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陳春花為什麽屢屢看走眼?

前幾天,和幾位朋友在聊天時談到瑞幸咖啡的案例,大家都感到不太理解的是,類似瑞幸咖啡這樣一家顯而易見,違反商業本質的企業,卻一度在中國商業界備受追捧,尤其是許多很資深的管理專家也都將其視為一個標杆企業大加讚揚。

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華南理工大學教授陳春花了。在瑞幸咖啡危機爆發之前,陳春花經常在公開演講中,拿瑞幸咖啡作為案例進行分享,其將瑞幸咖啡作為數字化零售的一個企業標杆,以此來佐證自己在企業數字化領域的一些觀點。

陳春花還曾為一本名叫《瑞幸閃電戰》的商業書籍寫過一篇序言,這本書籍的作者也是一位文章寫得很漂亮的自媒體人。在序言中,陳春花寫道,“瑞幸的標本意義就在於,它用數字邏輯重組了零售的方方面面,包括供應鏈、門市設置、組織管理、運營協調等等;從重構咖啡供應鏈的價值,到重構咖啡店的成本價值,再到重構咖啡連鎖產業的價值。”

當陳春花將關注點放在了瑞幸咖啡的數字邏輯時,卻忽視了一個最基本的商業常識,就是企業一定是要最終能夠實現盈利的,即企業的收入減成本減費用是要大於0的。

而在瑞幸咖啡的商業模式中,其收入根本無法覆蓋高昂的店鋪租金、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與行銷費用,但就是這樣完全不成立的商業模式,瑞幸咖啡還不計成本地瘋狂開店,而店開得越多,虧損越多,資金缺口越大,企業風險就越大,這種違背商業常識的行為,說明創始人一定另有其它動機。

在上述模式下,瑞幸咖啡的企業創始人與早期投資人是不可能通過企業盈利、分紅來獲得財務收益的,而唯一的退出方式就是通過資本市場來進行變現,這基本可以判斷瑞幸種種違反商業常識的業務行為,不是基於正常的生意邏輯,而是做大規模、做高企業估值的資本邏輯。

在無法通過經營獲得正現金流的情況下,瑞幸就只能一直通過融資維持經營,但融資不可能是無止境的,總有一天會中斷,一旦融資中斷,這種高投入與高估值的模式就不可持續,所以創始人只有一種選擇,就是在估值泡沫破滅之前,盡量通過編織一個更大的故事或者通過財務數據造假維持住這個泡沫,並通過股票減持、高薪、股轉債、股權質押、虛增支出與關聯交易等各種手段進行變現。這些手段也基本上在瑞幸的案例中全部被應用到。而就在陳春花做序的這本《瑞幸閃電戰》出版不久,瑞幸就被爆出了觸目驚心的財務造假事件。

陳春花是國內頗具名望的一位管理學專家,具有豐富的管理理論基礎,也具有一定的管理實踐,並且其在過往的言論中也經常強調商業本質。按正常邏輯,一個重視商業本質的學者不應該在瑞幸咖啡的案例中如此沒有判斷力。但事實上,不只是瑞幸咖啡,陳春花在面對很多新型商業模式時,都缺乏專業的判斷力。

早前,她經常拿匯通達作為一個標杆案例進行分享。匯通達是由五星電器創始人汪建國創立的一個農村電商企業,其對外宣傳的業務邏輯是“以全方位平台服務為核心能力,快速匯聚整合鄉鎮零售網點,並轉化為匯通達鄉鎮會員店,形成衣務於農村消費者的網絡體系”。

陳春花對匯通達的模式高度讚許,認為匯通達模式極具特色,雖然不直接擁有實體店和店員,但實際上掌控了鄉鎮上的這些店和店員,這一方面可以幫助小老闆在前端獲取顧客,同時在後端優化供應鏈,這樣小店就不需要備很多貨,隻做出樣,售賣產品即可。

事實上,這只是匯通達對外公關的一套邏輯,現實中的執行落地情況與這套邏輯相去甚遠。一方面,匯通達的To C能力很薄弱,根本無法為鄉鎮夫妻店帶來線上顧客流量,另外,鄉鎮夫妻店的進貨渠道多元,對匯通達供應鏈服務的依存度很低。並且隨著阿里、京東、蘇寧與國美等巨頭陸續都在下沉市場提供類似的供應鏈服務,匯通達的發展前景變得更加黯淡,是否能長期可持續都是未知數。這也是為什麽匯通達在很早就傳出上市消息,卻至今遲遲無法實現上市的重要原因。

在匯通達之後,陳春花曾於2016年8月調研了當時從外表看起來正如日中天的樂視,在這次調研之後,陳春花便對樂視模式極為推崇,在外界開始大講特講生態型的戰略思維。並於10月26日,由其擔任理事長的中國管理模式傑出獎理事會為樂視頒布了最重磅的年度大獎:2016(第九屆)中國管理模式傑出獎。而頗為諷刺的是,樂視在獲得該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樂視創始人賈躍亭便發布了那封著名的《一半是冰水,一半是火焰》的內部信,拉開了樂視潰敗的序幕。

在樂視危機之後的2017年,以摩拜與ofo為代表的共享經濟開始興起,陳春花又開始在多個場合鼓吹共享經濟,“2年前沒有人知道ofo或者摩拜,因為在我們的概念當中,品牌打造要一百年,而今天只需要2年。”但不久之後,摩拜與ofo就被證明商業模式根本不成立,摩拜品牌被美團並購後遭到放棄,ofo則已經完全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其創始人戴威還深陷債務困境。

陳春花算是國內最具影響力,且兼具理論與實踐的管理專家了,但讓人失望的是其在遇到匯通達、樂視、摩拜、ofo與瑞幸咖啡等標新立異的企業時,完全沒有展現出應有的專業判斷力。

陳春花的表現,其實是中國當前商業學術界的一個縮影,雖然平時筆耕不輟,滿口高深理論,但其實缺乏對商業本質的深刻理解與恆定的商業價值觀,所以當遇到一個新鮮事物時,便會輕易地被帶到企業包裝的一套公關邏輯中,而根本無法做出自己中立的正確判斷。

隨著她看好的匯通達、樂視、摩拜、ofo與瑞幸咖啡都遇到了巨大危機,我想陳春花是時候深刻反思下了,反思為什麽在面對明顯違背商業本質的新模式時,卻絲毫沒有展現出一個著名管理專家應有的水準,反而成為一個推崇“非連續性增長和指數型增長”的冒進主義者,並經常發表類似下述的一些極為不嚴謹的言論:

“企業沒有大小之說,只有快慢之分。如果你今天還在談論自己企業的規模,那肯定是要被淘汰的”;

“沿著舊地圖,一定找不到新大陸;不去探險、探索,新大陸就離你很遠”;

“危險的現象是,很多企業還在沿用工業時代的邏輯,就是連續的、可預測的線性思維。我們不能停留在預測連續性和線性的思維當中,而是將數據、協同、智能等要素碰撞在一起,重構商業系統的結構,帶來非連續、不可預測的非線性思維”。

如果陳春花還不能做出深刻反思,一旦哪天再出現下一個新的標新立異企業時,陳春花很有可能會再包裝出一套理論來對其進行詮釋?如果真那樣,就真的貽笑眾人了。人們的眼睛是雪亮的,當一而再,再而三的在面對這些不靠譜的企業而沒有任何專業判斷力時,陳春花長期積累建立起的管理專家形象也會就此坍塌。

不同於一些打著商業研究為名號的生意人,可以不顧及聲名地在年度演講中鼓吹一些經不起推敲的商業案例,陳春花一直以來都是國內管理學術界的專業代表,承擔著為中國商業界普及正確商業觀念的使命,建議其一定要愛惜羽翼,少四處走穴,多靜下心深度思考,真正建立起清晰而恆定的商業價值觀。

版權聲明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礪石商業評論”(ID:libusiness),原標題為《反思陳春花現象:商業大師為何沒有專業判斷力?| 礪石》原文發表於2020年06月04日。無冕財經已獲得轉載授權,並稍作編輯。如有其他需要,請聯繫客服小冕(微信號:xiaomian0504)。內容已獲獨家授權,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無冕財經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現已覆蓋今日頭條、搜狐財經、網易財經、鳳凰新聞、一點資訊、新浪財經頭條號、新浪微博、UC頭條、百家號、企鵝號、雪球號、螞蟻財富號等平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