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融水縣概況

融水概況

一、歷史現狀:

融水縣境古為百越地。秦屬桂林郡。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為潭中縣地,屬鬱林郡。南齊建元三年(公元481年)置齊熙縣,兼置齊熙郡,郡縣治所均在今融水鎮。南梁大同元年(公元535年)在今縣城水東置東寧州。隋初撤銷齊熙郡。文帝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東寧州改為融州,齊熙縣改為義熙縣。煬帝大業二年(公元606年)撤融州,將義熙縣併入始安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復設融州,轄義熙、武陽、黃水、安修四縣。武德六年(623年),改義熙縣為融水縣(此為融水得名之始)。天寶元年(742年)改融水縣為融水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融州。

五代時期仍設融州,轄融水縣。宋至道三年(997年)為融州融水郡,崇寧初置清遠軍節度。大觀元年(1107年)為黔南路帥府;大觀三年(1110年)為下都督府。

元朝置安撫司。至元十六年(1279年)置融州路總管府。二十二年(1285年)降為散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撤融水縣併入融州。十年(1377年),降州為縣(稱融縣),屬柳州府。

清朝,融縣名稱不變,屬柳州府。

民國時期,仍稱融縣,先後隸屬柳州府(1912年);柳江道(1913年)、柳江區行政督察委員會(1926年)、柳州民團區(1930年)、柳州行政監督區(1934年)、第四行政區(1940年)、第二行政區(1942年)、第十五行政區(194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1949年至1952年7月融縣屬柳州專區。1951年7月,融縣人民政府從融水鎮遷至長安鎮。1952年9月成立融安縣。

1952年11月,以原融縣中區為主,從羅城縣劃出今中寨、桿洞、三防、汪洞、滾貝;從三江縣劃出今大浪、白雲、紅水、拱洞,成立大苗山苗族自治區(縣級),屬宜山專區。1953年從貴州從江縣劃出大年鄉、安裡鄉和融安縣的和睦、永樂鄉歸屬大苗山苗族自治區。

1955年改稱大苗山苗族自治縣,屬宜山專區。(1958年後屬柳州地區。)

1965年改稱融水苗族自治縣(屬柳州地區)。

2002年11月,融水苗族自治縣劃歸柳州市管轄。

二、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自然條件:融水苗族自治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雲貴高原苗嶺山地向東延伸部分。融江從北向南流經縣城,焦柳鐵路橫貫縣境南部,東臨融安縣,南連柳城縣,西與環江縣、西南與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接壤,北靠貴州省從江縣。東北與三江侗族自治縣毗鄰。縣城融水鎮位於東經109°14分′,北緯25度°04分′,距自治區首府南寧市380公里。

地貌:縣境地勢中部高四周低,中西部和西南部為中山地區,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57座,其中摩天嶺海拔1938米,元寶山海拔2081米,是廣西第三高峰,縣內第一高峰。東南部和東北部為低山地區,南端為丘陵岩溶區。

氣候:融水縣地處低緯度範圍,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由於海拔較高,山地較多,故山區氣候特徵比較明顯。具體表現為:(1)季風顯著,氣溫較高,濕度大,降水量多;由於縣境所處緯度低,太陽輻射強,日照時數長,全年平均總日照時數1699.0小時。(2)氣候溫和。2011年,融水縣平均氣溫19.6℃。年內極端最高氣溫36.9℃,縣城年極端最低氣溫0.5℃, 其中高寒山區最低氣溫-4.1℃,(3)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本縣為全區多雨中心之一。2011年平均年降水量1284.3毫米,降水量之少是有資料記錄以來的第一位。(4)夏長冬短,四季不均,縣境內以夏季最長,冬季次之,春季最短。年總蒸發量1478.2毫米。

水文:融水縣屬都柳江水系,縣境內有融江河、貝江河、泗維河、田寨河、保江河、大年河、都郎河、香粉河、洞頭,河、花仔河、英洞河、納產河、池洞河等13條,匯水面積為3843.9億平方米,佔全縣乾流、支流總匯水面積82.4%,融江河自北向南流經縣境東緣,經大浪、融水、和睦等地過境,河段全長65公里,年平均過境流量194億立方米,其中以貝江河乾流最長,其乾流長約146公里,匯水面積1762平方公里。本縣水源豐富,年產水量65.2億立方米,佔柳州地區的22.9%,平均每平方公里地表水年產139萬立方米,但徑流量在全年中分配不均勻,80%流量集中於4~9月份,因此常有春秋乾旱現象。

2011年,融江主要控制站融水水文站實測年最高水位106.20米,年最低水位101.58米;實測年最大流量6520立方米/秒,年最小流量29.5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量44立方米/秒。年最高水溫31.5℃,年最低水溫6.6℃,年平均水溫19.9℃。年最高氣溫29.5℃,年最低氣溫1.0℃,年平均氣溫17.4℃。年降水量1295毫米,年最大蒸發量7.0毫米,年最小蒸發量0.0毫米。

2011年,貝江主要控制站勾灘水文站實測年最高水位122.38米,年最低水位114.98米;實測年最大流量1970立方米/秒,年最小流量8.67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量46.8立方米/秒。年降水量1338.0毫米,年最大蒸發量5.1毫米,年最小蒸發量0.0毫米。

土地資源:融水縣土地資源以山地為主,故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說。山地佔土地面積的85.48%。2011年,全縣土地總面積463817.27公頃,農業用地62256.93公頃(其中耕地55969.62公頃),建設用地8290.75公頃,未利用地1373.91公頃。2011年,全縣耕地保護面積5679.16公頃,基本農田保護面積39623.95公頃;全縣實施7個土地整治項目總面積2544.27公頃,其中耕地面積657.45公頃。

土特產品:融水土特產品有食用、藥用和工業原料等品種,經濟價值較高。食用土特產品 主要產品有香菇、木耳、筍乾、蜂蜜、香粳糯、沙田柚等。香粳糯米質特優,清香可口,是三防、汪洞、桿洞等鄉特產。沙田柚主要產地為融水鄉,和睦鎮次之,為區內名優產品。

藥材產品:主要有薏米、田七、金銀花、黃連、黃柏、厚樸、半夏、鬱金、自術、茯苓、桔梗、續斷、篙本、黃精、靈芝菌、走馬胎、杜仲、獨活、麥冬等。原料產品 主要品種有木薯、山蒼子、五倍子、靈香草、棕皮、芒心、白藤、龍鬚草等。

水資源:融水縣雨量充沛,元寶山一帶為廣西三大暴雨中心之一。除都柳江、融江自北偏東往南流過縣境外,縣境內河流流域面積大於5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7條。縣境內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融江、貝江、英洞河、桿洞河、大年河、泗維河、田寨河等7條河流,年徑流量達65.21億立方米,水力資源極為豐富。全縣河流水能蘊藏量達54.65萬千瓦,規劃總裝機容量為50.1萬千瓦(不含元寶山抽水蓄能電站120萬千瓦),設計年發電量19.96億千瓦·時。

動植物資源:融水縣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據調查,有高等植物303科、1232屬、3332種,種類僅次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屬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元寶山冷杉、南方紅豆杉,合柱金蓮木和伯樂樹4種,屬二級保護的有金毛狗脊、粗齒杪欏、杪欏、小黑杪欏,華南五針松、福建柏、鵝掌楸、樟、閩楠、任豆、野大豆、花櫚木、半楓荷、紅椿、馬尾樹、喜樹和香果樹等17種。

野生動物有309種,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有黿、蟒蛇、熊猴和金錢豹4種,屬國家二級保護的有大鯢、小天鵝、林麝、水鹿、細痣疣螈、虎紋蛙、白鷳、紅腹錦雞、黑熊、靈貓、蘇門鈴等45種。其中在元寶山發現的崇安髭蟾、鎮海林蛙、藍翅葉鵯、棕褐短翅鶯4種為廣西新記錄種;有昆蟲769種,分屬152科,其中特有種30種,珍稀種類19種。

礦產資源:縣境內已發現礦種40種,主要有鎢、錫、銅、鉛、鋅、鐵、鉑、銻、高嶺土、蛇紋礦、矽石等。礦產地約190個,礦床主要集中分布在元寶山周邊、摩天嶺西側、融水至洛西三大區塊。主要礦產錫查明的金屬量為75717.9噸,佔廣西的3.7%;銅查明的金屬量為37540.79噸,約佔廣西10.55%;鋅保有的金屬量為45022.15噸;鎳查明的金屬量約為241850.9噸,約佔廣西29%;蛇紋岩查明的金屬量約為10920.1萬噸,保有資源儲量在全國名列第十位。

三、融水縣總體規劃

(一)縣城總體規劃

縣城總體規劃於2010年編制完成,根據融水縣發展的需要目前正在修編中,編制的範圍為25.9平方公里,規劃縣城分為5個區,城中城北區總規劃面積6.14平方公里、城南區5.07平方公里、水東新區片區規劃6.8平方公里、康田工業園區7.89平方公里。

縣城規劃功能定位:

城中區:以廣場為中心,建成城市消費中心為目標,大力發展商貿業、娛樂業,重點建設商業中心區、濱江路,狗肚泠改造等重點工程,把老城區建設成功能齊全、三產發達、城市管理規範的現代化商貿城區。

城北區:實行整體出讓、整片開發,高起點、高標準把城北新區規劃建成設施配套、環境優美、交通便捷、居住舒適的生態居住區,打造成城北體育休閑的新城區。

水東新區:高起點、高標準規劃行政服務區,重點加快水東民族廣場、融州綜合樓和水東二橋的建設,把行政服務區建設成與老城區相輝相映的行政服務、商貿流通、文化娛樂的城市核心區,體現城市品位與特色。

城南民俗風情展示區:依託老子山、老君洞和苗人祖廟三大文化勝地,利用良好的基礎條件和文化等方面的優勢,重點發展文化、旅遊,以及與居住相配套的餐飲、展演等各類服務業,把苗都核心區建成人居環境優美、配套設施齊全的居住、文化、旅遊區。

城西新型工業集中區:以康田工業區為中心,重點發展以竹木為主的加工業,把康田工業區建設成加工、運輸、倉儲、配送、轉運中心及配套裝務為一體的綜合加工基地。大力推進大田綜合農貿市場、建成全縣農貿為主的批發集散中心。

(二)融水縣鎮村體系規劃

《融水縣鎮村體系規劃》與2011年進行編制,主要是規劃明確各個鄉鎮發展的方向及相互的聯繫,使各鄉鎮協調有序發展。

1、《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水東新區中心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該規劃於2003年編制完成,規劃面積為5.7平方公里,位於水東新區中心區域,規劃主要以行政辦公、居住、商業為主。

2、《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水東新區東北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該規劃於2011年編制,目前正在完善中,規劃面積為294.63公頃,位於水東東北片區,規劃功能定位為:結合當地文化和民族特性,把水東新區東北片區建設成融水縣未來現代化的生態居住區,充滿活力的人居環境示範區。

3、《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城南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該規劃於2011年編制,目前正在完善中,規劃面積為505.97公頃,位於融水縣縣城的南面,規劃功能定位為:以居住及具有民族特色的旅遊服務為主的城市中心片區,集文化旅遊、商業服務、娛樂休閑為一體的綜合性城市居住及旅遊服務區。把城南片區打造成山水之城、園林之城、生態之城、個性之城。

4、《廣西融水康田工業集中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該規劃於2008年5月編制,康田工業集中區總規劃用地面積3.15平方公里,規劃區的功能定位為:竹木加工與建材工業基地,配套倉儲、居住功能。

5、《融水縣創業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該規劃於2010年5月進行編制,總規劃用地面積為237.03公頃,功能布局和規劃結構為:根據用地發展條件及現狀布局的特點,結合城區遠景發展方向及主導風向等實際情況,規劃園區工業用地位羅融公路北面,居住配套等設施用地位於羅融公路南面,保證居住用地處於園區正中,減少工人們上下班的距離,保證沿河布置居住用地居民有通透的視線效果,同時居民能享受到良好的視覺景觀,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居住條件。

6、《融水縣體育公園規劃》該規劃於2007年5月進行編制,規劃體育公園用地面積為21.39平方米,功能定位為:體育公園的設計和建設要科學,充分體現以人為本,健身場地設施、公園綠化與居住環境有機結合,緊扣體育屬性的同時,營造居住氛圍,用體育特色和優美景觀打造住宅品質,以住宅需求推動健身運動,相得益彰。

7、《融水老子山周邊地段城市設計》該規劃於2012年2月進行編制,項目規劃用地面積164公頃,功能定位為:以苗族風情為特色,集旅遊服務、文化博覽、休閑娛樂一體的中央活力區。融水第一形象門戶、4A級旅遊景區、融水旅遊集散中心、苗族風集中展示區。

8、《融水縣濱江路舊城改造項目》該規劃於2011年9月進行編制,目前正在完善中,項目規劃用地面積為42204平方米,依據地形條件,充分利用地形優勢進行設計。項目包括住宅酒店、商業的一個綜合體,項目充分體現融水少數民族特色,利用具有代表性的少數民族建築元素符號,表達苗族人的精神。濱江路改造項目整體包括規劃分為A0-A6 共七個地塊,其中A5、A6地塊為遠期規劃,不包含在本期項目內。

9、《融水縣民族廣場及周邊商住街區修建性詳細規劃》該規劃於2007年3月編制,項目規劃總用地面積11.58公頃,功能定位為:民族廣場的建設要體現時代特徵、融水特色及苗族風情、要把廣場及周邊區域建設成集休閑、購物、居住、文化四大功能為一體的綜合特色區,打造成融水新世紀的閃亮名片和推進城鎮化的樣板工程。

(四)縣城各項專項規劃

1、《融水縣公共停車場單項專業規劃》該規劃於2009年編制完成,主要是對縣城停車場進行總體規劃,明確停車場的位置和規模。

2、《融水縣農貿市場單項專業規劃》該規劃於2009年編制完成,主要是對縣城農貿市場進行總體規劃,明確農貿市場的位置和規模。

3、《融水縣戶外廣告單項專業規劃》該規劃於2009年編制完成,主要是對縣城的戶外廣告進行總體設計,明確廣告的布置地點和數量。

4、《融水縣環境衛生單項專業規劃》該規劃於2009年編制完成,主要是對縣城環衛設施進行總體設計,明確環衛設施的位置和規模。

(五)鄉鎮規劃

目前除四榮鄉因修建落久電站未編制總體規劃外,其他各鄉鎮已完成總體規劃的編制。

(六)村莊規劃

至2011年已編制50戶以上村莊規劃182個,正在編制249個,在2014年將完成441個,使融水縣在2014年50戶以上村莊規劃編制完成率達到100%。

教育事業發展狀況及成果 「兩基」工作鞏固提高

全縣有普通高中2所,共有79個教學班,在校生4908人;民族職教中心1所,在校生2015人;初中23所,329個班,在校生15988人,其中少數民族在校生12790人,佔在校生總數的80%;鄉(鎮)中心校20所,村完小175所,教學點140個,小學共1340個班,在校生38427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10個班,在校生85人;幼稚園52所,145個班,在園幼兒5826人。

學前幼兒教育有序推進

全縣規劃新建公辦幼稚園8所,即融水鎮中心幼稚園、懷寶鎮中心幼稚園、安太鄉中心幼稚園、三防鎮中心幼稚園、和睦中心幼稚園、香粉中心幼稚園、拱洞中心幼稚園、融水鎮一小附屬幼稚園。市、縣人民政府將融水鎮中心幼稚園、懷寶鎮中心幼稚園確定為為民辦實事重點建設項目。已投入項目資金1300萬元(其中縣財政300萬元、上級投資1000萬元),目前,各項目正在有序推進。

普通高中辦學條件日臻完善

2011年融水中學獲「自治區示範性普通高中」授牌,標誌融水縣普通高中建設步上新台階。2008年融水中學獲「創建自治區示範性普通高中」立項後,縣委縣政府先後拔款建設8項「創示」工程,投入資金共計1700多萬元。與此同時,政府共投入資金約600萬元用於縣二中校舍建設。示範普通高中建設帶動了融水縣普通高中的發展,2011年高中階段在校生(含在外借讀及職高生)8568人,每萬人口高中在校生為168人。

職教攻堅取得階段性成果

柳州市人民政府督導團於2011年3月對融水縣進行職教攻堅工作全面督查,對融水縣開展職教攻堅工作給予充分的肯定;4月20日柳州市在融水縣召開了柳州市職教攻堅工作現場會;5月3日,柳州市評估驗收團對融水縣進行職教攻堅驗收;6月18日,自治區評估驗收團對融水縣進行職教攻堅核實驗收,充分肯定融水縣職教攻堅取得的成績和經驗。12月,融水縣被自治區評為「全區職業教育攻堅進步縣」。

基礎建設再創新高

(1)學校建設:2008年融水縣投入了684萬元用於學校基礎設施建設,2009年投入了1223萬元,2010年投入了3088 萬元,2011年我們投入了4887萬元,2012年我們投入了5407 萬元,建設了一大批校舍,總建面積130111平方米。總投入15289萬元。融水縣的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很大的改觀,許多學校面貌換顏一新,生均建築面積:小學比原來的5.04增加了1.05平方米,初中比原來的7.75增加了2.2平方米,高中比原來的6.67增加了1.1平方米,職中比原來的6.26增加了3.56平方米。

(2)儀器設備:融水縣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始於2002年,現代遠程教育工程設備有三種模式;即光碟播放點(簡稱模式一),主要設備有34寸彩色電視機一台,影碟機一台,每套模式一設備價值5000元。衛星教學收視點(簡稱模式二),主要設備有34寸彩色電視機一台,影碟機一台,衛星天線一套,電腦一台,每套模式二設備價值15000元。電腦教室(簡稱模式三),主要設備包含有模式一、模式二的設備外,另有一間電腦教室(內含30台學生電腦、一台伺服器)和一間多媒體教室,每套模式三設備價值150000元。

2008年底,國家遠程教育工程補充建設項目,為融水縣71所農村小學配備了71套模式二遠程教育設備,為融水縣5所中學配備了5套模式三遠程教育設備。至此,融水縣共有200所鄉(鎮)中心校及村完小配備有遠程教育模式二設備,有20所初中配備有模式三遠程教育設備,這極大地改善了融水縣農村中小學現代教育技術裝備條件。

2010年,國家實施「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配置多媒體遠程教學設備項目。2011年,自治區下達給融水縣「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 配置多媒體遠程教學設備總金額670萬元,為融水縣27所中小學校,配備447間教室的電子白板設備,每間教室電子白板設備價值1.5萬元。目前,項目得標商已將所有設備送達項目學校,現在正在安裝、調試設備階段。2012年秋季學期,所有項目學校師生就能用上教學手段更為先進的現代化教學設備,這些現代化教學設備的啟用,對提高融水縣教育教學品質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常規管理步入常態化軌道

2010年,融水縣通過了自治區創建「義務教育學校常規管理達標縣」評估驗收。2011年,縣教育局要求學校繼續抓好學校常規管理工作,在內涵建設方面下功夫,努力將常規提升為特色,將鞏固提高「義務教育學校常規管理年」工作成果與實施「義務教育鞏固提高年」活動結合起來,發展鞏固提高「兩基」成果,規範學校的辦學行為,向管理要效益、品質。同時,深入開展創建和諧校園和綠色學校活動,結合「城鄉清潔工程」,強化校園文化建設,使校園進一步得到美化、綠化、凈化,辦學環境得到優化。

師資隊伍建設得到加強

自2007年以來,縣教育局每年通過筆試和面試從鄉鎮中學、中心校中選調一批骨乾教師到縣城中小學任教;經自治縣人民政府同意,雙向免筆試招聘高中教師60名、職教中心教師5名、初中教師50名;通過面試擇優招聘近200名中小學特設崗位教師充實到融水縣鄉鎮中小學校;向社會公開招聘15名幼稚園教師。

2007--2011年共評選出縣級常規管理先進學校50所,優秀校長50人次,十佳教師10名,優秀班主任500人次,優秀教師700人次,優秀教育工作者300人次;市級優秀教師35人次,優秀教育工作者8人次,尊師重教先進個人3人次,先進集體3個;自治區八桂優秀鄉村教師18人;全國十佳「春蕾園丁」5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自治縣人民政府每年撥出專項教育獎勵資金150萬元,對上述優秀學校、優秀校長及教師予以表彰獎勵,2010—2012年5月全縣共有100名優秀教師享受縣級政府津貼,極大地調動了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師資素質明顯提高

高中教師取得研究生學歷人員達到20名以上,初中教師取得本科學歷人員達到40%以上,初中教師合格學歷達標95%以上,小學教師取得大專學歷人員達到80%以上,小學教師合格學歷達標100%。

教育經費逐年增長

融水縣近五年來教育經費增長情況為:2006年全縣教育總支出12019萬元,2007年全縣教育總支出15908萬元,比上年增長32.3%:;2008年全縣教育總支出19760萬元,比上年增長24.2%;2009全縣教育總支出21003萬元,比上年增長6.2%;2010年全縣教育總支出26784萬元,比上年增長27.5%;2011年全縣教育總支出41102萬元,比上年增長53.4%:;五年來融水縣教育經費不斷增長,促進了融水縣教育向前發展。

教育品質全面提高

近年來,融水縣遵循教育發展規律,不斷創新思路,通過整合教育資源,深入開展教師全員培訓工程,加大教科研力度,強化品質管理,促進了教育教學品質的全面提升。

1、深入推進農村教育資源整合,為全面提升教育教學品質搭建平台。全面提升教育教學品質,農村學校是關鍵,是重點,也是難點。根據農村學校生源逐年減少的實際,自2009年以來,逐步對一些教學點進行了撤併,同時,擴大融水鎮中小學的辦學規模,並把原融水鎮中學、融水鎮一小、融水鎮三小升格為縣直學校,到2012年大部分鄉鎮實現了小學高年級集中鄉鎮中心校辦學,教育資源的整合為全面提高教育教學品質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2、著力打造高素質師資隊伍,為全面提升教育教學品質提供根本保障

(1)在「中英西南基礎教育項目」的實施期間(2007年3月—2011年3月),全縣教師進行了「參與式」課堂教學培訓和課堂實驗,效果明顯,進一步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2)城鄉聯動,一體發展。充分發揮骨乾教師的示範帶頭和輻射作用,每年通過支教、送教等形式把優質人力資源送到薄弱學校,同時,融水縣與柳州市魚峰區簽訂教育對口援助協定,定期舉行雙邊活動,促進農村教師的業務能力的提升。

(3)充分發揮「科研興校、科研強教」的作用,以校本教研提升了教師的理論水準和實踐能力。2012年,全縣在研縣級以上課題66個,其中國家級課題2個,區級課題19個,市級36個,縣級9個。

3、高度重視過程管理精細化,為全面提升教育教學品質奠定組織基礎

(1)加強業務指導。融水縣每年都按時召開各學段教育教學工作會議,總結經驗,分析形勢,研究制定新的提升教育教學品質的策略措施,並分別明確小學、初中、高中、職業教育等各學段教育教學工作重點。局機構、教研室相關同志經常深入教學第一線指導工作,引導並督促一線教師加強對教材和學生的研究,加強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研究,確保新課改及素質教育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

(2)加強教學研究。各學校切實抓好備課組、教研組的建設工作,從制度層面規範教學研究活動,建立了包括組織、管理、實施、評價、考核在內的校本教研制度,形成了教師人人參與教學研究的局面。通過加強日常教學研究活動,幫助教師分析自身的優勢和不足,確定專業成長規劃,找準努力方向。

(3)加強品質監控。強化品質管理,認真開展課堂教學隨機檢查、教學資料隨機展評等活動,加強對每一次考試、測驗的品質分析,強化對後進生的學情分析和跟蹤督查,做好薄弱學科的解剖分析和跟蹤管理,在求實、求效上狠下功夫,建立健全完備的品質監控體系,促進教育教學品質的提高。

4、紮實推進課程改革實驗,為全面提高教學品質開闢新路。

(1)2003年起全面實施義務階段課程改革,學校教學在新課標準指導下組織各學科教學。

(2)2007年至2011年,在全縣中小學實施「參與式」課堂教學模式改革,通過教師的培訓和學習,「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理念在教師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了加強。

(3)2012年起用四年時間推進建立在「參與式」課堂教學基礎上的「三階段八環節」教學模式的推廣研究工作。

(4)2012年根據教育廳統一布置,啟動普通高中課程改革。

民族文化進校園別具特色

將《民族文化簡明讀本》作為內部試用教材,引進學校課堂。如縣民族中學的自編校本教材《蘆笙》等。有條件的學校組建蘆笙踩堂隊,利用音樂課、體育課及課外活動訓練學生吹蘆笙,跳蘆笙踩堂舞,傳授苗族刺繡,開展少數民族體育競技活動。民族小學結合經典誦讀開展了「民族文化進校園」活動,請來少數民族文化專家、民間藝人,利用課餘時間教師生唱苗歌、吹蘆笙、跳踩堂舞。在學校操場四周、教學樓走道兩側、教室前後,處處可見師生展示的作品。學校獨具匠心地創編了一套「國學操」,學生結合誦讀經典古詩文的節奏和音樂做早操、課間操。2010年融水鎮民族小學被評為柳州市「特色學校」。

教育惠民成效顯著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意見」檔案精神,2012年春季學期期初,融水縣符合執行九年義務教育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校點共355所(其中初中21所、鄉鎮中心校20所、村完小和教學點314個),享受營養改善計劃學生51126人。上半年「營養改善計劃」經費1563.53萬元,由縣財政預算188.15萬元解決239人臨時聘請後勤人員經費。

2月29日央視《焦點訪談》專題到融水縣進行專題採訪。

4月13日,由自治區教育廳組織新華社、中新社、《光明日報》、《科技日報》、《中國教育報》、廣西電視台等13家區內外知名媒體記者,到融水縣專門採訪「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資金監管情況。

全縣義務教育階段的在校中小學生,全部獲得國家免費提供教科書資助,發放國家免費提供教科書約107.5萬冊,摺合總價約530萬元;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全部享受減免學雜費資助,共下達學校免學費補助資金2225.72萬元;22226名在校寄宿生全部享受生活費補助,全年共發放寄宿生生活費補助資金1970.8萬元。 4909名普通高中在校生全部獲得免學費資助,補助資金385.67萬元;2075名普通高中獲國家助學金資助,資助金307.05萬元;1045名在校中職學生獲免學費資助,資助金143.475萬元;797名中職學校學生獲國家助學金資助,資助金78.812萬元;138名中職學生獲特定專業第三學年生活費資助,資助金10.35萬元;25名品學兼優的中職學生獲獎勵,獎勵資金5萬元。

全縣共有787名貧困大學新生獲得一次性學費、短期生活費、路費資助,發放資助金166.45萬元;1787名貧困大學生申請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實際獲得貸款1750人,合計貸款金額1035.66萬元。

自治縣人民政府將貝林小學等5所學校作為「留守兒童之家」立項建設督查項目。5所學校已獲市級「流動留守兒童關愛之家」授匾。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