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針灸在美國發展的歷程及對海外中醫發展的影響

楊 渝

主要從事中醫醫史及典籍翻譯研究

中醫針灸師

2016 年7 月22 日,美國聯邦勞動部屬下的勞動統計局公布2018 年新標準職業分類,中醫針灸師將擁有一個獨立的職業代碼:29-1291

獲得這個職業代碼意味著中醫針灸獲得了聯邦政府層面上的認可和支持,表明中醫在取得獨立學科的道路上又邁進了重要的一步,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義。據文獻記載中醫藥、針灸早在17 世紀便由中國傳入歐洲,再於1824 年因巴徹富蘭克林(Bache Franklin) 翻譯法文版《針刺術研究報告》而首次傳入美國。而針灸正式進入美國源於1972 年尼克松總統訪華,借中美建交的機緣正式進駐美國醫療市場。

但是,40 多年來,針灸在美國的發展道路卻不是一帆風順的,大致經歷了四個重要的轉折點才獲得了比較穩定的社會地位。從艱難地獲得合法化,隨後獲得高等教育資質,繼而正式歸屬為補充替代醫學的一個分支(從屬於「健康診斷與治療」),2016 年又取得政府頒發的獨立職業代碼,通過幾代海外中醫人的奮鬥,針灸以先行者之姿為中醫藥事業在海外的發展探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道路。

因此,梳理中醫針灸發展歷史中幾個關鍵時期,分析各階段幫助針灸發展的關鍵因素,對中醫藥實現在海外取得獨立學科地位的終極目標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

一、針灸合法化

針灸早在19世紀初傳入美國以後,直到20世紀70 年代才真正贏得美國主流社會的關注。

引發美國針灸熱的是70年代一個著名事件:美國資深記者詹姆士 · 賴斯頓(James Reston 1909-1995)在中國期間突患急性闌尾炎,於1971年7月17日至 28日在北京協和醫院住院治療。在手術後的第9 天,他以「讓我告訴你,我在北京的闌尾炎手術」為題,向美國公眾介紹了他的治療過程:

在正常手術後的第3 天,由於術後腹脹的原因,賴斯頓接受了針刺和灸法的治療,隻經過一次治療,就緩解了癥狀。

賴斯頓的文章發表在1971年7月26日的美國《紐約時報》第1版醒目的位置,從而開啟了美國針灸熱潮。隨後,幾乎所有美國主流媒體都介紹過中國針灸,不斷將「針灸熱」升溫,同時也加快了針灸合法化進程。合法化的過程並不是一片坦途,其中內華達州和紐約州的針灸立法案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研究意義。

1

內華達州針灸法案

1973 年 1 月,香港著名針灸醫師陸易公受邀至美國講學,途中聽聞紐約的中醫針灸師曾因無照行醫遭受拘捕和處罰的消息,十分震怒。

陸易公奔赴內華達州,在當時已經退休的律師亞瑟· 史坦勃(Arthur Steinburg)及公關達人吉姆·喬伊斯(Jim Joyes)的幫助下,通過聯合民主、示範療效等一系列艱苦卓絕之功,最終得到內華達州長簽署的法案。

這是全美國第一個針灸法案,承認中醫合法化,隨後俄勒岡州、馬裡蘭、加利福尼亞等各州紛紛行動,相繼承認中醫合法。

2

紐約州針灸法案

在各州的合法化進程中,紐約州針灸合法化可謂是一個重大的里程碑。

紐約州本在1972 年就已經通過了針灸法案,但是這條法案規定:「沒有西醫執照的人可作為醫師助手進行針灸治療,但必須在某些核準的醫學院校內,在西醫的直接監督下施術,並且必須以科研為目的。」

法案對針灸的重重限制嚴重阻礙了中醫針灸取得獨立學科的進程,加州的 7 位針灸師成立了加州中醫針灸學會,非常尖銳地提出了質疑。他們通過獲得大律師 MR. Gosmen 的鼎力支持以及患者們對於針灸療效的聯合佐證,經過一年的申訴、辯論,於1975 年成功地通過了由參議院馬斯可尼(Masconi) 提出的新的法案:

「凡是有證據證明曾經從事針灸治療五年以上經驗者,或在醫學院校的針灸研究項目中從事針灸治療 3 年以上者,均有資格申請註冊成為針灸師。」

紐約州針灸法案為中醫針灸開啟了一扇光明之門,後來各州的針灸法案紛紛效仿,針灸才得以快速發展。

綜觀針灸合法化的過程不難發現,針灸的出色療效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進作用。例如在針灸治療進入美國之初的20 世紀70 年代,詹姆士· 賴斯頓在《紐約時報》上對其本人在中國因患闌尾炎而接受針刺麻醉的神奇效果進行詳細報導,引起全美轟動,引發了一場針灸熱潮,是針灸在美國獲得立法的最典型的社會因素。

另如陸易公在內華達州針灸立法案中也採用了以療效致勝的方法,以免費的形式為民眾進行針灸治療,從1973年3月19日到4月6日期間,有近500 民眾認為取得顯著療效,此事還引來電視台爭相報導,1973年4月23日的《時代周刊》首頁大幅報導中醫針灸療效簡直如同神跡。

從早期的立法經過來看,療效是針灸在美國獲得縱深發展的生命線。

因此,中醫藥要在美國全面發展也應該以療效為根本,尤其注重對疑難雜症的治療效果,通過最終的療效來證明中醫藥從理論基礎和診療手法看雖與西醫有很大差異,但有自己獨特的優勢,殊途而同歸。總之,顯著的療效和患者的良好感受是支撐中醫學科地位的重要因素,幫助中醫得到重視和尊重,從而爭取最終在美國取得獨立學科的地位。

二、針灸學獲得高等教育資質

1

針灸學位課程要求

1976 年,伴隨著70年代的針灸熱潮,留美的蘇天佑醫師和他的弟子們一起創辦了第一所政府認可的中醫針灸學校——新英格蘭針灸學校,這是美國中醫針灸學校的最早源頭。隨後針灸學在美國快速發展壯大。與此同時針灸高等教育的體系正在日漸完善,教學成效也十分顯著。

據紐約中醫學院提供的一組統計於 2012 年的數據顯示, 得到聯邦政府認可的中醫針灸學校或針灸系截止當時共有 56 所,在校學生 8475 人,其中博士生 435 人。中醫針灸師在美國的專業準入最低學歷為碩士。一名針灸師需要經過長期嚴格的訓練和臨床實習,學習大量中西醫課程,方可行醫。

紐約中醫學院所提供的全國專業最低要求為:學習時間最低為三年,需要修滿105 個學分(1905 小時),畢業授予碩士學位。課程包括四個方面:中醫理論、針灸診斷與治療技術以及相關知識(47 學分、705 學時)、臨床培訓(22 學分、660 學時)、臨床生物醫學課程(30 學分、450 學時)及專業發展(包括臨床諮詢、與病人交流、倫理學和開業管理等,6 學分、90 學時)。

2

執照頒發及一流大學中醫學科建設

針灸學校或針灸系的學生通過學校考試畢業後,還需要通過全國針灸和東方醫學委員會(NCCAOM)的資格考試和州針灸師考試後才能申請執照。

截止2016 年,美國 50 個州中已經有44 個州獲準頒髮針灸執照;上百所中醫針灸學院也提供3-4 年的職業培訓,授予學士或碩士學位。同時,針灸也逐步被納入醫保範圍,越來越多的美國民眾願意接納中醫針灸,親身感受到針灸的治療效果。

總之,顯著的療效,加上日益規範的高等教育,幫助針灸快速健康地發展,逐步顯現出獨立學科的雛形,這對中醫藥在國外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從上世紀的90 年代開始,美國著名大學,如哈佛、耶魯、史丹佛、康奈爾、加州大學等醫學院相繼開設了中醫課程,中醫教育正式走進全美的醫學院課堂。這是中醫在美國全面發展的一個黃金時機,應該抓住這個契機,將國內的中醫教育與美國的中醫教育進行整合,完善國內外中醫教育的機制,促進中醫研究及臨床治療向縱深方向發展。

三、針灸進入「補充替代醫學」體系

1

NIH 與CAM 認可針灸的臨床運用

1991 年 5 月,美國颳起了醫改之風。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對幾十種傳統醫學進行了統一的定名以方便管理,特別設立了替代醫學辦公室(Office of Alternative Medicine, OAM), 從此替代醫學這個新名詞風靡美國。與此同時,NIH 決定承認中醫針灸,並允許其在美國運用於臨床治療。

同時,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在國家臨床中心創立了第一個中醫針灸診所,並首次任命了臨床中醫針灸顧問醫師負責治療其門診和住院患者,開創了美國國家醫學最高權威醫院啟用針灸治療患者的先河。

1991 年10 月,美國成立補充替代醫學辦公室。1998 年,美國醫改進一步推進,白宮和國會支持NIH 成立獨立的

補充替代醫學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of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NCCAM)。

CAM 這個名詞似乎更加準確地限定了替代醫學的地位,稱其為西醫的有益補充,作為西醫治療的輔助手段來加以應用。

2

WHCCAMP 成立及「中國傳統醫學」體系建成

2000 年,美國總統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成立了白宮補充替代醫學醫政委員會(WHCCAMP),旨在研究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補充替代醫學這一重要資源,並促進有關醫政方針的改革和完善。

2002 年,白宮發布一份醫學政策報告,充分肯定了補充替代醫學的醫療價值。在這一份報告中,「中國傳統醫學」被列屬於獨立的醫學體系,而不再模糊其辭地稱其為「一種療法」,也不再被籠統地歸屬到「東方醫學」中,而被明確地成為中國傳統醫學(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在這一個時期中,中醫針灸以及推拿按摩、氣功、太極拳等治療手法因為其療效顯著,在美國民眾中享有一定的聲望,從而在美國補充替代醫學體系中取得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如果將中醫針灸與補充替代醫學其它學科作一個橫向比較,從1999 年到2012 年的13 年裡,中醫針灸在美國影響度起點較低,隨後在緩慢攀升。但是總體而言,與其他幾種主要的治療方法,比如瑜伽、按摩等比較,針灸所具有的社會接受度和影響力仍然偏低(見圖1),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2016年7月針灸取得獨立的職業代碼可以看作是一個重要的突破,這個信號昭示著中醫加快從學科建設、醫療體系規範化、高等教育改革等步伐,逐步獲得獨立學科地位。

四、針灸師獲得獨立職業代碼

1

獲得獨立職業代碼

經過40 多年的發展,中醫針灸在美國逐漸顯現出獨立學科的雛形,其職業化水準和科研水準都顯著提高。尤其是最近10 年中醫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原來在華人華僑聚居區「民間性、小規模、低水準」的中醫藥教育正向「主流化、規範化、精品化」發展。美國本土關於中醫針灸的學術研究水準也大幅度提升,多篇中醫針灸的論文發在國際主流醫學刊物。2016 年7 月22 日,美國聯邦勞動部屬下的勞動統計局公布2018 年新標準職業分類,中醫針灸師將擁有一個獨立的職業代碼:29-1291。

2

「後代碼」時期的發展重點

雖然中醫針灸目前還沒有完全獲得與西醫治療手段同等的地位,但是獨立的職業代碼的取得已經預示了這種可能性。

據人民日報駐美國記者廖政軍報導:「從美國主流醫學界一開始認為針灸只不過是心理作用而已,到如今政府每年撥款千萬美元,用於支持中醫的臨床研究。」

關於中醫近期的發展方向,美國華盛頓中華醫學研究所所長田小明認為需要向擴大適應症和深入研究方向發展,尤其應該加大疑難雜症,如癌症的臨床研究力度。這是海外中醫發展的一個突破口,也是美國政府對中醫加大投入的一個重要原因。不過,同時也要意識到,美國對中醫研究加大力度,對中醫來說也可能意味著危機,可能會喪失中醫研究和臨床治療方面的主導權。總之,中醫在美國和在海外其它國家要取得獨立學科地位還有一段艱辛的路程要走,而針灸的發展歷程為促進中醫藥在海外的全面快速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從中醫正式進入美國迄今近50 年過去,最近10 年迎來一個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針灸的發展為中醫藥的復興和崛起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第一,中華傳統文化的復興,中國經濟的崛起和國際地位的提高,對於中醫在海外的發展都大有助益。雖然針灸正式進入美國最初緣起於中美政治建交,但隨後的發展卻「沒有依賴中國政府的大量介入,而是以學術機構、教學部門、民間團體、民眾的接受以及中美醫師的交流為根本性基礎。在有立法保證後,針灸在醫學界的接受的程度不斷提升,並融入了輔助與替代醫學行列,因而在民間可以更為順暢地傳播。這也就是說,針灸在美國的發展既承載著中國文化元素,更蘊含著人們對醫學多樣性的認可」。

第二,中醫藥在國內的復興和海外的發展都應該根植於療效。針灸在美國生根發芽,日益蓬勃興旺,從根本上來說是依賴於其大膽而獨特的治療手段和顯而易見的治療效果。例如上海中醫藥大學劉平教授團隊研發的扶正化瘀膠囊已在美國進入Ⅲ期試驗。中醫藥雖然由於理論基礎與西方醫學不對接一時難以被西方接受,而且幾千年的臨床經驗得來的龐雜數據暫時也不能追求精準, 但綜合起來卻有實際效果。

因此,中醫和中藥應該堅持自己的辨證論治的診療手法,不必與西方對抗醫學去爭論理論基礎和研究方法上的分歧, 而是應該針對特定的病證,尤其是針對西醫治療的盲區,用臨床的療效和一線的數據來證明中醫藥的療效。在西方科學主導人類科技進步的今天,中醫藥也不應該閉門造車,而應該堅持應用傳統的中醫研究方法,傳承中醫,提升學術;又要借鑒先進的方法和手段開展研究,不斷推動中醫學術發展與進步。

第三,目前中醫藥在世界上生存現狀可分三類:

一是融入,如在韓國、越南等國家;

二是立法,如澳大利亞、德國等國家的部分省(州)頒布法規,保護中醫中藥的合法地位;

三是放任,既非合法也非不合法,比如希臘、瑞典等國規定,只要不出醫療事故,就不會受到干涉。中醫藥雖然傳播到世界160 多個國家和地區,但普遍難以打入國際醫藥的主流市場,多數情況隸屬於替代醫學,不能與西醫藥平起平坐。中醫藥想要真正獲得應有的國際地位,需要首先藉助大數據的理念和技術方法,從健康和養生的角度回答好「是什麼」和「怎麼治」的問題,同時與生物醫藥接軌,回答「為什麼」的問題,例如屠呦呦研發青蒿素就是中藥國際化發展的一種新思路。

另外,中醫藥發展,教育先行。國內中醫藥院校作為留學教育的主體,應大力開展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改進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體系。國內中醫藥院校應通過中外合作辦學或興建海外分校等多種方式,積極「走出去」,大力推進境外辦學,並與已經在海外成功站穩腳跟的華人中醫藥教育機構進行合作交流,促進中醫藥國際化縱深發展。

同時,針灸在美國的發展經過與美國整骨醫學(Osteopathic Medicine)的發展歷程有一些相似之處。整骨醫學從一門最初被詬病為「缺乏科學依據」的旁門左道,最後發展成為一門與西醫平起平坐的獨立學科,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崎嶇奮鬥。中醫應該加強與整骨醫學的交流與合作,尤其應該借鑒整骨醫學在高等教育體系上的優勢,結合中國傳統醫學的特點,找到適合中醫在海外教育的獨特模式。與此同時,中醫診所也應該學習整骨醫院的經營模式,完善診療體系,使中國傳統文化與當地文化相互融合,協調發展。

總之,正如「一帶一路」倡議中指出, 中醫藥合作應是多維度、多渠道、多層次的。中醫藥在未來的發展需要依賴政府的推動,國際組織間的合作。通過政府及相關國際組織建立國際規範標準,設立法律法規、監管措施和知識產權保護,打造民族品牌,提升中醫藥國際合作的話語權,促進中醫藥的持續發展,更好地為世界人民服務。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