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農藥效果越來越差?一定是農藥配方過時了!

2018年,國家農業技術中心組織江蘇、安徽、江西、山東等19個省(區、市)60個農藥抗性檢測點。對這個小麥以及稻穀等糧食作物的農藥抗性進行了檢測,測定了21種常用農藥的抗藥性。

檢測的結果表明:像這個稻飛虱、二化螟、小麥赤黴病和稻(麥)草對常用農藥的抗性顯著提高了。所以,要馬上調整優化對這些病蟲害的控制措施,合理地使用農藥,並加強對農民用藥的正確使用指導,減緩這個病蟲害對農藥的抗性,降低這個農業生產成本。

像防治這個褐飛虱呢,必須要停止使用的農藥有這個噻蟲嗪、吡蟲啉和這個噻嗪酮。褐飛虱對這個吡蟲啉和噻嗪的抗性最高(抗性倍數>200),對這個呋蟲胺的抗性呈中等到高,對這個噻嗪酮的抗性也比較高(抗性倍數>1000),對這個毒死蜱的抗性呈中等。根據目前監測結果,在控制褐飛虱的過程中,應在遷入區與遷入區、同一地區世代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機理、無交叉抗性的農藥,避免農藥的連續和一次性使用。

鑒於褐飛虱對這些農藥抗性的提高,所以建議在所有稻田中必須停止使用這個吡蟲啉和噻嗪以及噻嗪酮;並且要限制使用這個吡霉嗪和這個毒死蜱的次數,水稻一季最多使用一次;可以交替使用苯氧醯胺、呋塞米、氟嘧啶和三氟苯基嘧啶這些藥劑,來抵抗褐飛虱的快速抗藥性。

這個白背飛虱呢對噻嗪和毒死蜱等藥劑也呈這個中等偏高的抗藥性,所以建議所有的水稻生產產區也停止使用這個噻嗪酮來防治這個白背飛虱。

二化螟:限制這個二胺類和有機磷農藥的使用。因為這個二化螟對這個特定的殺蟲劑抗性具有顯著的區域性。像這個浙江、湖南和江西等省部分地區的蟲群對這個氯黴素、毒死蜱、阿維菌素的抗性呈中等偏高。

所以,建議二胺類和有機磷之類類農藥應繼續限制在對殺蟲劑有高抗性的地區使用,以避免二化螟及其後代對這些具有相同機理的農藥產生抗體。此外,還應控制阿維菌素的超量使用,減少對二化螟天敵的殺滅效果。

像這個水稻病害呢:建議進行不同機制殺菌劑的輪流使用。有的地區水稻植株對多菌靈和咪鮮胺的抗性較高。稻瘟病對這個稻瘟靈啊還有這個異稻瘟以及三環唑等這些農藥都產生了很高的抗藥性。

建議在多菌靈或普羅氯唑防治效果不理想的水稻地區暫停使用苯並咪唑和咪唑類藥劑進行種子處理,在稻瘟病流行區,交替使用具有不同作用機理和無交叉抗性的藍藻酯、克霉唑等殺菌劑。拉茲三環唑,嘧啶咪唑。在水稻生長期,嚴禁重複使用具有相同作用機理的新鮮胺等化學物質,從而延緩稻瘟病菌抗性的發展。

像這個稻田的雜草呢:要嚴格限制這個五氟磺胺的使用次數。稻田雜草對五氟磺隆、喹啉酸、氯氟氰菊酯、甲基苄磺隆、丁草胺等除草劑有不同程度的抗性。在一些雙季稻區,雜草對五氟磺胺、喹啉酸、二氯醚等常見除草劑表現出很高的抗性。穀草的用量超過初始登記用量一倍以上,田間防治效果仍然很差。主要是因為這個磺醯脲類的除草劑和這個苯磺隆、甲基嘧啶磺隆已在我國農田中使用了20多年了,像在這個雙季稻區每年都會施用2-3次,所以使鴨舌草、莎草、毛氈、莎草等闊葉雜草的抗性顯著提高,田間防治效果逐年下降。

鑒於雙季稻區大多數農家樂群體對五氟磺胺和喹啉酸的抗性水準較高,建議嚴格限制使用不同機制的除草劑,如氯氟氰菊酯,並延緩抗性的發展。下面說說這個小麥。

像對於這個小麥赤黴病:要小心這個多菌靈的使用,並且交替使用這個咪鮮胺和這個氰烯菌酯。

赤黴病病是我國小麥產區常發生的嚴重病害之一。它不僅造成小麥減產,而且還汙染小麥籽粒,造成小麥品質下降。

這個赤黴病對多菌靈的抗性主要發生在江蘇和安徽這兩個省份。江蘇省小麥鐮刀菌的抗性頻率為58.8%,安徽省為37.7%。這個抗性的發生水準程度已經達到了用常規檢測方法就能檢測到了的危險程度。

根據監測結果,建議在長江中下遊、江淮河、黃淮河等地區小麥赤黴病對多菌靈產生耐藥性的地區,必須小心使用多菌靈及其復方製劑。

針對麥田的雜草:建議建立抗性監測系統。

蘇皖地區小麥雜草發生頻率較高。經檢測,它們對炔草酯的抗性為86.4%,所以建議建立小麥田雜草抗性監測系統,完善雜草抗性風險評價體系,根據抗性試驗結果,依次採用不同機制的除草劑,延緩小麥田雜草抗性的發展。

此外,不同地理位置的小麥蚜蟲對殺蟲劑的敏感性也有很大差異。江蘇、安徽、湖北等部分地區的小麥蚜蟲對吡蟲啉有中、低水準的抗性,對乙胺嘧啶、氟瑞唑、氧樂果、氰戊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敏感。建議在小麥蚜蟲對殺蟲劑有抗性的地區交替使用不同的功能藥劑,減緩小麥蚜蟲對殺蟲劑的抗性。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說到這,希望今天的文章對你有幫助,歡迎轉發收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