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美媒炒作中國“借以色列竊美國情報” 擔憂中以合作加深?

【環球時報記者 趙雨笙 陳欣】美國媒體對中國“間諜行為”的指控可謂不遺余力,24日《外交政策》又聲稱中國正在對以色列搞間諜活動,以竊取美國機密。以色列問題專家楊陽2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這已不是美媒第一次對中國在以色列的存在和影響力表達擔憂,但中以合作的大趨勢是任何外部因素都無法阻擋的。

《外交政策》稱,中國過去10年在包括以色列在內的中東地區軍事和經濟投資以及利益越來越多。以色列“無視中國”太久,但近來已開始行動。報導稱,以色列國安會本月將向內閣提交有關外資在以色列的建議。建議可能不會明確提及任何國家,但會明顯針對中俄。

在這家美國媒體看來,以色列政府近年來鼓勵引進外資,中國如今已成為以色列重要的貿易夥伴。但同時,由於以色列高科技企業眾多,該國面臨著外國間諜和竊取先進技術的棘手問題。報導聲稱,俄羅斯和中國近年“加強了在以色列的間諜活動”,特別是針對國際和私營部門的以色列科技公司,並通過它們“獲取以色列親密盟友美國的信息”。

針對美國媒體的渲染,上海外國語大學以色列研究中心主任楊陽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中以在科技和創新領域的合作日益密切,而且很多合作項目都著眼於引領未來發展的前沿技術。因此,與以色列關係極其不一般的美國自然會對中以合作格外關注。尤其是在那些美以也開展合作的領域,美國更是特別警惕。

《外交政策》的文章特別提到,中國對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總部附近的一塊地皮很有興趣,想要購置作為大使館新址用地。這也成為中國“間諜行為”的“證據”。對此,楊陽表示,這種腔調與此前美國一些安全專家擔心華為在靠近美國導彈發射基地的農村地區建設信號塔、威脅美國國防安全的報導如出一轍。

《外交政策》認為,多年來以色列歷任政府忽略和無視“中國帶來的安全風險”,相反他們鼓勵中國投資進入以色列。楊陽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事實上,以色列的一些技術非常需要在中國這個熱情擁抱科技創新的巨大市場落地,中國的很多科技初創企業也非常渴望利用以色列的先進技術邁向產業價值鏈更高端。“所以,美國的一些炒作噪音不可能從根本上影響中國和以色列的合作。”

楊陽認為,隨著中以兩國在人工智能、生物醫藥和移動互聯網等高科技領域的合作不斷加深,可以預見的是,來自西方政客和媒體的類似擔憂還會不斷湧現。但是,中以兩國在相關領域的合作具有很高的黏合度和互補性,任何外部因素都無法阻擋兩國合作共贏的大趨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