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曾侯乙墓為何出現在湖北隨州?

很多人奇怪於隋朝的國號,隋文帝楊堅是怎麽想到硬生生造出“隋”這個字的。其實,楊堅創建的這個帝國,本來叫隨朝。楊堅在北周時期襲封父親楊忠的爵位——隨國公,稱帝後就定國號為隨。而且,楊堅本人曾當過隨州刺史,對“隨”還是很有感情的。可是,楊堅覺得“隨”字的“辶”旁不吉利,有離開之意。楊堅腦洞大開,去掉“辶”,改“隨”為“隋”。

隋朝國號源於“隨”,那麽,隨在哪?現在湖北省北部的隨州市,就是歷史上隨國的故地。 隨國的創立人是誰?如果你看過《封神演義》,應該不陌生,他就是南宮適。南宮適姓姬,是當時西岐國兩大元老之一,另一個是散宜生。南宮適官拜大將軍,為周武王伐紂統一天下立下汗馬功勞。西周大封功臣,南宮適就封在了“隨”。

從地理位置上看,隨國北邊是現在湖北省與河南省交界的桐柏山,南邊是漢水、長江。土地非常肥沃。隨國是西周時漢(水)東諸國中的比較大的國家,所謂“漢東之國,隨為大”。

作為漢東諸國最強的隨國,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為西周王朝監視南方不聽話的楚國。楚國向來不服西周,所以隨國帶著唐國、鄧國、鄖國等小國,作為西周王朝在南方的戰略屏障,阻止楚國勢力北上。隨州相傳是神農耕耨之處,被稱為“神農故裡”,隨州北面是桐柏山,西南面是大洪山,其間是丘陵坡地。夾在兩山之間的狹長平原,在商周時代,是通往南方的要道,軍事意義非常重大。

周室東遷以後,隨國成了楚人擴張的主要障礙。兩國之間經過數場戰爭,楚國逐漸強大,但也一口吃不下隨國,只能大眼瞪小眼地互相盯著。但是當楚國變強後,隨國根本無力阻止楚國。在混亂的春秋年代,隨國逐漸淪為楚國的附庸,反而成了楚國北上掠地的基地。到了戰國時期,諸國兼並日益慘烈,作為小國的隨國,無力改變命運,最終被楚國吃掉。

隨國的故事,其實是沒什麽好講的。接下來,咱們講另外一件你熟悉的事。

1978年,在隨國舊地,現在的湖北省隨州市境內,發現了曾侯乙墓,出土了稀世珍寶的曾侯乙編鍾。你會說,這是曾國,和隨國有什麽關係?太有關係了。

關於曾國,在春秋戰國的史料記載中,只有鄫國(繒國)的記載,這些記載中說的鄫國位於泗上地區,和魯國為鄰,春秋後期被莒國所滅,在現在的山東省境內。從地理上來看,鄫國和曾國不是一個概念。既然如此,曾侯怎麽會葬在隨國。而且從出土的文物上看,可知曾國國勢一度非常強盛。這麽一個有一定影響力的國家,怎麽不被史書記載?更離奇的是,已發現的隨國青銅器的銘文,寫的都是曾國。

學術界開始爭論,直到2010年。

這一年,距離原曾侯乙墓所在地約20公里處,隨州葉家山崗地,又在出土的曾侯輿編鍾上發現一段銘文,“伯適上通,左右文武;撻殷之命,撫定天下;王遣命南公,營宅汭土;君庀淮夷,臨有江夏。”這段話,是說曾侯輔佐周文王和武王,滅商後被派到南方監視南方諸國。這說的不正是南宮適嗎?最終,學術界確認,隨國和曾國,其實就是一國兩名。

隨國國君為何自稱曾侯,有學者進行了推測。周初南宮適被分封在隨州,但是當時這裡應該也稱為“曾”。這在當時是非常普遍的情況。南宮適也可以叫曾適,同時也是曾侯,這在當時各國中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後來不知道什麽原因,周王把南宮適的封地改名為隨,可是隨國國君對“曾”仍念念不忘,依然自稱曾侯。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