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所小而美的國際學校,隱藏著普娃逆襲“牛劍”的終極打法

截至2019年初,上海已有101所國際化高中,數量和品質上都全國領先。

據“真榜”此前的《牛津劍橋27個offer花落誰家,世界top30錄取魔都哪家最強》可知,國際化高中,在Top30美本的錄取上,已經與公立名校平分秋色;而在英國方向上,更是一馬當先,傳統的A-Level四大金剛自不用說,這所成立僅兩年的“小而美”的學校,正在異軍突起——

師生比高

目前全校僅50名學生,師生比達到驚人的1:5

升學很強

建校僅2年,第一屆12名畢業生全部去到英國G5(英國最好5所大學的合稱,包括牛津、劍橋、帝國理工、倫敦大學學院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今年畢業班裡的學生已經有兩位拿到牛津大學面試offer。

這就是位於上海市區的科橋學院,“學術好”、“管理嚴”、“低調”、“全G5”,是筆者探訪下來對科橋學院的印象關鍵詞。

而更讓我們吃驚的是,學校裡有近1/2的學生,都是從體制內名校、知名國際高中、英高轉學而來的,當天陪我們聊了一下午的小C(Pre年級)和Kelly(As年級)就是其中的兩個。

小C和Kelly之前都在求學路上遇到過巨大的困難;現在一個已經步上正軌,一個更成為了科橋學院Pre年級第一個10萬元獎學金得主。

到底是什麽魔力,讓拿E和D的普娃逐漸成長為A*牛娃呢?他們的故事,又對於選擇國際化教育路線的家庭,有怎樣的啟發呢?

1.經歷了體制內、國際校、英高最終回到上海

與過去只有高考這座獨木橋相比,現如今,隨著一線城市本科留學的興起,新的教育選擇越來越多了,國際高中、低齡留學、創新學校……甚至home school。

選擇多樣化的另一方面,就是轉軌家庭和孩子們,也面臨著非常巨大的挑戰。

“再給我一次機會,我想回體制內念完初中。”——小C(pre班)

半年前,江蘇某地級市,小C家正在為“選擇”發愁,才初二,小C就已經歷了一次轉校&轉軌,當時他們在考慮要不要再轉一次。

小時候,小C一直表現不錯,聰明、成績好、興趣廣泛,小學就組了自己的樂隊,更是考上了市裡的重點中學。

“重點中學學業壓力大,作業特別多,每天都要搞到十一二點,爸爸媽媽覺得我太辛苦了,於是就動了轉軌讀國際學校的念頭。”小C說道。

接下來,訪校、考試、面試、入學,家裡辦事永遠都是那麽雷厲風行。但,換個學校很容易,換種學習模式可沒那麽簡單。

什麽叫崩潰,就是所有的問題集中爆發了。知識點簡單,我就吃老本不好好學,於是成績越來越差;老師管理很松,你可以說是要求學生的主動性,但對我來說就是被放養了;80%以上的外教環境,英語能力是其次,最重要還是文化差異,而且老師的流動性很大。”說到這次轉校經歷,小C表示很無奈,甚至表示“要是能夠在體制內讀完初中,打好基礎再轉軌就好了。

“一次心血來潮的出國留學,讓我吃夠了苦頭。”——Kelly(AS班)

而Kelly的父母,選擇了國際化學校的原因則是希望孩子擺脫“工業化的、誰都一樣的教育”,希望她更加“個性化的學習”。

“我是在小學五年級轉軌到當地某國際學校的,當時學校剛開辦,學生很少,我在很多課上都是享受1V1的待遇,英語提升也比較快。後來,部分是學校的原因,部分也是自己的選擇,我和父母提議直接去英國讀中學。”

不過,這一次心血來潮真是讓她吃了很多苦頭。

和小C一樣,Kelly也是蠻貪玩的,自控能力較差,原本國內中上的成績到了英國私校卻成了倒數,成績都是D和E,甚至還有U(40分以下,不及格)。

“我自己都看不下去了。”Kelly說,於是她暑假回國補課,並在心裡密謀著轉學的事兒。

小C和Kelly的經歷折射出一大批中國家庭的轉軌原因:把國際化教育當作體制內遇到挑戰後的退路。

問題是,為什麽人轉到國際化教育路線了,學習還是依舊“折騰”呢?原因在於,很多體制內長大、自控力不足的孩子被扔到了“相對自由”的環境,從而全方位的“崩塌”了。

如果再追問,為什麽會自控力不足?究其根本,就是沒有找到學習的源動力。

同學介紹,家長推薦,讓學業上遇到困難的小A和Kelly,後來都選擇了科橋學院,一個讀pre班,一個讀AS班。

在科橋學院,倆孩子又發生了什麽樣的變化呢?

2.學習還是需要有人push一把

緊張活潑”是Kelly同學對於在科橋學習氛圍的評價。在她看來,這裡的老師不僅認真負責,還有各種方法激勵學生努力學習,更可以把她“從一個快要脫軌的火車上給拽了回來”。

“只要夠努力,你就能拿A”

剛到科橋,Kelly就在選課上犯了難。當時科橋Pre年級開設的是數學、ESL、物理、化學、生物、經濟、中文七門科必修。而她之前學的是商科,害怕自己經濟沒基礎學不好,同時她對理論的知識接受能力不強,擔心自己經濟學不下來。

“首先,經濟這個學科的認可度高於商科。其次,無論哪一門課程,只要用心努力了,你可能拿不到A*,但A是完全可以用勤奮爭取到的。”學術校長沈星不斷鼓勵Kelly,也讓她明確了學習目標。

“沈校長告訴我要‘笨鳥先飛’,於是我開始尋找可以‘先飛’的學習方法,發現記筆記是最合適的。於是我把課件內容一個字一個字抄下來,然後再不斷的複習。”

或許這樣的辦法有點老套、死板,但卻是適合Kelly的,“有些老師會覺得我上課太活潑,但課後我會非常認真,經常一個人找一個角落,認認真真的整理筆記,有不懂的問題就死皮賴臉的纏著老師問明白。”在後來的周測中,她的成績一次比一次穩定,也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

“Pre一年下來,我做的各科習題作業加起來能碼到一米多高,筆記攢了12本。”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年下來,Kelly一共學習了七門課程,最後的IGCSE全球聯考拿到了6個A*和1個A(ESL)的好成績,成為了科橋學院Pre年級第一個拿到10萬元獎學金的孩子。

“大家都在認真聽講,我有什麽理由不呢?”

從9月份轉學過來,小C已經在科橋就讀半年了,習慣了學校裡不用手機,更習慣了認真學習:“雖然成績的提升還沒有那麽明顯,但和之前相比,心態很不一樣,以前覺得上學是浪費時間,現在我自己想學習了。”

在小C看來,學習更重要的是心態的調整,而push他“想學習”的動力是周邊的環境,當同學都在認真聽講,老師都在認真授課,潛移默化之中,他有了自己的學習方向。聽班上的老師說,他還是一個小有名氣的抖音博主,粉絲不老少。

阿駝:你未來有什麽專業規劃嗎?

小C:我喜歡音樂,自己也在玩抖音,但更想要學個踏實的專業。因為家裡有從商的背景,所以還是會偏商科,目標是俱樂部管理專業……未來很多工作都會被AI替代,還是想要學更多能力而並非技術吧!

阿駝:你的夢校是哪所呢?

小C:曾經是伯克利音樂學院,現在更想去曼徹斯特大學,因為這所學校的俱樂部管理專業很好。

3.普娃都是潛力尚未“激活”的好苗子

在科橋,小C和Kelly這樣的故事還真不少,到底是什麽魅力,讓這些轉學之前拿E和D的普娃,在這裡逐漸成長為全A牛娃呢?

筆者採訪了科橋學術校長沈星,在公眾眼裡,他是畢業於同濟大學的工科博士,發表過2篇美國科學檢索論文(SCI)和7篇美國工程檢索論文(EI),更是有著十餘年教學經驗的、國內首批國際課程老師;在孩子的眼裡,他不僅是推動學習的“主心骨”,更是Role Model(榜樣)。

“很多孩子在轉軌、轉校後不適應,問題出在哪兒?”

“說到底,還是匹配上出了問題。”

有學生能力和學校教學方式的不匹配,比如——

自控能力比較差,卻被放到了一個非常自由的學校;

要求很高想要衝“牛劍”,卻進了無法提供更多資源和個性化培養的學校;

英語底子較弱,卻選擇了純外教教學的學校等。

也有家長預期和現實差距的不匹配,不少家長說著想讓孩子快樂成長、減少壓力,骨子裡又希望孩子能衝名校,最後學校的教學品質、升學情況出來和預期不符,家長就容易焦慮。

因此,在國際化教育上,當家長和孩子掌握了教育的選擇權,更需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想清楚目標,再謹慎做出選擇。

“相比於其他國際化學校、國外的高中,科橋有什麽特點與優勢呢?”

相信大部分國際化學校都是力求做好兩件事:

幫助孩子找到目標

幫助孩子實現目標

科橋學院亦是如此,可能高師生比和教研優勢,讓我們可以做的更扎實一些吧。

“你學習的知識,不僅是有趣的,更是有用的”

去年11月份,我帶著AS年級的幾十名學生去了一趟同濟大學地震工程實驗室,這是國家級重點實驗室項目,供同濟大學和世界各國學者在此開展國際前沿課題的科學研究。我也曾在這裡做我的博士研究課題——橋梁抗震工程項目。

除了實驗室參訪,孩子們更是在現場科研人員的帶領下,靜距離觀摩了鋼筋楊式模量測量試驗,體驗理論結合實際去思考現實和應用。孩子們第一次感受剛被拉斷的鋼筋的溫度,觀察和思考為什麽要打磨鋼筋其中一段,螺紋對鋼筋有什麽作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有什麽優勢等等。

通過觀察、提問、交流、思考,孩子們逐漸發現,他們在課堂裡學的理論知識和科學、世界、生活貼的很近,不僅是考試需要的,更是可以改善人類生活的。

除了實驗室參訪,學校還會組織學生做企業參訪,去近距離觀察工廠流水線、了解企業組織架構、和企業高管做交流,從而對於商科、經濟學等文科、社科類課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將美式精髓融入A-Level教育

對於一所A-Level學校來說,如果你想要衝牛劍、G5,只要把考試準備好,分數刷出來,再做一些學術競賽就可以了。但我們希望從科橋出去的孩子,不僅懂學術,綜合能力也要強,也要汲取美式教育的優勢。

為了幫助孩子了解社會,我們利用假期,讓孩子自己組織活動,支教、徒步、鄉村調研,這些家庭條件不錯的孩子,懂得了換位思考,開始了解這個世界真正的樣子。

為了開拓孩子的思維,我們每個月有1-2期精英講堂,邀請海外大專院校的招生官,行業內的博士,教授,企業高管,名人大V來學校授課,進行思維碰撞,幫助孩子們提前了解、確認自己的專業,也為將來的職業規劃做好鋪墊。

為了鍛煉孩子的綜合能力,我們每天有一節活動課,學生可以在科創和演講二選一,“學術型”可以走數學、物理競賽,“領袖型”可以演講、辯論、做課外活動。

想要出成績,功夫在平時

“學術、學術還是學術。”英式教育強調學術為王,A-Level成績就是學校的守門員。提升考試成績,幫助孩子實現升學目標,科橋提倡“功夫在平時”。

精挑細選好老師上課,在課堂中啟發思維,讓孩子們愛上學習(筆者在科橋分別體驗了Pre年級生物課和藝術課,可以說是見過的師生氛圍最融洽的課堂之一);通過一到兩周一次的模考來“補差”,讓孩子們心中有一根弦,一方面,老師會根據測試的反饋情況,對“落伍”的學生做針對性的輔導;另一方面,孩子們可以自我檢驗和反思,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師資強+精細化管理+方法得當,這才做到了讓普娃變牛娃,讓差生變優生的提升。

在採訪的最後,筆者問沈校長“你們會和很多高中一樣挑選學生麽”?沈校長回答“我們當然也有自己的標準,但當孩子進來之後,我不會過多的過問孩子之前的成績,以往的成績不代表什麽,只要孩子的潛力被‘激活’,技能被‘點亮’,都是學習的好苗子。”

像今年拿到牛津面試offer的兩個孩子,都轉學自上海某雙語學校。在科橋,他們對於自己感興趣領域的執著、汲取知識的渴望等潛力都被發掘出來,學校和家長、學生緊密合作,選專業、準備“牛劍”附加考試與面試,調整申請文書等,幫助孩子一步一步實現目標。

相對於“衝牛劍”,更令人感動和激動的還是幫助普娃改變的過程。因為去牛劍,只是需要更多的專業指點,而改變普娃,卻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的真實的、溫暖的教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