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日本、法國、香港的城市文化綜合體怎麽做?

每座城市,都需要城市客廳,承載城市的歷史與文化;每座城市,都需要文化太空,承載市民的交往與互動。城市文化綜合體將商業服務、公共文化服務、文化產業融為一體,從文化視角對多樣化的城市綜合體作出新的詮釋。那麽,日本、香港、法國等經濟發達的國家如何提升城市文化綜合體的“自我修養”?

一、六本木新城:舊城改造典範

六本木新城(ROPPONGI HILLS)位於東京港區六本木,總建築面積78萬平方米,歷經17年完成建設,是一座集辦公、住宅、商業設施、文化設施、酒店、豪華影院和廣播中心為一身的綜合。具有居住、工作、遊玩、休憩、學習和創造等多項功能。是日本國內都市再開發計劃中規模最大、歷時最長的城市文化綜合體項目,也是亞洲目前最成功的舊城改造典範,同時在城市文化綜合體的整體環境設計上提供了良好范例。

1、豐富的文化項目和設施集聚人氣

六本木新城是一個藝術和創意相融合的都市太空,內有美術館、電影院、購物街、美食城等各種文化娛樂設施。最具代表性的有半開放的朝日電視台,它是六本木新城中一個活躍的文化因素,而位於森塔最頂部的森藝術中心則是六本木新城精神的象徵。此外,東京都市觀景、六本木新城俱樂部、六本木學術中心、森藝術中心畫廊、六本木新城露天廣場、六本木新城TOHO影城等也是六本木新城的重要文化項目,為周邊的居民和上班族提供了完善的文化服務以及多樣化的文化產品。

2、開展活動,豐富遊客體驗性 

六本木新城具有全年度的行銷推廣計劃,每一季度舉辦不同的主題活動,並提前公布下個月的活動計劃,以吸引公眾參與。比如六本木新城內的部分大樓屋頂設有庭園,人們可以在其中的稻田插秧、割稻、脫谷、搗年糕等。每年都有日本各個縣的大米品牌來讚助,希望通過活動來進行推廣和宣傳。

3、注重公共藝術氛圍的營造

良好的藝術文化與休憩設施,是六本木新城生活圈的一個訴求重點。六本木新城結合了良好的藝術規劃與開放太空設計,將整體太空塑造得更加藝術化和人性化,除了8處公共藝術特區外,還有12件裝置藝術“街道設施”遍布於各角落。林蔭道兩旁的裝置藝術作品不但具有休憩座椅的功能,且每一件都是由知名藝術家創作的,表達各類型設計理念。這些配合整體開放太空的景觀系統,成為六本木新城街道景觀構成的重要元素。

二、蓬皮杜國家藝術中心:打破傳統

蓬皮杜國家藝術中心的出現是源於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第二任總統蓬皮杜的一句話:“我熱切希望巴黎有一座文化中心。它既是博物館,又是創作中心,其中並列著造型藝術、電影、書籍和視聽藝術。”但是在建造之初,蓬皮杜藝術中心因為大膽前衛的設計而備受質疑,成為街頭巷尾的笑料或是嘲諷對象。但是,時至今日我們不禁好奇蓬皮杜中心究竟有何魅力?為何幾十年來,即使飽受質疑卻依然屹立在巴黎舊城區的中心。

蓬皮杜國家藝術和文化中心坐落於法國首都巴黎拉丁區北側、塞納河右岸的博堡大街的現代藝術博物館,整座建築佔地7500平方米,建築面積共10萬平方米,南北長168米,寬60米,高42米,分為6層。整座建築共分為工業設計中心、公共情報圖書館、現代藝術博物館以及音樂與聲樂研究中心四大部分。供成人參觀、學習,並從事研究。與此同時,"中心"還專門設定了兩個兒童樂園。以培養孩子們的興趣和智力,幫助孩子們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建築南面小廣場的地下有音樂和聲學研究所。

1、打破傳統,革新文化傳播與消費場所的風格

蓬皮杜中心的造型打破了文化建築的常規設計,放在浪漫古典的巴黎建築當中顯得突兀而又不協調。但巴黎是一座將古典與現代完美融合的城市,它具有強大的包容力和想象力,就如貝聿銘的玻璃金字塔放在古典的盧浮宮前,當時無論覺得是多麽不協調、多麽的違和,最終還是被接納,並津津樂道。浪漫包容而又充滿好奇的巴黎市民們還是從四面八方湧來,進入這個鋼架林立、管道縱橫的文化工場。由螺母、螺栓外加各類彩色管道構成的這個貌似粗魯、霸道的龐然怪物,極富感染力,隨即在全球建築界刮起一股“高技風格”旋風。

2、現代藝術收藏的“萬花筒”,專業特點顯著

蓬皮杜藝術中心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國家現代藝術博物館,開館時有3000件館藏,包括亨利?馬蒂斯、喬治?布拉克、巴勃羅?畢加索等藝術家的傑作。如今,蓬皮杜藝術中心已成為世界上館藏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目前收藏的作品多達10萬餘件,涵蓋了來自全球90多個國家、6400多位藝術家的作品,尤其在現當代藝術部分的藏品數量堪稱歐洲之最。不僅如此,蓬皮杜藝術中心在某些藝術家作品的收藏數量上也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如杜尚、康定斯基、賈科梅蒂等。

在展覽方針上,蓬皮杜藝術中心一貫強調藝術與社會的關係、傾向於引發思考和爭論。1989年的“大地魔術師”展覽(Les Magiciens de la Terre)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展覽直接向當時的西方文化中心論提出了質疑和批判,至今被公認為是最重要的當代藝術展覽之一。可見,成功的城市文化綜合體,除了承擔著文化服務、文化傳播和文化消費的功能,正向的社會影響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阿爾夫雷多·雅爾1989年的參展作品《地理》

3、文化與商業融合,創新運營機制

蓬皮杜國家文化藝術中心在運營過程中將商業和文化深度融合,使得中心的收入日趨多元化。其收益主要分為以下四個部分,第一是商業運營收入,主要來源於中心內部的衍生品專賣店、咖啡館、報刊亭以及餐廳等。第二部分是門票收入,這是中心收益的重要組成部分,從2006到2016年十年間,蓬皮杜國家文化藝術中心的門票從5.5歐元上漲到14歐元。第三部分是藏品出借收入,中心內的國家現代藝術博物館的藏品豐富,尤其是館藏的現代藝術品在世界上享有盛譽,優質藏品的外借和租賃費用也十分可觀。第四部分是海外分館的收入,法國、馬拉加、上海等三個分館,當地政府每年固定向蓬皮杜交納150萬到170萬歐元的費用來建設藝術太空。

西九龍文化區:未來香港文化新名片

西九文化區是1998年時任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在《施政報告》中宣布的大型發展計劃,包括於西九龍填海區臨海地段興建一系列世界級的文化設施,是集文化、藝術、潮流、消費及大眾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文化娛樂場所,核心設施為劇院綜合大樓、演藝場館、博物館群及廣場等。西九文化區面積達40公頃,正發展為香港一個糅合地方與傳統特色,並加入國際元素的世界級綜合文化藝術區。

1、區位優勢明顯

西九文化區坐落於面積四十公頃的填海土地上,這裡是維多利亞港最後一塊人工填海區,它就像一顆未經打磨的鑽石般,炙手可熱。香港媒體曾以“得西九,得天下”之說來形容它的戰略位置。此外,廣深港高鐵即將開通了,這一高鐵使得香港將進入國家近3萬公里的高鐵網。建成後,從深圳到香港只需要15分鐘,從廣州直達只要48分鐘,北京到香港也只需要9小時……更為關鍵的是,香港唯一的車站就設於西九文化區。使得旅客們走出車站,不僅可以領略到維多利亞港的美景,更可以在西九文化區裡欣賞到全年無休的世界級展覽、演出及戲曲盛會。

2、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先行

粵劇是香港第一個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項目。申遺成功後,香港政府對粵劇又給予了很多不同的支持。一個很有說服力的例子,就是在香港這個國際化大都市裡,特區政府在西九龍這一堪稱大手筆的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方案中,把戲曲放在了最優先考慮的位置。戲曲中心不僅將是第一個建成並投入使用的藝術演出設施,同時位置也是最佳,鄰近地鐵口,直通高鐵站。在整個文化區塊內,也是最靠近城市中心商業區。

3、整合資源,打造香港文化中心

按照規劃,西九文化區最重要的兩座博物館將分別於2019和2022年完工。其中,預計2019年完工的M+博物館獲得了瑞士著名藏家烏利·希克捐贈的1463件中國當代藝術作品,作為M+博物館的永久藏品。而香港故宮建成後,7600平方米展廳中將會輪流展示來自故宮博物院的珍品。有了博物館做依托,中國香港作為全球第二大藝術品交易市場,西九文化區在文化資源的挖掘和整合上極具潛力。這兩座重量級的博物館還只是西九文化區的冰山一角。在表演藝術方面,西九文化區也有著遠大目標。在規劃中,西九文化區將建設戲曲中心、演藝綜合劇場、自由太空等多個表演太空。同時,在藝術公園中心地帶,西九文化區設立了戶外的自由太空,定期邀請街頭藝術團體來此表演。

4、在質疑中前行的“西九龍文化區”

西九龍文化區項目背後的商業價值,一直都是反對者攻擊的關鍵。香港立法會議員何秀蘭多次批評西九龍文化區項目,在接受記者專訪時她表示:“我擔心的是,這個文化區說到底只是一個經濟發展計劃,到最後區裡面有很多住宅的、商業的建築物,變成一個地產項目,文化在裡面只是一個裝飾品。”。城市文化綜合體的文化內涵和商業價值是否成正比,歷來是其爭論的核心。

參考來源:

搜狐網,《都市再開發計劃-日本六本木新城設計案例分析》

新浪部落格,《巴黎文化工廠——蓬皮杜國家藝術中心》

人民網,《西九龍文化區是香港戰略性投資》

END

責 編 | 侯雪彤

美 編 | 侯雪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