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西漢晁錯因主張削藩被冤殺,到底值不值得?

晁錯(前200年—前154年),漢族,潁川(今河南禹州)人,西漢政治家、文學家。漢文帝時,任太常掌故,後歷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景帝即位後,任為內史,後遷至禦史大夫。

晁錯少年時就拜張恢為師,潛心學習法家思想,春秋戰國時期的法家,共分三派:慎到重“勢”、申不害重“術”,商鞅重“法”。法家思想主張性惡論,強調法律的作用,銳意改革。基於這樣的理念,法家人物多以冷峻的面目出現。

晁錯融合了幾家之說,後來行成了他施展政治理想的基礎,所以他的性格行為上都打下法家烙印。《史記》、《漢書》描述他的性格時口徑驚人的一致:“峭、直、刻、深”——嚴厲、剛直、苛刻、心狠。

漢文帝在位的時候,晁錯就開始上言,力主削藩。但當時黃老思想佔主導地位,削藩的條件還不成熟,所以漢文帝一直沒有采納。

公元前155年,漢景帝時,晁錯再次提出,目前各諸侯都已經尾大不掉,請求削減封地,收回旁郡,提議削藩。

“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之,其反遲,禍大。” 《削藩策》

奏章送上去後,漢景帝命令公卿、列侯和皇族集會討論。由於晁錯當年就是太子家令,此時的皇帝是他一手調教出來的,所以此時對晁錯的寵信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誰想淌那淌渾水呢?除了皇上的外戚竇嬰表示不同意外,沒人敢公開表示反對。

於是漢景帝詔令:削奪趙王的常山郡、膠西王的六個縣、楚王的東海郡和薛郡、吳王的豫章郡和會稽郡。詔令一出諸侯嘩然,都強烈反對,憎恨晁錯。

晁錯逆勢而上,強行削藩的消息驚動了他的父親,父親特意從外地趕來勸說,不要給全家帶來滅族之禍。但現在已經是箭在弦上,任是九頭牛也拉不回來了。其父看到晁錯這麽無可救藥,怏怏而回,回去後就服毒自盡了。

錯父聞之,從潁川來,謂錯曰:“上初即位,公為政用事,侵削諸侯,疏人骨肉,口讓多怨,公何為也?”錯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廟不安。”父曰:“劉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歸矣!”遂飲藥死,曰“吾不忍見禍逮身。”(《漢書·袁盎晁錯傳》)

削藩令一實行,藩屬國馬上做出反應,吳楚聯合其他藩屬國聯合謀反,打出的是“清君側”的口號。

這一下就亂了。後來的人在評價這件事情的時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比如蘇軾,他認為削藩需要三個條件:“前知其當然,事至不懼,而徐為之圖”。晁錯的削藩策,提出了削藩的必要性,卻未論及可行性,沒提出可操作方案;也不具備“徐為之圖”的條件。這個評價恰如其分。

在這種情況下,漢景帝問對策。晁錯也沒想到,他的這個提議竟引起這麽過激的反應,當然沒有思想準備,被皇帝這麽一問,答不上來了。別的大臣在那裡看笑話,心想,誰惹的禍誰來擦屁股。

在這緊要的關鍵時刻,晁錯走出一步臭棋,這一臭招直接把自己推向了懸崖。他的應對措施是建議漢景帝禦駕親征,自己留守京城。關鍵時刻把皇帝推到前線,自己卻躲到京城,惹起朝中一批忠臣的不滿,為他人留下了口實。

以自將之至危,與居守至安;己為難首,擇其至安,而遣天子以其至危,此忠臣義士所以憤怨而不平者也。(《晁錯論》宋·蘇軾)

對於建議皇帝禦駕親征這句話,一下子觸碰到了皇帝最敏感的神經,什麽?讓我上前線,你躲在後方?在這一刻,他心中對這位老師多年的信任瞬間瓦解。因為他想起來爺爺劉邦當年禦駕親征時遇到的“白登之圍”,如果不是陳平出奇謀,又是金錢,又是美女的進行賄賂,高祖當年可能就成了匈奴的俘虜。

吳相袁盎一下子看出了端倪,對於這個死對頭,他一直在盯著呢,看他何時出紕漏。此時不出手更待何時!當即向漢景帝進言,先誅晁錯,以安七國之心。

袁盎獻策十多天后,丞相陶青、中尉陳嘉、廷尉張歐聯名上書,彈劾晁錯,提議將他滿門抄斬。這麽看來,晁錯因為平時的過於強勢,得罪的人的確不在少數,此時的他還感覺良好,沒有一點思想準備。

正在氣頭上的漢景帝,於是聽從了袁盎這些人的建議,批準了這道奏章。於是派中尉到晁錯家下詔,騙他要上朝議事。他一直以為是皇帝召見他,想和他商量國事,特地穿著朝服去面聖。

當車馬經過長安東市時,中尉停車,向晁錯宣讀詔書,腰斬晁錯,此時的他身上還穿著朝服呢。

應該諷刺的是,晁錯死後,削藩令也開始得以慢慢推廣,且漢武帝時期,削藩這件事情是嚴格執行了的。可以說,削藩這件事情本身沒有錯,錯在主推削藩的人和采取的具體方法了。

晁錯被殺的情節,和他所師承的商鞅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駟即位,即秦惠王。公子虔等人告發商鞅“欲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潛回封邑商,發動邑兵攻打鄭縣。秦惠文君派兵攻打,結果商鞅失敗戰亡。其屍身被帶回鹹陽,處以車裂後示眾。秦惠文君同時下令誅滅商鞅全家。商鞅雖然被害,但新法並未被廢除,而是得到徹底的執行。

這就是法家人物的悲哀?或者是實行變法所需要的成本?人們不得而知。

晁錯被腰斬了,但七王之亂的戰車已經飛馳起來,想要停止談何容易?朝廷還要動用軍隊來平叛。但是,這時候朝廷出動軍隊,和過去大不一樣。

原來七王造反,打出的是“清君側”的名義,即皇帝身邊有佞臣,現在你們所說的佞臣已經伏法,該住手了吧。如果不適可而止,那就是真正的造反了。對於叛亂來說,王師出動,天經地義。

果然,周亞夫率領的朝廷軍隊一出動,在十萬王師對五十萬叛匪兵力懸殊的征討中,隻用了三個月時間就摧枯拉朽一般的消滅了七王的叛亂,起兵的七王無一漏網,全部喪命。

結語:就像當年的商鞅一樣,雖然自己獻出了生命,但他所建立的法律思想在後來得到不折不扣的執行。最後秦國果然強大起來,再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之後,完成了六國的統一,並且造就了秦始皇這個千古一帝。

這次“削藩”,看似晁錯被冤殺,但是他的理想最終實現了。七國之亂的平定,標誌著西漢諸侯王勢力的威脅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權得到鞏固和加強。同時,在接下來的漢武帝時期,也得到堅決的貫徹執行,使得中央集權空前加強。從而造就了漢武帝的千古偉業。

晁錯如果能看到這裡,是否可以含笑九泉了?

參考資料:

《史記》漢·司馬遷

《漢書》漢·班固

《資治通鑒》宋·司馬光

老衲侃春秋嚴正聲明:原創作品,禁止非法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