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日本博物館的終身教育活動

日本博物館的終身教育活動

作者:步雁 / 蔡淋

日本終身學習理念

產生的背景

20世紀60年代,日本在亞洲國家中最早引入終身教育理念。20世紀70至80年代,日本形成了終生教育的基本概念,並陸續頒布了一系列有關終身教育的政策。1981年,中教審在題為《關於終身教育》的答詢報告中正式提出,終身教育的基本理念是要重新制定教育制度,以確保每個國民為擁有充實的人生,持續一生地開展學習。

1988年,為了適應民眾對於學習要求的多樣化和高度化,日本文部省將原“社會教育局”更名為“終身學習局”,最終完善並確立起終身學習的理念與實施體系,形成具有本國特色的終身學習模式。這也為博物館進行卓有成效的社會教育活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與文化氛圍。

當代終身學習理念下的

社會教育特點

▲東京國立博物館

隨著終身學習理念的確立,日本社會教育的設施和對象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公民館、圖書館、博物館的大力發展以及各地終身教育中心的設立,都標誌著日本教育進入了新的時期。同時,教育對象也擴展為青少年、婦女、老人、殘疾人以及不同的職業人群。

1990年6月,日本頒布了《關於完善振興終身學習的政策體系的法律》,並在文部省內設終身學習審議會,各都道府縣設都道府縣終身學習審議會,完善包括博物館在內的公共社會教育設施,確保終生教育政策的全面實施。

終身教育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自發性。

在教育中,無論是哪種形式的教育都非常重視學習的自發性,但是在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中,只有社會教育不具有強製性。學習者完全是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根據個人的意願進行自主學習。因此,在教育體系中,終身教育是持續時間最長,也是自發性最強的一種形式。

二是多樣性。

從終身教育的對象來看,不分年齡、職業、學歷。從教育手段來看,有公民館、圖書館、博物館以及新型的社會教育機構。從教育內容來看,包括歷史文化、科學技術等各個方面。從形式上看,有回歸教育與職業能力開發、大學開放、民辦教育文化產業以及非營利市民團體等。

三是現實性。

相對於社會教育,學校教育有著明顯的局限性。學校教育只是傳授了理論性的知識和技術,但與現實和實踐都有著較大的距離。在終身教育中,學習者就可以根據自己實際存在的問題和需求進行學習,並且很快就能應用於工作或生活中,真正實現了從小教育觀向大教育觀的轉變。

終身學習理念

對博物館教育理念的影響

▲東京書道 博物館

隨著日本終身學習理念的推廣,博物館的教育觀念也發生了轉變。

由於博物館教育面對的對象和目的發生了轉變,因此在策劃教育活動時策劃者應該是抱著“參與者是為了學習知識而來到博物館的”這種心態去思考。並且應該以“參與者通過這次活動能夠學到什麽?能夠得到多少進步?能夠有多少不一樣的體驗和收獲?”為視點對博物館擁有的所有資源進行重新審視。

博物館作為終身學習的場所,面向全社會所有人群。因此,必須對擁有的實物資料進行最大程度的“活”用。將藏品本身所包含的各式資訊深度挖掘,將藏品轉化為超越時空的對話、讓人們能夠直觀地理解過去的生活和文化。這樣將會吸引更多的人走進博物館。

同時對於博物館來說,教育也給予了博物館利用當地社會擁有的技術、資金、設施等潛在資源的機會。博物館教育在實現地區的文化發展和經濟改革時有著先導的作用,而且有可能獲得更廣泛的社會支持或得到資金提供者和媒體的關注,從而具有更大的影響力。

博物館終身教育活動的

具體做法

▲中小學校都會開設書法課

日本的博物館教育活動在終身教育理念的影響下,主要通過系列教育活動、志願者服務和博物館之友等方式來實現,這些活動的策劃針對不同人群,因此公眾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及興趣,來選擇不同的方式走進博物館。

1.教育活動形式

舉辦免費的學術講座。

講座主要分為演講會和學藝講座兩種。演講會一般由大學教授或專家擔任。學藝講座一般由學藝課研究員擔任。講座主要針對成年人。參加學術講座完全是靠參加者的自發性決定,這項活動是公眾直接獲取專業知識的有效途徑。

博物館體驗工坊。

博物館體驗工坊主要分為面向成人的體驗工坊和面向兒童的體驗工坊。活動內容涉及現場研究會、古代技藝的體驗、歷史特別課程、體驗古代遊戲料理教室、美術作品鑒賞等多方面內容。這項活動具有很強的行動力,能夠提高參與者對文化的興趣和深刻理解。

博物館作業單。

這是博物館為參觀兒童提供的一項免費服務,是一種讓孩子能夠自學的一種習題。作業單根據展線上的內容設定成一個個有趣的、簡潔、容易理解的問題。孩子們帶著問題參觀展覽,尋找答案。在全部完成後,會獲得一定的精神獎勵。這項活動可以有效激發兒童的好奇心,提高參觀展覽的趣味性,並且能夠加深印象,提高學習效果。

和學校協作的活動。

一是教員支援。

這是以小學美工、中小學社會科等教員為對象開展的關於美術、歷史和科學的講座。可以說這也屬於職業教育的一部分。教師們在博物館中獲得必要的知識和技術,提高自己的資質,從而更好地指導青少年教育。

比如,東京國立科學博物館開展“教師的博物館日”活動,以讓老師們了解博物館的學習資料為目的,在博物館內參加“火的使用方法”講座、學習骨骼標本等。

二是美術、歷史鑒賞講座。

博物館和當地的中小學協作,將所收藏的可以移動的美術作品和歷史資料等帶入學校舉辦活動。

這可以讓孩子們有一種博物館就在身邊的感覺,是對重視保護文化遺產而進行的一種心靈教育。並且在協作過程中,博物館和學校可以相互促進,相互改善。

三是職場體驗和博物館實習。

職場體驗是以中學生為對象,博物館實習是以大學生為對象所實施的活動。博物館提供相應課程,參加的學生可以在短期內親身體驗講解、布展撤展、資料整理、文物修複等一系列有深度的工作。

雖然這項活動一般是短期行為,但對於參與者今後職業的選擇以及工作習慣的養成有著重要的作用。

2.志願者服務

日本博物館引入志願者體系,就是為了防止博物館的服務由於固定的職員而形成一種固定的觀念,所以需要和固定職員不同的人們來給博物館活動的開發、服務等輸入新的思想。

同時,志願者多為熱心文化事業的當地居民,這就將博物館和當地社會緊密聯繫起來,博物館就更加容易被當地居民所理解,並且作為當地文化的展示場所,也會帶給大家親切感。在此基礎上,博物館還為居民提供了一個終身學習的場所,大家可以將學到的知識在博物館裡還原給社會。

目前日本大多數博物館的志願者活動主要按組進行,分為解說組、教育普及組、資料整理組、廣告宣傳組等,根據各自興趣和特長自行選擇。志願者們在自己制定計劃,自己實施活動的同時定期和博物館職員進行溝通,交換意見。

3.博物館之友

博物館之友是由熱愛博物館,享受博物館的人們組成的研究會。這個團體區別於其他愛好者團體的特色就是其會員有強烈地研究和學習的意識,可以說是博物館的愛好者和後援者。大家每年繳納會費,享受免費參觀特別展覽,獲得博物館展覽、活動宣傳等定期刊物,通過參加講座收集積分從而免費獲取展覽圖錄,在博物館商店購物獲得折扣,開展博物館之友相關活動等。

博物館終身教育理念

與實踐活動的影響

在終身教育理念的影響下,日本的博物館逐漸轉變原來指導性的教育活動理念,采取積極的態度,主動與社會各界聯繫,鼓勵參與式、互動式、關聯式的公眾參與模式,設計供不同層次、職業、教育背景和需求的公眾自主學習的各種活動,實現博物館作為實現終身教育的重要場所和機構的社會功能。

對於青少年來說,通過參加博物館教育,可以讓他們在接觸文物的過程中,拓展思維,激發學習熱情,培養自身的品格;

對於成年人來說,博物館則為大家提供了一個可以輕鬆學習的場所,豐富了大家的業餘生活;

對於老年人來說,他們通過參加博物館的教育活動和志願者等活動,把自己人生所積累的經驗和知識傳授給年輕人,使自己在退休之後還能夠為社會奉獻自己的力量,同時也為老年人提供了活動場所。

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化將成為引領社會發展方向、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力量。隨著更多地人自發走進博物館,博物館不僅是終身學習的重要場所,也作為宣揚當地文化的機構也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文:《中國文物報》|原標題:日本終身學習理念對博物館教育的影響|圖:網絡

· 有一種愛叫做點讚 ·

-END-

來源:中國文物報|原標題:日本終身學習理念對博物館教育的影響

圖:網絡標注出處圖片為編輯所加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文博圈立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