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崇禎既然認為袁崇煥殺毛文龍不對,他為何又不給毛文龍平反

確實很奇怪,崇禎皇帝用那麽殘忍的凌遲之刑,殺了袁崇煥。崇禎殺袁崇煥,其中一條重要理由就是袁崇煥殺了毛文龍。既然袁崇煥殺毛文龍是不對的。那麽,崇禎皇帝誅殺袁崇煥的時候,就應該給毛文龍平反。但是崇禎為什麽卻不給毛文龍平反呢?

崇禎本來是沒有機會當皇帝的,正因為是沒有機會當皇帝的,所以也沒有人曲意討好他。因此,他對當時明朝在人事方面的積弊,看的應該是非常清楚。在他看來,當時在人事方面的積弊主要有三點:

一是魏忠賢專權。他的哥哥朱由校醉心於木工活,對政務沒有興趣,朝廷大小事情都交給了魏忠賢。所以魏忠賢是首惡,只有先除掉魏忠賢,才能端正朝綱。

二是皇帝沒有威信。大臣們大將們都不把皇帝放在眼裡,朝廷失去了威望,對大臣大將沒有震懾力和約束力。

三是大臣們大將們朋黨之爭。明朝末年有非常多的朋黨,有閹黨,還有東林黨。這些朋黨互相拆台,爭吵不休。做事情不是以朝廷大局為重,而是考慮小集團的利益。

對於這三點人事方面的積弊,在崇禎皇帝看來,最重要的是前兩點,也就是魏忠賢專權和皇帝沒有威信。至於大臣們之間的朋黨之爭,他倒是覺得這個不算什麽。只要大臣們在朋黨之爭的時候,是圍繞皇帝這樣一個中心來競爭。也就是說,大家都爭著討好皇帝,怕別人把皇帝給討好了得利。這也不算什麽,朋黨之爭的結果,只能是皇權更集中,皇帝的威望更高。

在他看來,袁崇煥殺毛文龍,恰恰就是朋黨之爭的表現。

皇帝顯然是沒有辦法處理朋黨之爭的。因為你不能說誰對誰不對。你要是說了誰對,那你就站在他那個朋黨那一邊。這樣一來,又可能造成新的專權。最好的辦法就是模凌兩可,這樣朋黨雙方,就可以保持一種力量的平衡。

袁崇煥殺了毛文龍這件事,不管毛文龍是對的還是錯的,是不是該殺,卻已經足夠地震驚崇禎皇帝了。因為這意味著,袁崇煥的權力可能變得非常大。也就是說,當崇禎皇帝聽到袁崇煥殺毛文龍那一刻起,他其實就動了要殺袁崇煥的念頭。隻不過袁崇煥重兵在握,又身在外地。所以他只能暫時穩住他,肯定他。

當後金進攻北京城,袁崇煥終於回來防守的時候,崇禎皇帝的機會就來了。所以有大臣在這個時候彈劾袁崇煥,他也就順勢而下,趁機把袁崇煥抓捕處決。

崇禎皇帝抓捕處決袁崇煥以後,他當然不能夠給毛文龍平反。

因為如果給毛文龍平反,一來,必然是毛文龍那一方的勢力變大。要知道,毛文龍雖然被袁崇煥給殺掉了,但是毛文龍身後的勢力還是非常強大的。毛文龍的部下們還掌握著大量兵權,朝中也還有勢力。

二來,如果給毛文龍平反了,那就給大臣們傳遞了一個錯誤的資訊,就是袁崇煥殺毛文龍是殺錯了。這個資訊還意味著,如果毛文龍真的有罪,那麽袁崇煥就殺對了。崇禎當然不想表達這樣一個觀點。他想表達的是:毛文龍不管是對是錯,都不應該由袁崇煥來殺,應該由我皇帝自己來殺。我處決袁崇煥,就是因為他擅自作威作福,不把皇帝看在眼裡。

所以基於這樣的考慮,崇禎皇帝就算是殺掉了袁崇煥,也不會給毛文龍平反。這應該是崇禎皇帝的一種“馭臣術”。

可惜的是,崇禎皇帝的這個“馭臣術”效果並不好,畢竟當時國難當頭,最重要的是,需要有能力的人來抵禦外族的入侵,而不是表現對皇帝的忠誠。後來,崇禎皇帝殺了很多人,通過這種方式來立威,獲得大臣們的忠誠,但是他並沒有拯救大明江山。

(參考資料:《明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