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當匯率“情緒”遇見心理關口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報 評論員 歐陽曉紅當匯率的波動情緒被放大時,那個熟悉的心理關口又來了——儘管每一次人民幣對美元臨7的動因都不盡相同。

所謂匯率“情緒”是指,市場情緒偏多時,匯率過度上漲;反之,過度下跌。

當匯率“情緒”遇見心理關口,你能做什麽?選擇性“失憶”?還是秉承財務中性原則,管理匯率風險?其實,經歷過完整匯率調整周期的市場主體,面對大幅波動,已逐漸學會如何坦然處之。

這個關口,需要思辨的問題可能是:人民幣為何漲得慢?跌得快?雖說新興經濟體的貨幣大多如此,但人民幣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主權貨幣是否應該更具韌性呢?

我們也看到,此次市場試探之初,央行並未乾預——這與其近年來不斷退出常態化乾預的取向一脈相承。當然,此過程中,人民幣中間價的設定或體現了些許維穩意圖,但國有大行尚未入場“托市”,如5月13日在岸離岸人民幣日內跌幅逾600基點期間,未見大行維穩身影。

不過,堪稱央媽的中國央行仍難免“操心”。5月15日,央行官網消息稱,當天在香港成功發行兩期人民幣央行票據,其中3個月期和1年期央行票據各100億元,投標總量逾1000億元,認購主體包括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中央銀行、國際金融組織等各類離岸市場投資者。

沒錯,按捺不住的央媽又在離岸市場“騰挪”穩匯率了。市場解讀上述舉措:中長期意在建立完善的離岸人民幣市場利率曲線;短期則旨在回收離岸流動性,穩定匯率。不僅於此,從13日、14日的離岸匯市表現看,人民幣走勢似乎亦體現出穩匯率的政策意圖。包括這兩天人民幣中間價的設定,其價格與前一交易日不甚吻合,昭示中間價定價機制中的逆周期因子或在發揮作用。

某種程度上,這亦顯示,對人民幣“漲得慢、跌得快”的表現,央媽仍心有顧慮。人民幣的韌性有待提升之外,匯率的近期快貶可能不僅受市場供求關係所主導,機構投機交易亦是重要驅動因素。如此,央行需要安撫市場,或震懾“空頭”。

那麽,接下來的困惑還有:如果說去年4月以來,人民幣貶值逾10%;與之對應,美國對中國出口2000億美元商品增加關稅10%;眼下,美國將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征的關稅由10%上調至25%,人民幣會怎樣走?事實是,5月初中美貿易摩擦升級之後,人民幣匯率貶值逾2%。有人說,關稅加征時,允許人民幣一定程度的貶值,並非壞事。

這種“用貶值來對衝美國關稅上調”的偶合並非刻意為之,管理層曾多次表明態度。但對於外匯市場的順周期波動,央行並不否認,會繼續運用已有政策工具,在必要時采取措施進行逆周期調節,以維穩人民幣。而臨7關口之際或是央行采取逆周期調節措施的必要之時。

實際上,匯率關口價位禁忌並非不能擇時擇機打破,比如無需一成不變地設在7上,如果市場足夠成熟,人民幣的靈活性與彈性足以抵禦內外部風險衝擊。問題在於,當下宏觀形勢如何?是否會產生連鎖疊加效應?我們注意到,此次貿易升級事件波及全球金融市場,A股與匯市甚至一度產生“共振”,曾令風險加速傳遞。

得益於逆周期政策的發力,一季度經濟得以企穩,但4月的經濟數據(出口與消費、工業增加值)大幅走低,恐令市場“再審視”二季度的宏觀基本面。我們的經濟韌性,包括人民幣的幣值真如想象中那樣穩固嗎?

央媽的擔憂並非沒有道理,其“適時在離岸市場打擊做空者,適當予以警告”的做法亦不難理解。一個可能不容回避的現實是,似乎關稅加征與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成正比;即關稅持續加征生效,人民幣或會進一步貶值。市場亦有不少觀點認為,在貿易摩擦未再度傳來負面消息之前,人民幣不會破7。

因此,當匯率情緒再次遇見心理關口,市場主體策略規避匯率風險之時,央媽又出手了。其用行動再次說明,那道恐引發市場恐慌情緒的“坎”還是過不去!特定時刻,在包括“通過貶值對衝關稅加征”等各種可選項面前,“穩匯率”依然是管理層的首選,央行呵護金融市場,防止其劇烈動蕩的政策意圖亦可見一斑。

不過,如果外部風險因素長期化,我們是否應避免外界因素對國內結構性調整、市場化改革進程的可能干擾?是否應審慎頻繁採用過度的擴張性政策去穩經濟?遵循經濟周期規律,在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前提下,不妨適度容忍經濟增速的適當下行,包括接受人民幣的正常雙向波動,少些逆周期調節、少點政策加杠杆?

匯率作為經濟增長的潛在調節工具,理應保持靈活性,最終由市場說了算。我們相信,當市場回歸中性,供求平衡、預期穩定時,人民幣便無心理關口一說了。

(相關報導詳見01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