了經典閱讀的熱潮,彰顯了學校厚重的文化底蘊,凸顯了學校服務國家基礎教育的特色。

而今,越來越多的陝師大人不約而同地加入到了書寫錄取通知書隊伍。“他們中,既有白發蒼蒼的老教授、專業的書法教師,也有感恩母校、傳遞愛心的校友。”學校黨委宣傳部部長馬曉雲說。

(光明日報西安8月13日電)

《光明日報》( 2020年08月14日 08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