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減脂成功後,怎麼做才能不復胖?

說實話,我們都知道減脂沒那麼難。少吃幾口零食,每餐七八分飽,在空虛的時候找點別的事兒做而不是無意識地進食;多運動,無論是舉鐵、有氧還是高強度、短間歇的 HIIT,時間久了,自然就瘦下來了。


如果是短期減脂,那更容易了。拒絕無意義的外出聚餐,盡量保證每頓都一定的蛋白質,少吃一些碳水化合物,清淡少油;再給自己制定一個訓練計劃,不需要很細緻,比平時的運動量大些;監控體重,體重不再下降或速度過慢時再逐步增加訓練量即可。


的確,人們容易在減脂時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一下變化太多,又是水煮餐,又是每天跑多少公里,既難堅持又容易遭遇瓶頸;沙拉是吃了,可沒注意最根本的「熱量」,一大盆生菜配著牛油果和堅果下肚,一點沒比漢堡可樂的熱量少多少,還難吃脹肚……但大方向上,只要不怕折騰自己,「消耗的比吃的多」這麼簡單的原則,誰做不到?我們都不傻,都知道要怎麼做,現在減不下來,只是動力不足,沒被逼急而已。


真的必須去做的時候,減肥比生活中許多事容易多了


減肥不難,難的是維持減完以後,絕大多數人又胖回去了。


你可能覺得這沒什麼,比起「一直吃健康餐、規律運動」的痛苦,還是「胖了減,減了吃,復胖再減」比較人道。對於體重波動不大的人來說,「減肥」只是輕個五斤六斤,體型變化較小,餓個兩三周就行,復胖也不會胖到哪去;可對於體重波動較大的人來說,復胖可能意味著「增加十斤二十斤的脂肪與水分」,這體型的變化對人的打擊是很大的。


後面一種情況,常見於體重基數本身較大的減肥者,和經歷了「增肌期/減脂期」的健身人群。


1

端正心態


不想「復胖」,就必須合理安排減脂期後的飲食,端正心態,接受以下兩點真相:


1. 減脂後不能馬上回到減脂之前的飲食。


長時間或激進減脂後,身體很容易「復胖」,這一方面是因為本身體重降低,基礎代謝減少,就算吃得跟減脂前差不多,也會變胖;另一方面是因為體內激素的分泌:減脂時,熱量赤字和運動量增多會給身體帶來壓力,造成皮質醇上升,干擾脂肪消耗;體內控制食慾與體重的「瘦素 Leptin」水準會降低(瘦素受體脂水準、熱量攝入多少、運動量所影響,其中碳水化合物攝入多少對瘦素的影響顯著),「飢餓激素 Ghrelin」水準升高,使大腦更容易飢餓,更難獲得飽腹感,對好吃的食物慾望更加強烈。減脂時間越長、體重掉得越多,這些影響就越顯著,造成「吃多卻不飽」的現象。


減脂時,女性體內的「瘦素」水準會下降得更明顯


舉個例子:

減脂前,棒槌(身高174cm)的體重是 60kg,維持體重的熱量在 1900 大卡(其中每日基礎代謝在 1400 大卡左右,其他消耗為 500 大卡,大部分由「力量訓練」與「日常活動」組成);

減脂時每日吃 1500 大卡,運動上平均每日多消耗 100 大卡;

經過一段時間,棒槌的體重維持在了 50kg;

減脂完,棒槌的基礎代謝下降到了 1280 大卡,運動上也不再額外消耗那 100 大卡,現在維持體重的熱量就變成了 1780 大卡。

現在,棒槌能每天吃 1780 大卡也不胖,但減肥前 ta 可以吃 1900 大卡還不胖。


這是從數據方面說明「減脂結束也不能隨心所欲地大吃」;實際生活中,許多朋友在減脂前的飲食都不加註意,外出聚餐、夜宵零食不斷,油脂攝入多,蛋白質、纖維素則攝入不夠,若減脂時減去了可觀的體重,每日的代謝率將下降更多;若在大腦飢餓感最強的時刻回到減脂前的飲食,肯定會一發不可收拾。


但這並不意味著「為了維持新體重,永遠都要吃得剋製了」,在重回熱量平衡的飲食後,體內的激素會慢慢回到正常水準,身體動員脂肪的能力有所提升,壓力水準和食慾都會下降(調整時間根據減重多少與個人體質有所不同,一般情況下為 4-12 周)。


2. 減脂完體重若有小幅上升,這再正常不過。


身體會想方設法使體重回到曾長期保持的範圍,一段時間不訓練,增肌的朋友體重就會減輕;減脂的朋友體重就會上升,這都是身體的保護機制在起作用。減脂完畢,運動量減少,攝入升高,體重不可避免地會有小幅上升,這可能來源於水分和甘糖,也可能來源於一小部分的脂肪。幸運的是,科學家們發現,體重沒有固定不變的「設定點」,而是「調整點」——任何人都可以通過長期的行為改變來保持減脂效果,只要保持適當運動、增加肌肉量、養成多動的生活習慣、節製飲食即可。


所以,體重若有小幅上升也不要氣餒,這是場馬拉松,不是短跑。


2

吃得理智


既然不能重回減脂前的飲食,我們就需要一條新路線。


剛剛結束減脂,不建議過多更換食物種類和烹飪方法——蕃薯、米飯、土豆;蛋白質豐富的肉類如瘦牛肉、雞胸肉、蛋白;清淡少油的烹飪方式,這些仍應是你選擇的重點。這時的飲食重點是在「增加食物容量,提升飽腹感」的同時盡量使攝入不比「維持體重的熱量」超出太多。


三到四周以後,減脂者的食慾有所下降,此時可以引入一些「小獎勵」,如甜味的優酪乳、小零食,或適當增加外出聚餐的次數,這時的飲食重點是「選擇更美味的食物,但可以吃飽就停,不至於暴飲暴食」。



第二個階段結束,減脂者可以接觸真正讓自己朝思暮想的「 trigger food 」了,冰淇淋、奶茶、巧克力或披薩,每個減脂者都有無法拒絕的某樣食物,在第三個階段,飲食的重點變為「面對喜愛的食物,學會節製地享受」,既無需一味拒絕,也不要放縱自己,如果一不小心多吃,下一周多跑跑步就好,不給自己太大壓力,才是長久之計。


3

結語


太多的文章教人「如何減肥」,卻不講講「如何維持」,因為「減肥」很熱,是健身領域最受歡迎的話題,「快速減脂/出腹肌」更是吸引力十足。與之相比,「如何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維持體型,避免復胖」就像嘮嘮叨叨的老阿姨,一點都不性感。


曾經為 bodybuilding.com 首頁拍過宣傳照的職業健體運動員 Leanna Carr 在接受採訪時也談過自己「復胖」的經歷:「那一陣子我不是在增肥,就是在減肥。別誤會,減完肥後我的身材還是很好看,只是對當時的我來說,不是披薩啤酒,就是沙拉和有氧,沒有中間階段,沒有節製,都是極端。」許多在健美領域頗有建樹的教練與運動員也談過這個話題:「有一些人的身材不差,也許還在一場場健美比賽中獲得了冠軍,但他們離不開比賽,因為他們需要「比賽」來督促自己減脂,沒有這個目標,他們就只會放肆地吃,不懂節製,沒有平衡。」


Leanna Carr 也提到,專註力量舉讓她放下對形體的執念


作為普通人的你,是不是也反覆於這個過程,需要一個個「時機」來逼迫自己,而找不到「享受生活」與「訓練、飲食」間的平衡。


走出減脂期的飲食,說簡單也簡單,就是「吃得像個對自己負責的成年人」,我們都知道什麼是良好的飲食習慣,什麼是不健康的食物選擇,一切技巧、策略,都是教你做到這點而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