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郭旋風”刮進一行兩會:協調各方監管或是最大意圖

  “郭旋風”刮進“一行兩會”:金融監管新篇章

  來源:秦朔朋友圈

  位於北京市金融街15號鑫茂大廈的南北樓,將統一成一個名字: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一行三會”也將正式變為“一行兩會”,郭樹清都將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眼下,銀、證、保三種金融業態雖難以退回到嚴格分業經營的狀態,但是需回歸本源。於是,做實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下稱“金穩委”)、強化央行職能、銀保合並、證券監管相對獨立則成了如今監管架構改革的主線。

  3月21日,61歲的郭樹清出任了剛剛組建的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銀保監會”)主席和黨委書記,而易綱則在3月19日的兩會上宣誓就任了央行行長一職;3月26日的會議上,中組部有關長官又宣布郭樹清出任央行的黨委書記、副行長,負責人事、黨務和改革等。這一任命被認為是解決央行和銀保監會之間協調問題的良方。

  當年在證監會“重拳出擊”,而後赴任山東省省長主導“金改”,去年又在銀監會掀起“監管風暴”,面孔斯文的郭樹清有一顆勇敢的心。2017年2月,時隔5年重回金融監管系統,郭樹清整治金融亂象的力度之大令人始料未及,可謂就此掀起了“監管風暴”,他也被各界冠名——“郭旋風”。

  未來,整頓影子銀行、去杠杆、懲治金融亂象的步調仍將持續,如何在強監管的同時維持實體經濟穩定,如何統一又有差異化地監管專業特點不盡相同的銀行業和保險業,如何實現真正的“監管協調”等,都將考驗“郭旋風”的智慧。

  改革家郭樹清

  從擔任證監會主席僅18個月便給人留下雷厲風行“改革猛將”的形象,到4年多儒雅典範“學者型官員”的山東省省長,去年重回金融監管系統的郭樹清更加成熟幹練。

  雖然郭樹清早年拿的是法學博士學位,但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他就一直從事巨集觀經濟和經濟體制改革領域的研究。在分配到國家計委後的轉年8月,他就參加了經濟大師吳敬璉的課題組,高規格的學術平台令郭樹清如魚得水。

  郭樹清此前在中國央行研究生院擔任博士生導師,發表研究論文等300余篇,出版過《比較價格體制》《經濟體制轉軌與巨集觀調控》《整體的漸進》《在過剩與貧窮之間》《直面兩種失衡》《郭樹清改革論集》等作品,還兩度榮獲孫冶方經濟學獎,學術深度並不亞於周小川行長。

  相比其他同級別的官員來說,郭樹清也有明顯的優勢。若要在銀監會或央行擔任要職,大型金融機構(尤其是四大行)和央行的工作經歷非常必要,這更有利於了解貨幣政策的傳導;地方政府的工作經驗雖不是必要條件,但卻可以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郭樹清則兩者兼備。

  郭樹清曾在央行、建行、證監會等金融機構磨煉多年,多位熟悉他的人士都評價其低調平和,符合中國監管官員謹言慎行的一貫要求。

  2005年3月,郭樹清臨危受命,以原央行副行長兼外管局局長的身份“空降”建設銀行,出任董事長。當時的建行正在股改引資的關鍵時期,因前任“掌門”張恩照受賄案和花旗的臨陣變卦而前景不明,郭樹清堪稱“救火隊長”,短短200天內實現IPO破冰,為其建立起現代化公司治理、夯實資產品質奠定了深厚基礎。

  就地方工作經驗來看,他從2013年3月開始執政山東的四年備受各界矚目。近年來,在簡政放權、國企改革、收入分配、醫療衛生、財稅體制和金融等多個方面,山東的改革創新均走在了全國前列。

  郭樹清如今任銀保監會主席,對於保險行業,他其實並不陌生。當時在山東,即2013年8月7日,一場力度空前、攻堅克難的金融改革“大戲”拉開帷幕。這一天,山東省政府下發《關於加快全省金融改革發展的若乾意見》,輿論稱之為山東“金改22條”。“金改22條”對保險業的發展具有“重大利好”。其中包括,完善農業保險政策,推廣菜籃子工程保險、漁業保險、農產品品質責任保險、農房保險等新型險種,逐步將國家補貼的種植業、養殖業、林業等保險險種開展起來,建立農業巨災風險分擔機制和風險準備金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2-2013年擔任證監會主席期間,他推出了疾風暴雨式的近70項政策,被稱為“郭氏新政”。

  當年,證監會推出諸如強製分紅、內幕交易零容忍、IPO制度改革、創業板退市制度等各項政策、降低市場交易費用、建設OTC市場、轉融通、加大QD/RQFII海外機構投資額度等70多項改革,幾乎“7日一新政”,在保障股民權益、嚴打違規行為、釋放證券市場主體創新活力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

  但從指數點位來看,滬指下跌407.20點,市值蒸發3.51兆,這也在意料之中。而當時權威媒體也發表評論文章表示,勿用指數考核郭樹清,否則顯然是出錯了試題,就像讓藥監局負責藥品產量、讓安監局負責煤礦銷售一樣。監管部門的根本職責是維護市場運行秩序,監督市場參與主體,保證資訊披露公開透明,投融資各方公平參與,尤其是保護小股東利益不被侵害。

  銀保一手抓

  2017年2月底,郭樹清登上濟南西站前往北京南站的高鐵列車,卸任山東省省長一職重回金融監管系統,出任中國銀監會主席。銀監會位於北京金融大街甲15號,距離郭樹清此前曾擔任主席的證監會地址——金融大街19號富凱大廈,只有388米,不過郭樹清走了5年半時間。

  郭樹清接手銀監會時,他承諾,“將不負重托把銀行業監管好。”

  當時在國新辦發布會上他還頗為幽默地表示,“上星期(指2017年2月末)還在想著山東的工作,尚未考慮銀行業監管的問題。你要問農村改廁有什麽模式,這個我知道,有三個模式;你說銀行監管有什麽模式,我一個也沒有。” 雖然自謙“沒思考過”,但想必郭樹清心裡早就有譜。

  很快,“監管風暴”就刮了起來。被稱為“三三四”的監管利劍高懸在銀行業頭上,直指過去銀行同業理財、表外業務等亂象痛點。一方面,郭氏對金融亂象“下猛藥”不手軟,另一方面,他準確抓住同業、理財、表外三大“關鍵”,對症下藥,確保金融市場穩健運行,並將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降到最小。

  如今,“監管旋風”也顯示了階段性成果。數據顯示,2017年以來,銀監會以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為主要抓手開展的“三三四十”(“三違反”、“三套利”、“四不當”、“十亂象”)檢查共發現問題約6萬個,涉及金額17.65兆元,取得階段性成效。

  “去年,銀監會對銀行業市場進行了整治,重點是治亂象、補短板。治亂象方面聚焦在同業、理財、表外,整體效果很好。”3月9日,郭樹清在兩會部長通道上稱。不過,郭樹清並不滿足於此。

時任銀監會主席郭樹清金句集合時任銀監會主席郭樹清金句集合

  2018年首月,銀監會幾乎一周處罰一件大案,浦發銀行成都分行違規發放貸款案、郵儲銀行甘肅武威文昌路支行違規票據案,合計開出7.95億元罰單,加上去年底廣發銀行因僑興債被罰的7.22億元,三家機構總計被罰15.17億元,對銀行業金融機構形成震懾效果。

  “要繼續聚焦影子銀行,進行整治。同時也特別注意到,信託還是一個薄弱環節,互聯網金融也是薄弱環節,今後還要繼續加大力度加強整治。”郭樹清說。

  而今,郭樹清更是將銀、保一手抓。今年3月17日,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在全國人大審議通過。在金融監管方面,銀監會、保監會不複存在,重新組建銀保監會,銀監會、保監會的重要立法權及審慎規製權移交給央行。

  近期的銀保合並將進一步推動對影子銀行、金融亂象的有效監管。早前,銀行為了增加代銷費等中間收入,敞開龐大的網點管道代銷高息的保險產品,比如安邦某款財險產品就幾乎是所有大中型銀行的“寵兒”;而保險企業借這類產品迅速做大資產規模後,進行高風險或者過於期限錯配的投資,在股市、海外大手筆“買買買”。

  其實,銀保兩大監管部門合並有一定邏輯,符合國際監管慣例。在資本充足率、償付能力以及自身風險匹配能力方面,“保險”和“銀行”有類似性,兩者都管理自身的資本收益匹配、風險收益匹配和久期匹配。而證監會是管資訊披露真實性,特別是管欺詐,屬於投資消費者保護範疇,它對證券公司沒有資本金要求。

  2017年4月保監會主席項俊波落馬後,保監會主席職位空缺至今,合並的“跡象”其實早已顯露。

  當然市場也存在一定的擔憂。保險業由於具有不同於銀行業的諸多專業特點,下一步如果完全按照監管銀行的思路監管保險,將削弱對保險行業的專業化監管。另一方面,銀監會、保監會長達十餘年的分業監管歷程,使其交叉的灰色地帶長期處於監管真空狀態。

  監管“協調者”

  在一系列出乎意料的機構、人事變動後,3月26日公布的另一則消息再度令市場意外——“郭旋風”刮到了央行。

  當日,中國人民銀行召開局級以上幹部會議,宣布了由郭樹清出任央行黨委書記的決定,同時郭樹清也是央行第一副行長。中國人民銀行實行行長負責製,副行長協助行長工作。郭樹清在會議上也表示,“以後要在央行的具體業務和行政事務上,做好易綱行長的助手。易綱行長是央行具體業務的第一負責人。”

  值得一問的是,這種安排意欲何為?

  協調各方監管可能是最大的意圖。一直以來,央行與銀監會之間的協調問題始終都是個難題,資訊共享的障礙就是一例。2003年,集貨幣政策制定、巨集觀調控、銀行監管等多重職能集於一身的央行局面發生根本變化,銀行監管職能從央行分離,由新成立的銀監會專司。

  2003年修訂的《中國人民銀行法》,已將“國務院建立金融監督管理協調機制”納入其中。2013年8月,國務院首次明確建立由人民銀行牽頭金融監管協調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央行行長擔任聯席會議召集人。但也有知情人士表示,往往協調到最後,由於權責無法準確劃分到各個機構,導致監管真空。

  在2008年“四兆”信貸投放後,銀行業借助影子銀行的泛濫而迅速膨脹,混業格局加劇,隱患重重。在這樣的背景下,央行與銀監會的協調難度似乎日益增強。

  其實,郭樹清2017年2月底到任銀監會後,其與央行的協調力度已經大大加強,比如由央行牽頭起草的資管新規,就得到了來自銀監會大量的研究支持。十九大報告將“健全貨幣政策和巨集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納入其中,此次金融體制改革,將銀行業及保險業的重要立法權及基礎的審慎規製權移交央行,也意在落實“雙支柱”的調控。

  業內人士也認為,如今的安排較為合理,即制定規則和執行規則的機構分離,監管者以後純粹專注於監管。否則,如果立法者考慮自身的利益,立法太空過大,且在實踐中可能也存在大事不管的問題。

  當然,改革才剛剛開始,未來的看點還頗多。金穩委凌駕於央行與兩會之上,且由副總理兼任。此後,金融監管部門不再負責發展規劃,相關問題由金穩委統一規劃,以實現發展職能和監管職能的分離。前央行行長周小川指出,金穩委將重點關注影子銀行、資產管理行業、互聯網金融、金融控股公司四大問題。

  那麽金穩委究竟有多大的職能、人力配備?做實還是做虛?未來金穩委、“一行兩會”的格局將如何發展?這一切都需要時間來解答。

責任編輯:陳楚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