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孩子如有這3種表現,說明他在“假努力”

期中考試後,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的成績都連連搖頭。回想起一個個為了作業而不眠不休的夜晚、一個個匆忙趕場去學習班的周末,一個個為了上課而耽誤的假期旅行計劃,大家不禁困惑,自己和孩子日常花費的時間精力都去哪兒了?為什麽沒有轉變成為好成績?

孩子的勤奮不在點上

北京第一師范學校附屬小學班主任老師李應認為,孩子是陷入了一種“假勤奮”的怪圈。主要有以下表現,其一,學習時間被不斷碎片化,導致思維的不連續。人的大腦就如同電腦的CPU一樣,在多個任務之間來回切換,運轉速度就會很慢,導致學習時間看起來雖然長,但是大部分都被浪費掉了。

其二,學得多,不代表會得多。周末上課族時間都用來上課了,沒時間複習、消化,知識終歸也不是自己的。

其三,孩子未抓住學科本身的特點,也沒總結出學習的方法。有的是不會系統化地學習,反而在細枝末節上耗費時間;有的則是找的“點”不準。

家長的關心變了“味”

“不僅孩子身上存在無效的勤奮,有些家長的關心也是一種無效的輔助。”作為對口支持學校選派在朝陽區田欣工作室交流學習的商丘市優秀班主任陳潔在此問題上發表看法。

她認為,“在教導孩子過程裡,家長也會存在對孩子的‘假關心’現象。比如,有些家長整天對孩子嘮叨、提醒、甚至抱怨,他們沒有辦法忽視孩子的問題和缺點,一味地認為只要不停地說才是對孩子好,就是在‘關心’孩子。實際上,這樣反而容易讓孩子擔驚受怕,影響學習效率。”

另外,在日常的教學中,陳老師發現,有些家長為孩子買各種輔導教材,報各種補習班。雖說孩子的學習需要花錢,但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盡可能要做到一點——把錢花在刀刃上,而不能盲目投資。

教師支招

家長要轉變身份 從“監工”到“同伴”

魯歆鈺(北京第一師范學校附屬小學)

要把孩子的無效變有效,家長可以這樣做:對孩子的單項作業規定完成時間。一般來說,學校的單一學科作業時間在30分鐘左右;如果孩子單科作業完成時間在60分鐘以上,這證明孩子在這一科的學習中出現漏洞。

家長可在寫作業前,與孩子約定完成每項作業的時間,將大的任務分解成若乾的小任務,逐項檢查,就能發現孩子知識掌握的薄弱之處。

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專心寫作業,會一直在旁邊盯著孩子寫作業,孩子的一部分精力用來應付家長的“突然襲擊”,這樣的孩子精神高度緊張,在他們眼中,最重要的不是完成作業的效率而是如何回答家長的突然提問。

面對這種問題,就需要家長轉變身份,從“監工”到“同伴”。家長可以與孩子約定完成單項作業的時間,隨後可以坐在孩子的背後,各自完成各自的工作。這樣既能監督孩子完成作業,又不會讓孩子緊張家長的“監視”,到了約定時間,家長再去檢查孩子的完成情況。如果沒有在約定時間完成某一項作業,則可以增加少量的同類訓練,作為孩子沒有按時完成的小懲罰。

為孩子設定好任務 “優先級”

呂萍(北京工業大學附屬中學)

期中考試後,根據孩子成績和學習實力的匹配度,判斷是沒發揮好還是習慣差。如果孩子是真在學習,只是卡在難點問題,那就教會孩子有效分解;如果孩子把學習當成負擔,裝模作樣,那就要有針對性進行調整。

例如,在每天開始學習前,一定要有一個大體的計劃,為孩子設定好任務的“優先級”。完成任務過程中,讓孩子學會把每一份試題,作為一個有挑戰性的小項目對待。

同時,在孩子獨立完成作業時,避免其傳資料抄答案,須讓孩子遠離智能手機,也不能讓平板等娛樂設施干擾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完成學習任務後,對照作業記錄表上的內容認真檢查,確保書寫認真工整,內容沒有遺漏。

另外,家長要重視孩子真實感受,辨別其情緒,耐心傾聽。只有讓孩子卸下心理包袱,才能幫助其進入精力集中、效率提高的學習狀態。

“複盤”作業錘煉思考能力

金春霞(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學紫禁杯優秀班主任一等獎獲得者)

如果勤奮的孩子沒有體現在成績上,首先,家長要與孩子共情,應該積極肯定孩子的付出,保護孩子學習熱情,與孩子共同分析問題所在,制定達成一致的做法。

其次,加強落實,溫故而知新。家長可以與孩子共同制定計劃,每天完成文科的背默,複習當天所學的知識,改作業、試卷中的錯題。

再次,勤奮並不是光坐在書桌前吭哧吭哧就一定能能取得好成績的,與勤相連的,還有更重要的“思”。思考學科的單元知識點有哪些,自己真正的短板又在哪裡,找準關鍵、對症下藥,才能取得好成績。

對於沒有積極思考習慣的孩子,家長要鼓勵孩子勤思考,對每一步結果都要明白為什麽,養成在學校多問老師、同學的好習慣。同時,家長可以用提問作業的形式讓孩子對整個作業任務進行“複盤”,在這樣的問答中鍛煉孩子的思考能力,逐漸讓其養成勤思考的好習慣。

文字:本報記者 張瑩

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現教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