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走!到故宮一覽大好河山

導讀

今年9月份,故宮將在午門舉辦“青山綠水”主題展覽,屆時北宋名畫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將再次與公眾見面。26日,單霽翔在北京新華網“思客講堂”上開講時再次確認了這一消息。 作為北宋時期的一幅青綠山水孤品,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公開展出之後,一度間隔了近三十年未曾露面,並因此引發過“《千里江山圖》該不該‘靜養’20年”的大討論。

《千里江山圖》作者王希孟,他是中國繪畫史上僅有的以一張畫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徽宗政和三年(1113)四月,王希孟用了半年時間,終於繪成名垂千古之鴻篇傑作《千里江山圖》卷,時年僅十八歲,此外再沒有關於他的記述,不久英年早逝。

對於王希孟的去世,現在流傳的多有兩種說法:其一是身體過於羸弱;其二是其後上呈《千里餓殍圖》,徽宗大怒,遂賜死。

曾三十年未展引發議論

故宮博物院所藏北宋畫作《千里江山圖》將於今年9月展出。26日,單霽翔在北京新華網“思客講堂”上開講時再次確認了這一消息。

在中國傳世名畫中,《千里江山圖》的“知名度”顯然不是最高的。民眾更為耳熟能詳的是《清明上河圖》,其次也是《韓熙載夜宴圖》、《五牛圖》、《步輦圖》等。

作為北宋時期的一幅青綠山水孤品,《千里江山圖》因使用了很多石青、石綠等礦物顏料,顏色很厚,時間長了以後,只要打開畫卷,顏料就會掉落,損傷畫作原貌。因而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公開展出之後,一度間隔了近三十年未曾露面,並因此引發過“《千里江山圖》該不該‘靜養’20年”的大討論。

《千里江山圖》最近一次的展示是在2013年,“故宮藏歷代書畫展”第六期在武英殿書畫館開幕,首次全卷展示。 2009年,《千里江山圖》曾有過一次短暫的展示,但並非全卷展示。對於書畫研究者和廣大書畫愛好者而言,距離上次展出不過短短4年,相較此前三十年的等待,這不得不說是一種幸運。不過據估計,此次該畫作的展期可能不會超過兩個月。在講座中單霽翔表示,“故宮的重要書畫作品每次展出不能超過兩個月,展出以後回去‘睡覺’不得少於3年。《千里江山圖》今年9月將在午門雁翅樓的一個大展中亮相,歡迎大家來看。”

存世北宋“青綠山水”孤品

《千里江山圖》是王希孟18歲時作品,也是唯一傳世的作品。

《千里江山圖》為大青綠設色絹本,染天染水,縱51.5厘米,橫1191.5厘米,氣勢遼闊超凡。全卷畫面上層峰巒疊嶂、逶迤連綿,圖中繁複的林木村野、舟船橋梁、樓台殿閣、各種人物布局井然有序。畫中山石先以墨色勾皴,後施青綠重彩,用石青石綠烘染山巒頂部,顯示青山疊翠。江河勾出水紋,與沒骨色彩形成反差對比。全圖既壯闊雄渾而又細膩精到,是青綠山水畫中的一幅巨製傑作。

畫中遠近山水,氣勢開闊,村舍集市、漁船客舟、橋梁水車和林木飛禽,筆墨工致,位置得宜;全卷青綠重設色,表現了山河秀麗。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馬季戈曾撰文指出:《千里江山圖》卷在設色和用筆上繼承了傳統的“青綠法”,即以石青、石綠等礦物質為主要顏料,敷色誇張,具有一定的裝飾性,被稱為“青綠山水”。此種表現方法是我國山水畫技法中發展較早的一種,在隋唐時期如展子虔、李思訓、李昭道等許多畫家均擅長青綠山水畫。縱觀宋代畫壇,雖然也有一些畫家用此法創作,但從目前存世作品看,尚無一件可以超越《千里江山圖》卷。王希孟在繼承前法的基礎上,表現出更趨細膩的畫風,體現了北宋院畫工整嚴謹的時代風格。此圖用筆精當,一點一畫均無敗筆。人物雖細小如豆,卻動態鮮明。微波水紋均一筆筆畫出,漁舟遊船蕩曳其間,使畫面平添動感。綜觀全幅,又不失雄闊的境界和恢巨集的氣勢,遠觀近睹均令人折服。在用色上,畫家於單調的藍綠色中求變化,雖然以青綠為主色調,但在施色時注重手法的變化,色彩或渾厚,或輕盈,間以赭色為襯,使畫面層次分明,色如寶石,光彩奪目。元代著名書法家溥光對此卷推崇備至,在卷後題跋中讚道:“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獨步千載,殆眾星之孤月耳。”此論可謂公允之見。

天才少年生平無幾,憑添幾多傳奇

除了畫作本身傑出的藝術價值,畫作者天才少年王希孟的身世,也為此畫增添了不少傳奇色彩。

《千里江山圖》完成後被當時的宰相蔡京收藏,他在上面的題跋記述了宋徽宗指點王希孟,收他入翰林書畫院的經歷。卷後蔡京題跋雲:“政和三年閏四月八日賜。希孟年十八歲,昔在畫學為生徒,召入禁中文書庫,數以畫獻,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誨諭之,親授其法,不逾半歲,乃以此圖進。上嘉之,因以賜臣京,謂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據故宮博物院前副院長、書畫鑒定家楊新在其《關於千里江山圖》一文中所述,《千里江山圖》並無作者款印。僅從卷後隔水黃綾上蔡京的題跋中才知道這一巨製的作者叫希孟。清初梁清標的標簽上及宋犖的 《論畫絕句》 中才提出希孟姓 “ 王” 。 宋詩說: “ 宣和供奉王希孟, 天子親傳筆法精。 進得一圖身便死, 空教腸斷太師京。 ” 附注雲: “ 希孟天姿高妙, 得徽宗密傳, 經年作設色山水一卷進禦, 未幾死, 年二十餘, 其遺跡隻此耳…… ”

楊新同時表示,“宋犖是在梁清標家裡看到這一卷 《千里江山圖》而寫下上面的詩句和附注的。 但梁氏、 宋氏去北宋已六百餘年 , 從何得知希孟姓王, 又何知‘未幾死 , 年二十餘’ , 因目前我們還沒有找到第三條有關希孟的生平資料 , 這裡暫從梁、 宋說法。”

對於王希孟生平事跡的記錄僅有隻言片語。根據以上幾則紀錄人們依稀可以推測,王希孟是中國繪畫史上僅有的以一張畫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十多歲入宮中“畫學”為生徒,初未甚工,宋徽宗趙佶時系圖畫院學生,後召入禁中文書庫,曾奉事徽宗左右,但宋徽宗慧眼獨具:“其性可教”,於是親授其法。經趙佶親授指點筆墨技法後,藝精進,畫遂超越矩度。工山水,作品罕見。

徽宗政和三年(1113)四月,王希孟用了半年時間,終於繪成名垂千古之鴻篇傑作《千里江山圖》卷,時年僅十八歲,此外再沒有關於他的記述,不久英年早逝。

對於王希孟的去世,現在流傳的多有兩種說法:其一是身體過於羸弱;其二是其後上呈《千里餓殍圖》,徽宗大怒,遂賜死。

據楊新文中所載,《千里江山圖》 創作問世以後, 由趙佶賜給了蔡京。 後又歸南宋內府, 卷前有宋理宗“ 緝熙殿寶” 印。 到元代, 為李溥光和尚收藏 , 卷後接紙有他在大德七年 ( 1 3 0 3年) 的題跋。 清初為梁清標所得, 他自題了外簽, 又在本幅及前後隔水、 接紙上蓋有梁氏收藏印多方。 以後便進入乾隆內府, 本幅有清高宗弘歷詩題及印璽多方, 並著錄於 《 石渠寶笈 · 初編 · 禦書房》。清亡, 由溥儀盜出皇宮,解放後由人民政府收回,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