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3.5mm音頻接口:現在是時候說再見了

2016年9月8日,蘋果iPhone7正式發布——作為一部乍看之下外觀和前代變化不大的“改款”,這部手機卻在細節上作出了一些相當大的顛覆。比如取消機械Home鍵改為振動反饋按鍵,又比如,取消了3.5mm耳機接口。

是的,如果大家現在在互聯網上搜索當時的各種報導、吐槽、討論,依然還能看到大量關於這件事的謾罵和指責——比如說高端音頻玩家質疑Lighting to 3.5mm轉接頭品質不佳,對於音質會造成損失;又比如普通消費者認為這是蘋果的陰謀,目的就是為了強行推廣價格昂貴的Lighting接口數字耳機和無線耳機……

然而,不管怎麽說,蘋果堅持下來了——之後的iPhone 8、iPhone X和Xs、XR,3.5mm耳機接口再也沒能回歸。而且不只是蘋果,在那之後,逐漸又有越來越多的安卓手機廠商也加入到“去3.5mm接口”的陣容中來。直到兩年多以後的今天,包括樂視(我們還是得承認它的帶頭作用)、HTC、小米、努比亞、OPPO等多個國產品牌,都已經在旗下的高端產品線裡取消了3.5mm耳機接口。

在目前的一加6上,3.5mm音頻接口還暫且保留著

而且,就在本文成文的這幾天,還有進一步的消息顯示,一加聯合創始人Carl Pei確認即將發布的一加6T將取消3.5mm耳機孔,甚至就連三星也有打算在明年下半年的Galaxy Note 10(暫名)上告別這一經典接口。

為何3.5mm接口終被拋棄?其實它真的很“老氣”

兩年前,我們可以批評蘋果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但兩年後,當大批的主流廠商都選擇跟進時,情況顯然就已經發生了變化。 這個時候,錯的就真不是蘋果,而是世界……啊不,是3.5mm接口了。

3.5mm轉6.35mm轉接線,後者的歷史比3.5mm接口還要更老

首先,筆者覺得有必要和大家科普一件事,那就是3.5mm接口,它的“年齡”真的比你想象的要老很多很多——根據wiki上的記載,最初的音頻插孔技術甚至可以追溯到1877年,而對應的“小型化”3.5mm耳機插孔則出現於1950年代——比個人電腦、移動電話都要早得多。

在長達至少70年的時間裡,3.5mm插孔的外觀、工作原理都未曾發生任何改變——這一方面的確說明了當年發明它的那些企業有多麽具備前瞻性。但另一方面來說,也逐漸使得它與當今的種種小型電子設備格格不入。

當相機傳感器可以隨著技術進步、體積越做越小,性能還大幅提升;當手機的螢幕為了更好的顯示效果和兼容屏下指紋而越來越薄;當高性能的主控需要更大的散熱面積,當手機電池越來越大,能量密度越做越高的時候——唯有3.5mm接口既無法縮短、也不能削薄,它佔據了寸土寸金的機身裡巨大的一塊太空。這樣的情況下,為了實現更好的設計,將這個“老古董”拋棄也就成為了唯一的解決辦法。

兩年前或許不行,但如今條件已然成熟

當然,有的朋友可能會想到當初mp3播放器取代CD、MD隨身聽的例子——那個時候,全新的技術看似先進,但其實帶來的是音質的倒退,用戶的利益反而受到了損害。

但是,如果說兩年前iPhone 7取消3.5mm接口時,大家還有理由因為缺乏替代產品、轉接線音質不佳而抱怨的話。那麽事到如今,對於智能手機用戶而言,3.5mm音頻插孔真的已經有了很多比它更加出色的“繼任者”。

其貌不揚的轉接線,其實內有玄機

比如說,對於那些堅持要在手機上使用自家頂級HiFi耳機的發燒友們,HTC在推出自家無3.5mm插孔手機的時候,就已經給出了足夠有誠意的解決方案——基於USB Type-C接口的“外置聲卡”,此後,也有一些專業音頻品牌受此啟發,推出了類似的產品。

這些數字轉接線表面上看起來和蘋果或其他品牌提供的原廠音頻轉接線類似,但它們內在的工作原理卻完全不同:許多原廠轉接線本質上只是一根廉價電線加上3.5mm接口。此時手機通過USB接口輸出模擬音頻信號,在轉接線中很容易受到無線干擾和接觸不良的影響,因此音質不佳。但數字轉接線接到手機上時,手機輸出的則是未經數模轉換、根本不怕干擾的數字源碼,之後才在內置於轉接線內部的音頻處理單元中進行信號轉換和放大,並隨後直接輸出到耳機。

實際上,這種“數字音頻線”本質上相當於將原本內置於手機的HiFi電路“轉移”到了手機外部。而它直接就帶來了兩大好處,一是將數字解碼(手機)和模擬放大(轉接線內置處理器)在距離上進行了分割,直接降低了干擾;二是可以不受手機體積的製約,用上更好的元器件,直接提高了音質。

當然,上面這一種算是比較“硬核”向的玩法,其實包括蘋果在內的大多數廠商還是希望大家使用藍牙耳機的——毋庸置疑,那也是專門針對3.5mm插孔缺失的情況而新開發的無損藍牙新技術。

早在好幾年前,索尼就已經針對自家的播放器和手機產品,開發了可以實現990Kbps高帶寬傳輸的LDAC藍牙協定,再配合專用編解碼算法,能夠實現對24bit 96KHz高解析音頻的無損傳輸——要知道,大多數中低端手機的3.5mm接口甚至都還不支持如此高規格的音頻輸出呢。更可貴的是,索尼並沒有“藏私”,而是將這一技術提供了出去——從Android 8.0開始,所有的安卓手機均已在系統中內置LDAC編解碼算法,只要具備合格的藍牙硬體模塊,就能打開對“無損藍牙”的支持。

HiFi耳機“藍牙更新線”

當然,既然是“索大法”主導的音頻標準,在行業中獲得公認自然也不是什麽難事——迄今為止,已經有多款支持LDAC無損藍牙技術的耳機上市,甚至還有廠商推出了支持該標準的藍牙適配器——只要把有線耳機插上去,立刻就能當做無損藍牙耳機使用,適配那些取消了3.5mm接口的高端手機。

除此之外,作為“無3.5mm耳機孔”時代的主旋律,無線耳機技術在這兩年間當然還不只是發展了一個無損協定這麽簡單:要輕便廉價,高通前不久剛剛發布了新一代的全無線藍牙耳機芯片,諸如OPPO O-Free這樣無需區分主副單元且延遲更小的全無線耳機將來會越來越多。而如果是對音質要求更高,那麽索尼也有專供可換線頂級耳塞的“藍牙更新線”——不管是幾千元的HiFi耳機、還是上萬的定製監聽耳塞,只要向平時換線一樣換上它,就能秒變無損藍牙設備,輕鬆適配智能手機……

體驗是已經沒問題了,但也別指望它普及

不難看出,在這兩年的時間裡,包括手機與音頻兩大業界其實已經逐漸接受了3.5mm音頻接口即將在高端手機上作古的事實。而且和兩年前蘋果那時候不同,如今的消費者也已經有足夠高品質的替代選擇,讓他們在告別了3.5mm接口之後,於智能手機上的音頻體驗並不會有所退步,甚至還可以有進一步的提高。

當然,技術的進步、體驗的提升,絕對不是毫無代價的——至少到目前為止,業界雖然已經基本解決了去除3.5mm耳機插孔之後,用戶聽音的音質問題,但換來的直接就是相關成本的大幅上升。無論是外置DAC、無損藍牙適配器還是高品質的無線耳機,價格可都不會便宜:低則數百、高的話比“果XS”還貴也是正常的。

有人可能會說,這有什麽好的,我用的本來就是千元機、配的也是路邊攤上20塊錢的耳機——難道將來還得多花好幾百去買適配器?

別想多了,取消3.5mm耳機接口、以及隨之而來的防水設計、HiFi無線化,原本就不是針對入門級產品的。因此,價格再貴,也和低端手機一點關係也沒有。當然,這也意味著此類產品並不會取消3.5mm接口——那注定是旗艦們的“特權”。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 【 THE END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