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寺院當家必知 | 金銀箔及使用方法

金屬作為顏色品種十分有限,在我國傳統繪畫材料中僅有金、銀色兩種,近代又有了銅箔,所謂金、銀色是以黃金、白銀為原料經過加工而製成的用於繪畫的顏色。它在我國繪畫中的應用具有悠久的歷史,《畫史》中記載:「戴逵觀音在余家,天男相,無髭,皆貼金。」但被廣泛地使用當首推唐朝。

唐代在我國歷史上是一個鼎盛的時期,安史之亂以前的一百多年中,國力強大,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物質豐富,疆域遼闊,聲威遠播四方,達到極盛時期。在這種社會環境中,為了表現樓閣建築的輝煌壯麗及歌舞昇平的盛世,畫家們得以充分發揮他們的藝術才能,創造了廣泛太空,這大概也是當時畫家喜歡用金色的原因之一吧。

目前,我們還沒有生產出比較理想的金色代用品,又因為黃金、白銀的價格昂貴,加之金箔的使用也確實有一定的技術要求,在這種情況下,藝術家在繪畫材料選用上,確實有一定程度的困難,這可能是畫家很少使用金、銀色的原因之一。事實上,更多的原因是很多的畫家對這類知識和技法了解和掌握有限。因此,我們在這裡單列一節做比較詳盡的介紹,使讀者對金、銀色有一個全面了解,希望不因暫時的物質條件等原因所限而使一些優秀的傳統繪畫技法失傳。

金箔、銀箔主要產地為蘇州,所以俗稱為「蘇赤」。「蘇赤」根據金的含量和色澤分為:紫赤、庫赤、大赤、田赤、選金和銀箔數種。現在我們使用的金箔多是南京市金陵金箔總廠生產的。

▲ 金、銀、銅箔

妙紫赤金:

是一種發紅色的金箔。

庫赤金:

為金的正色,比紫赤稍黃,又稱之為「九八金」,常用於泥金或貼金。

大赤金:

為黃偏冷的金色,又稱冷金,現稱為「三七金」。

田赤金:

發白微帶黃色,又稱為白金。

選金:

是用銀箔熏製而成的。

銀箔:

是用純銀加工而成的。

銅箔:

金箔的代用品。價格低廉,因其比金箔厚,用作貼箔,在技法掌握上,比較容易控制。也可以用作泥金的代用品,缺點是極易氧化,而產生綠色銅銹。

金、銀箔傳統的使用方法有:泥金、貼金、撒金、描金、撥金、雕金、白金、打金、魚子金、雨金及燒箔,等等。

(一)泥金法

泥金法又稱為煞近。泥金是將金、銀箔加工成可直接用於繪畫的金屬色,確切講是將金箔或銀箔在盤子中通過手指的力量和膠水的作用將其研磨成極細的粉末並依附在盤子之上。

泥金不僅在繪畫中有廣泛的應用,而且在佛教石刻造像、彩塑、工藝美術品中也有廣泛應用。它既可用以勾勒,又可大面積鋪染。甘肅敦煌、山西永樂宮、北京法海寺壁畫中有很多服飾、圖案都是用描金技法完成的,而任伯年《群仙祝壽圖》則是在泥金底的材料上完成的作品。

泥金前的準備工作必須充分,它包括準備材料和工具、設備:金箔或銀箔100-200張、黏度適中膠水(明膠或鹿膠)、乾淨的白色瓷盤(泥金的盤子要選薄厚適中、四五寸的盤子為宜,平面凹型且耐溫,使用前最好放入水中煮,以保證瓷盤在泥金過程中在火上加熱時不會發生裂紋)、熱水、加熱器(電磁爐最好,既安全又方便)及毛筆、自製的竹夾子、金箔儲存紙袋等。

程式如下:

第一步:將金箔小心的抖入紙兜中備用。

第二步:將瓷盤在電磁爐上烘烤加熱,瓷盤的溫度以不燙手為準。

第三布:往加熱的盤子中加入2-3滴膠水,將膠水輕輕地在盤子中均勻攤開,然後用中指粘一二張金箔放在盤中用中指輕輕研磨。開始時不要用力,輕輕研磨,金箔在膠水和手指作用下很快破碎,待金箔基本上研成比較細的粉末並粘在盤子上時,再放入一二張金箔進行研磨。這樣依次進行,膠的用量隨著金箔數量而增加,但是每次加膠以一兩滴為佳,手指的力量也隨著泥金的進度逐漸加大。

泥金時,手的力度要控制,開始輕輕用力,充分利用膠的黏合性能和手與盤子的摩擦力,使金箔破碎,用力過猛、過大金箔容易形成金餅、金片,不能形成粉末。但泥金不用力,泥出來的金就沒有金屬光澤,從而影響使用效果。因此,泥金時手指上的力度一定要大小適當,一般的規律是先輕厚重。

在泥金的過程中,盤子要始終保持一定的溫度,這也是在泥金時要注意的問題。保持盤子的溫度,可以增加手在盤中的運動阻力,加快泥金的速度。當手指在盤子上發澀,難以轉動,金色發暗,並且金箔已沒有片狀時,要用食指蘸一點兒清水滴在盤子中心,繼續用力研磨,研磨一段時間後,當金粉呈暗黃色又具有金屬光澤時,放入少許熱水,用中指從盤子的邊緣慢慢地撚向盤心,直到將金粉完全沉澱在盤子中心時,再在泥金盤中加滿熱水,輕輕撚均勻,進行沉澱。待金粉完全沉澱在盤子底後(沉澱時間大約要2-3小時),輕輕地將水倒出來,這時的水呈灰暗色。倒水時千萬不要太急,避免金粉隨水而流出,也可以用一條宣紙貼在泥金盤邊上慢慢將水引出來,然後再加熱水將泥金盤中的膠質及雜質除凈。一般地說,這一過程以泥金盤中水清為準,然後將盤子放在火上烤乾,第一遍泥金的工作便結束了。雖然,這時金箔已被研成金末,但還是達不到使用要求。

泥金一般要泥三遍。泥第二遍金時,方法基本上與第一遍是一樣的,先加膠水輕輕研磨,然後逐漸用力,隻不過後兩遍技術上比較好掌握。經過如此三次的處理,金箔已研磨成極細金粉了,使用時加入輕膠水就可以了。

泥金時,一定要注意保持工具的清潔,盤子和手在泥金之前一定要用肥皂水洗乾淨,膠水中不能有雜質,這樣泥出來的金才具有金屬的光亮質感。如果工具和手上沾有油汙,泥出來的金就會發黑、發暗,沒有光澤,甚至金箔會形成小小的顆粒而無法使用。

泥好的金同樣要保證其乾淨清潔,用過之後要及時用熱水出膠,烘乾,用乾淨的宣紙將盤子包好以防落上灰塵而影響使用效果。

▲ 泥金 王書傑

在我國歷代畫論中對泥金多有論述,鄒一桂《小山畫譜》:「泥金,金有青赤二種(青為大赤金,赤為庫赤金),具要真金。將飛金抖碟內,以兩指蘸濃膠磨之。提出膠而綉未出,則不能發亮。洗綉之法,以豬牙皂英子泡水沖入,置深杯內,文火烘之,翻滾刻置杯於地,而紙封其面,少頃揭開則膠定而去其墨水,如此洗烘三四次,則水白而金亮矣。」

《畫學淺說》:「乳金,先以素盞稍抹膠水,將枯撤金箔(去紙),以手蘸膠粘入,用第二指團團摩拓,待乾,粘碟上,再將清水滴許,榻開屢乾屢解,以極細為度,再用清水將指上及碟上一一洗凈,具置一碟中。以微火溫之,少頃金沉,將上黑色水盡行傾出,曬乾碟內好金,臨用時稍加極清薄膠水調之。不可多,多則金黑無光。又法,將肥皂核內(皂角)剝出白肉,溶化做膠,似便輕清。」

(二)描金法

所謂描金是「泥金」在繪畫作品中的應用,它使用得比較廣泛,其使用技法也較為簡單,在我國歷代繪畫作品及壁畫、佛教造像中是必不可少的顏色。明清時期的人物肖像,常用幾種金色進行裝飾描畫,北京法海寺壁畫中人物的服飾花紋圖案使用了大量的泥金進行描繪。

材料:泥好的金、膠水。

描金前首先將泥好的金加一二滴濃膠水,重新將金泥一遍,加水沉澱出膠,烘乾後,將盤子稍微傾斜,根據需要倒入一些淡膠水,或另備小碟放膠水,選用衣紋筆或葉筋筆,用筆尖蘸著膠水從盤子的一邊開始將金裹起,一次不要裹的太多,金太多,一是造成浪費,二是膠水粘力不夠,托裱時金色容易脫落,但是金裹得少則勾出的金線不圓潤流暢。這是一對矛盾,使用者要通過實踐,加以體會取得經驗才能逐步掌握。

需要注意的是泥金與礦物色在使用上有很大區別。使用礦物顏色時,顏色與膠水要調勻,還要不斷地攪動以免顏色沉澱不勻;泥金則要保持金與膠處於分離狀態,泥金永遠附於碟心,膠水浮於上,用筆蘸膠裹金,這樣金才能顯出金屬色特有的品質。如果膠與金相混,金則會變得暗淡無光,從而失去了金本身應有的光澤。

描金完成後,還要及時將泥金盤中的剩餘膠水和金色分離。出膠一是防止膠水時間長了變質;二是金粉長期和膠在一起,會慢慢地使金色變灰而失去光澤。及時出膠是為下一次使用提供方便。這一點同我們使用中國傳統礦物顏料的要求是一樣的。

出膠的方法是將熱水倒在盤子裡,用手指充分研磨使膠溶解在水中,經沉澱後將水倒出來,出膠的次數可根據盤中膠的剩餘量而定,一般來說,以三遍為宜,出膠後將泥金盤放在加熱器上烤乾,用紙將泥金盤包好,保持泥金盤的清潔,同時為下次使用提供方便。

(三)貼金法

古人雲「一兩黃金二畝田」,是說一兩黃金捶出的金箔可以覆蓋二畝田地的面積。在繪畫中用金,貼金箔是最節省的,古有「一貼二掃九泥金」之說,就是說泥金用量最多,貼金最省,而且還有很多技法都是在貼金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的,如撥金、雕金等。

貼金是根據作品的需要而進行的,貼金首先是根據載體物質的不同,選擇相應的黏合劑,但並不是所有載體物質一概使用膠礬水這一種黏合劑就可以達到所要求的效果。因此,在介紹貼金技法之前有必要先行介紹各種黏合劑的製作材料和製作方法。

1.

膠礬水的製作

材料:明膠或鹿膠(骨膠亦可)、明礬、水(50克膠、20克礬、800克水)。

製作方法:明膠適量放入容器內,先用溫水浸泡,待用溫水浸泡,待膠泡開後,將容器放入鍋中在文火上煮溶,將膠液中的雜誌過濾去掉,加入一定比例的礬水,攪拌均勻。貼金的膠礬水和繪畫用的膠礬水的配製比例有所不同,前者略濃用來貼金箔,後者稍淡用來固定顏色或礬紙、礬絹。如果說膠礬水的配比一定要給出數字的話,這也是僅供參考的比例,因為在貼金的過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沒有不變的公式,使用中有一定變化,但總體把握是寧可膠大,不可礬多。

2.

蒜膠的製作

材料:大蒜、冰糖、膠(明膠或鹿膠)。

製作方法:大蒜2-3頭,剝去皮,放入乳缽中,加入20-30克冰糖。用乳錘搗碎,研磨成泥狀,用紗布濾去渣子,加入5-6滴濃膠水,在乳缽中研磨,使膠水和大蒜、冰糖充分調勻,放入小瓶或小盆。

蒜膠最好是隨用隨製作,一次不要做得過多,特別是夏季氣象高溫悶熱,蒜膠非常容易變質,使其黏合度降低。蒜膠如果一次用不完,應及時將膠水裝入小瓶或其他容器,密封後放入冰箱中,以便延長使用時間。再次使用時要加熱。但是不能反覆加熱,蒜膠最多使用兩次,以便保證貼金的牢固度。

3.

金膠油

材料:清漆、桐油、銀硃(或章丹)、大小適中的玻璃板、牛角刀(油畫色調色刀亦可)。

製作方法:將玻璃板洗凈擦乾,先倒上一些桐油和銀硃,用調色刀從一邊平壓擀均,像調油畫色一樣充分調勻,然後加入一定比例的清漆、桐油就可以使用了(清漆和桐油的比例為1:4左右)。金膠油中,銀硃所起的作用是便於將金膠油刷均勻、完整,沒有遺漏,以保證金箔粘貼平整。

4.

貼金箔的操作程式及技法

金箔屬貴重物品,經過加工的金箔很薄,取金箔時要輕拿輕放,拿時不小心就會使金箔破裂。為了保護它,生產廠家將每一張金箔夾在兩張薄紙之間。因此,在貼箔前一定要對金箔進行一些必要的技術處理。

首先,將金箔襯紙用清水或植物油(凡士林亦可)輕輕打潮,使襯衫和金箔貼在一起,起到對金箔的保護作用。

其次,要對需貼金箔的牆壁或畫面進行清潔處理,去掉壁畫的灰塵;如果在顏色上貼金還要檢查顏色上的是否牢固,做膠礬處理。

貼金時,要用特製的竹夾子輕輕夾起金箔的一角,用另一隻手托起另一隻角,這時要連同上面的襯紙一同拿起,去掉下面的一張襯紙,慢慢地將金箔貼在畫面上,及時用羊毛筆、脫脂棉均勻按壓掃平,使金箔粘平粘牢,去掉上面襯紙,一張金箔就貼好了。注意千萬不要用手直接去拿金箔。

貼金一般是按先大後小一張一張地依次進行,隨帖隨按壓,用力一定要均勻。全部貼完後,要等金箔徹底乾透後用脫脂棉輕輕擦一遍,查看有沒有遺漏的地方,及時補貼,再在金箔上刷一二遍淡膠礬水就可以在金面上著色了。

在金箔上刷膠礬水,一方面,金箔上有一層油質,顏色不容易附著上,刷上膠礬水顏色就非常好上了;另一方面,刷上膠礬水對金箔還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在壁畫貼金用金膠油效果最好。因為壁畫是繪製在建築物上,多為粘土結構,又受周圍條件、自然環境的影響,溫度和濕度一年四季變化很大,這些對於繪畫的材料及其畫面的牢固強度都有很大的影響,而這種金膠油不受溫度、濕度變化的影響,而且能夠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滲透到牆體之中與牆體結合成一體,貼上的金箔牢固不脫落。又因為金膠油本身濃度高又有一定厚度,並有銀硃為襯色,更增加了金箔的光澤和厚重的感覺。

在壁畫上貼金,應先刷一兩遍淡膠礬水,待完全乾後刷兩層金膠油,金膠油刷的要均勻,膠的薄厚盡量保持一致。由於金膠油中含有銀硃的成分,呈紅色,刷勻還是比較容易的。金膠油刷好後等八成乾時就可以貼金了。

在絹或宣紙上貼金箔不能使用金膠油,要根據貼金的面積大小來選擇使用膠礬水或蒜膠。刷膠這道工序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選用哪一種黏合劑,都要將膠刷勻,不要有遺漏和出現飛白。

如果第一道工序沒有處理好,就會影響整個貼金的效果,進而影響以後的繪製及作品的壽命。

▲ 貼箔 吳守峰

蒜膠作為黏合劑用於貼金的面積較小,用作圖案花紋上效果非常好,操作起來也比較簡潔方便。方法是:先用毛筆蘸膠水把將要貼金的畫面塗勻,如果是圖案花紋就用毛筆尖蘸膠水像勾白描一樣,中鋒運筆,勾出的膠水要均勻,圓勁而有力。然後,根據貼金面積的大小,將金箔用竹夾裁成比實際貼金面積相應大一點,注意裁金箔時要連同上下襯紙一同裁。將裁好的金箔用手拿起一邊,之後用竹夾子從手端開始向上用力一捋,這時金箔在襯紙的作用下,呈弧形向上彎曲,然後小心地將下面的襯紙向後摺疊,露出金箔貼於畫面之上,隨貼金箔隨著將下面的襯紙後撤併稍微用力按壓金箔,把上面的襯紙拿掉,待完全乾後,用毛筆掃去多餘的金箔,用脫脂棉擦一擦,刷一二道淡膠礬水就可以著色了。如果貼金是為了點綴畫面並保持金箔光彩悅目的效果,只需刷一遍淡膠礬水。這道膠礬水的作用是保護金箔,增加金箔的黏結度並通過膠礬水的遮蓋能力將金箔的金屬光澤減弱,使畫面色調達到和諧統一的效果。

(四)撥金法

撥金是在貼金的基礎上進行的。將金箔貼好後,刷上一遍膠礬水,根據畫面的不同需要,塗上不同的顏色。用於撥金的顏色比較厚,以礦物質顏料效果最好。撥金的顏色不用膠,而是用雞蛋清作為顏色的黏合劑。用這種黏合劑來撥金,一是為了撥金時的操作方便且便於控制,它不像膠水那樣靠水分的蒸發,而蛋清本身具有一定的凝固作用;二是雞蛋清自身具有一定的光潔度,能使顏色保持純凈明亮的飽和度;三是可以根據需求,以竹竿為畫筆,刻畫出內涵豐富的線條。撥金又稱「開金堆彩」,比例為一份蛋清加兩份水,塗上顏色後,待其八成乾時,用自製粗細不同的竹籤,根據各種造型及圖案、花紋撥去貼在金箔上面的顏色,露出下面的金色來,有些像我們篆刻中白文的效果,顏色是凸起的,金線是凹下去的。顏色下面有金箔相襯托,金色的線條和各種凸起的顏色相呼應,益加顯出繪畫作品較高的藝術品位和富麗的色彩效果。

用雞蛋清作為顏色的黏合劑用於繪畫是一種古老的技法,在我國有著悠久的使用歷史,特別是在壁畫的製作上有更加廣泛的應用。這種技法在西方的繪畫歷史中也曾佔有一席之地(丹培拉繪畫)。

(五)雕金法

雕金同樣是在貼金的基礎上進行繪畫的一種技法。

它和撥金一樣,在畫面需要的部位貼上金箔,所不同的是撥金是先貼金箔後著色,而雕金是先著色後貼金,然後在金箔上進行雕刻。這種技法由於是將薄薄的金箔雕去而使下面的顏色顯露出來,因此,在貼金前就要在貼金的部位進行藝術處理。作者根據畫面色彩的需要塗上各種顏色,或者在金膠油中加上需要的各種顏色作為底色,將這種金膠油刷兩遍而使其有一定的厚度,以避免在後面的雕刻時刀法用力過深而傷畫或壁面。

貼金法如前。待金箔乾後,將畫稿列印在金箔上進行雕刻。畫稿是進行雕刻的依據,但並不需要它永久地留在金箔之上,因此,要以保持金箔的清潔光亮為第一,不要在金箔上用鉛筆或其他畫筆進行勾畫,畫稿要求先畫在另外一張紙上,所用的顏色是用清水調製畫成。將畫稿扣在金箔上,或用複寫紙將畫稿拷貝到金箔上。用特製的三角刀(雕刻刀亦可)將有線條的部分全部用刻刀把金箔刻去,從而形成了凹下去的是各種不同顏色的線條和凸起來的金色畫面。

雕金在技術上要注意的是雕刻時手上用力要均勻、平穩,深淺變化不宜太大,刻線不宜過深,深則將底色隨金一同刻去,達不到所要求的藝術效果。同時在雕刻時還要注意線條的流暢性、圓潤感,並且要和畫面上的線條保持一定的聯繫,使其和整體畫面達到有機的融合,從而形成一種特殊的藝術效果。

(六)瀝粉及瀝粉貼金

瀝粉是使用專用設備和專用材料對物象進行表現,它的工藝性強於繪畫性。我國傳統壁畫及裝飾性繪畫中有一定使用範疇,也是在工藝美術上被廣泛採用的特殊工藝技法。在以線為主要繪畫語言的形式中,中國傳統壁畫的繪製又多以勾線平塗為主,適當根據畫面需要,採取瀝粉的形式表現一部分繪畫內容並通過其點、線、面等不同的描繪,豐富了表現手法,利用它線條凸起於畫面、立體感強、粗獷厚重有力,具有很強的物象再現能力的特點,使畫面莊嚴而富於感染力。

材料:白土粉、立得粉(7:3的比例)、濃膠水和少量的桐油(現在我們在調製瀝粉時已不用桐油)。

工具:

▲ 瀝粉工具

1、粉桐子,它是由三部分組成:粉尖、粉筒、儲粉袋。

2、用於疏通粉尖的細鐵絲。

3、足刀。

由於瀝粉使用特製的工具以手的壓力擠出線條,其工作原理近似於製作生日蛋糕上劑奶油花,這對瀝粉粘稠度就要有一定要求,既不能太稀,又不能太稠。稀則擠壓出的線條難以成型,太稠則擠出的線條僵硬缺少變化,並且黏結牢度不強。所以,在調製瀝粉時,膠水及桐油的加入量要控制。一般的規律是在開始調製時,一次不要加入過多的膠水和桐油,用木棍充分攪動,不要形成顆粒或存有乾粉氣泡,然後逐漸加膠和桐油,直至調成粥狀。用木棍挑起一些瀝粉觀察它的粘稠度,當其形成自然下垂的線條而又沒有中斷的現象時,說明黏稠度最好。調製好的瀝粉要用濕布或塑料薄膜等保濕材料蓋好封嚴,以防起皮影響使用。

將調好的瀝粉裝入粉筒子裡,根據具體需要更換粉尖,用手擠壓出各種不同粗細的線條。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進行瀝粉之前對瀝粉工具的選擇是決定能否取得理想畫面效果不可缺少的程式。過去瀝粉工具受材料的限制,儲粉袋是用豬的膀胱,粉尖則選用大小不等的銅筆帽。現在可以利用的材料很多,我們可以根據條件隨時選擇一些材料做成粉桐子,諸如塑膠袋、橡膠管,甚至比較結實的紙都可以。但不管選擇什麼材料,使用者在操作前都要對其有一個了解、掌握其性能的階段,多做練習,做到得心應手,當瀝出的線條不滿意時,要在瀝粉未乾時用足刀颳去,否則也是難以取得滿意效果的。

▲ 瀝粉 崔福慶

在瀝粉上貼金,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濕貼的方法,就是在瀝粉要乾沒乾時,利用瀝粉本身的黏結力及時地貼上金箔;一種是乾貼法,是待瀝粉完全乾後,重新刷上膠礬水或金膠油進行貼金。第一種方法簡便,但由於瀝粉尚未完全定型,貼金時手壓金箔的力量掌握不好容易破壞線條的美感,或者由於作者經驗不足使金箔的黏結牢度不強,造成金箔的脫落。第二種方法是增加了一道上膠的工序,延長了瀝粉貼金的時間,但工作節奏可以根據作者的時間從容安排,而且瀝粉的線條已經定型,貼出來的金較為飽滿圓潤。

▲ 瀝粉貼金 王書傑

近幾年教學中,在瀝粉材料的選擇上,除了白土粉和立得粉外,我們還嘗試著往裡加一定比例的麵粉,而減去了桐油,以增加瀝粉的柔潤性,瀝出來的線條同樣達到了流暢、優美、圓潤的效果。

(七)撒金、掃金法

撒金、掃金技法,可以說在金箔使用上是最為簡單易行的了。它們需要的工具也是最簡單的。一個竹筒或一個易拉罐,去掉兩頭做成一個圓筒,再根據撒金的需求,準備網眼大小不同的金屬網(鐵紗即可)、一支毛筆,就可以開始工作了。

▲ 撒金工具

製作方法:把將要撒金的畫面用膠礬水刷一兩遍,膠礬水要刷均勻,刷夠,一般情況下所刷膠礬水的面積要稍大於撒金的畫面。刷完膠後,用潔凈的宣紙蓋上不需撒金的畫面,根據作品所要求的金片大小,選擇合適的金屬網固定在易拉罐的一端,將金箔放進易拉罐中,用毛筆來回在罐中掃金箔,金箔隨之而落在畫面上。撒金時一次不要放入太多的金箔,每次以2-3張為好,這樣既節約金箔,又能控制畫面效果。也可以先將金箔按需要切碎,再放入罐中,以筆桿輕輕敲擊罐壁,金箔就會隨著敲擊產生的振東而散落在畫面上。

撒完金以後,等膠礬水稍乾,用宣紙摁壓,將金箔牢固地粘在畫面上,拿去宣紙,待膠水徹底乾後,用脫脂棉或毛筆仔細地將沒有粘上的金粉擦去,撒金的工作就結束了。也可以再刷一遍淡膠礬水,以增加金粉的黏結度。如果第一遍撒金的效果不理想,還可以撒第二遍,但撒金不能重複多次,因為膠礬水有一定的覆蓋力,每撒一遍金,就要刷一遍膠礬水,會使先後不同撒上去的金色不統一而影響畫面效果。

(八)燒箔

燒箔,通常是針對銀箔和銅箔而言。一種是用硫磺布加熱燒箔,一種是用電熨鬥燒箔,然後貼繪畫。

▲ 燒箔

上面講述了金箔的各種用法,雖然金箔的用法很多,具體的操作技法不同,其畫面效果也不盡相同,但總體來講主要是泥金及貼金這兩種,其他的使用技法不過是從這兩種衍生而出的。對於剛剛接觸箔的使用者來講,銅箔是很好的學習材料,它的價格非常便宜,每張在人民幣0.2元左右,而且銅箔比金箔厚,不易破碎,為初學者在貼金箔技法的掌握上創造了條件。只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再了解掌握了金箔的性能特點,對金箔的使用及技法的延伸,就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文章節選自《中國傳統繪畫材料技法》,版權歸原作者王書傑所有,此處僅做學習交流使用,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聲明:

○ 本文為網路採集文章,由玉泉禪寺編校發布,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聲明。

○ 版權歸創作人所有,我們尊重著作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如涉及版權爭議,請著作權人告知我方刪除,謝謝。

-yuquanchansi

天台祖庭 智者道場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