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蔣勳:生命最重要的不是“有”,是“無”

作者簡介

蔣勳﹙1947年-﹚,台灣知名畫家、詩人與作家。福建長樂人。生於古都西安,成長於台灣。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現任《聯合文學》社社長。其文筆清麗流暢,說理明白無礙,兼具感性與理性之美,有小說、散文、藝術史、美學論述作品數十種,並多次舉辦畫展,深獲各界好評。

教育不是在教書,事實上這是一份救人的工作。

當我讓孩子畫了自畫像,聽他們講述自己的故事而痛哭流涕的時候,我真的覺得這是一份救人的工作。你沒有辦法想象他們內心裡會有這麽多的事情,這麽的嚴重,因為他們講出來了,因為他們哭了,他不會走錯路。

有的孩子告訴我,只要能不回家,他一定不要回家。這句話如果讓他的父母聽見了,一定會嚇一跳。

事實上,這群孩子的父母正好是在台灣經濟起飛的那一代,當他們在努力創造經濟奇跡時,對於孩子卻疏忽了關懷。所以這些孩子不是為反叛而反叛,他們是在反叛某一種程度的冷漠與疏離。

很多父母與教師真的忽略了一件事,他們所教育的對象不是一個物品,是一個人。你的任何舉動,都可能對孩子的一生產生極大的影響。你的一點點關心,也會改變孩子的一生。

就像那次自畫像的活動結束後,學生們抱頭痛哭,我走過去揉揉他們的肩膀,我相信他們會感受到。

我不知道為什麽我們的社會會忙成這樣子,沒有時間停下來傾聽孩子的心事,沒有時間揉揉孩子的肩膀。

最讓我驚訝的一次是我在大學擔任系主任的時候,一個女學生不見了,一個星期都沒有來上課,我打電話給她媽媽,她說:“我生意好忙耶,我把小孩交到你們學校,就是你們要負責,你們還要問我?”

我聽了真的嚇一大跳。

我的父母不是這樣的父母,他們是不必等學校老師通知,就常常跟學校保持聯絡的。所以我不懂現在的父母,為什麽七天不見孩子,還能忙著做生意?

我們今天面對一個長期以來不被注意、被忽略的課題,這個“果”已經顯現在報紙上那些觸目驚心的事件中了。我們衝得太快,沒有辦法ー下子刹車,但可以慢慢地、一點一滴地去做,讓物質的東西少一點,讓心靈的空間大一點。

老子一直在講“空”,他說我們之所以能用杯子喝水,因為杯子是空的;我們能住在房子裡,也因為房子有空的部分。最重要的不是“有”,是“無”。

如果你的心被物質塞滿了,最後對物質也不會有感覺。就好像一個吃得很飽的人,對食物不會感興趣;而肚子餓很久的人,他在品嚐食物的時候,就會得到好大的滿足與快樂。

當一個孩子要什麽就有什麽的時候、最後他會非常不快樂,即使是殺人他都沒有感覺,他已經被物質塞滿了,他要的東西從來沒有得不到,所以他很痛苦,這種痛苦是他的父母無法了解的。

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定位。

人有時候也很奇怪,會倚靠外在的東西、讓自己有信心。

如說我小時候,大部分的孩子經濟條件不好,營養也不好。但有個同學長得特別高大、壯碩,他走起路來就虎虎生風,特別有信心。

人類的文明很有趣,慢慢發展下來,你會發現,人可以有各種不同的方式使自己有信心,但前提是要有一個比較成熱、比較豐富的文化支持。

譬如說我雖然很矮,可是我在另一方面很高大、可能是在心靈方面,或者精神方面,或者有某一方面特殊技能。我很期盼有這樣的一種社會,這樣的文化出現,讓每一個人有他自己不同的價值。

我們的社會的確已經在走向多元,舉例來說,現在有很多地方都要求“無障礙空間”的設計。我小時候哪裡有這種東西?殘廢就殘廢嘛。可是我們現在也不用這樣的稱呼了,因為他並沒有廢。

這不只是一個名稱的改變,而是人們重新思考,過去所做的判斷對不對?過去的殘就是廢,就是沒有用的人,但現在發現他不是,他可能有其他很強的能力可以發展出來。

我想這就是多元社會一個最大的基礎,人不是被製化的。

製化,就像我們前面提到的,用英文分數、數學分數就決定這個學生好或不好。不把人製化,才能讓人身上的其他元素有機會被發現,豐富他的自信。

我們的社會是慢慢地往這一個方向在走,但同時有一些干擾、例如重商主義、唯利是圖的價值觀,又會讓多元趨向單一。單一化之後、就會出現這樣的聲音:“考上大學有什麽用,歌手接ー個廣告就有數百萬入口袋,那才實在。”

所以,價值的單一化,是我們所擔心的。

一個成熟的社會,應該是每一個角色都有他自己的定位,有他不同的定位過程,每個人都能夠滿足於他所扮演的角色。這個觀念在歐洲一些先進國家已經發展得很成熟,他們長期以來重視生命的價值,所以他們的自信,不是建立在與別人的比較上。

一味地跟別人比,遲早都會走向物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