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浙江衛視獨家專訪總導演陳曉卿,《風味人間》周日晚開席

1《風味人間》總導演陳曉卿.jpg


《舌尖上的中國》第1、2季總導演陳曉卿全新力作——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即將於10月28日即本周日的21:15在浙江衛視與觀眾見面。該片共八集,分別為山海之間、滾滾紅塵、落地生根、肴變萬千、香料歧途、江湖夜雨、萬家燈火和風味之旅。近日,在第一集的看片會上,陳曉卿總導演接受了浙江衛視記者的獨家專訪。



2西班牙火腿.jpg

 

中外美食竟有“不謀而合”  微觀攝影讓味道看得見

 

《風味人間》的拍攝足跡遍布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僅第一集《山海之間》中,就出現13個國家和地區的大約20多種特色美食,看得人饑腸轆轆、垂涎欲滴。《風味人間》不僅記錄下了各種食材的流變、各種佳肴的製作過程,更令人拍案叫絕地發現相隔萬裡的東西方美食竟有如此相似的“不謀而合”,比如中國黃土高原的洋芋攪團與法國的瀑布土豆泥。總導演陳曉卿說他在思考一個問題:“我們吃臭豆腐,他們吃臭奶酪,同樣吃臭的人之間有哪些惺惺相惜的地方?又有哪些水火不容的地方?”他坦言自己的下一個作品也許就要致力於這個發現,做一場“國內國外的美食對對碰”。


3大煮乾絲.jpg



《風味人間》從東方到西方,從高山到大海,從城市到鄉野,不僅以廣闊的視野尋找美食的蹤跡,還把探尋的目光觸及到食物的細微變化之中,而微觀攝影技術的運用讓陳曉卿導演如虎添翼。比如馬肉如何在極端嚴寒的條件下迅速凍結保鮮,在顯微鏡下的變化竟是如此美妙絕倫,讓觀眾直觀地看見那味道的凝結。陳曉卿開心地說:“與美麗科學團隊相遇是一次巧合,結交了這樣優秀的微觀攝影團隊,圓滿了我的想法,強者與強者的聯合,才能打破常規,將畫面拍攝得更具層次和夢幻,讓觀眾能夠有幸地看到“味覺”的長成,從一個全新的角度欣賞美食。”他甚至幽默地說:“與我合作,他們吃虧了,因為他們只能成為我作品的一部分。”

 

花費五天只為等魚 吃苦不過是趣味談資

 

一個勇敢的年輕漁民,手握魚叉,站在叉漁船的船頭,寒風凜冽,小船在狂風巨浪的大海中逆浪而行,開足馬力,上下劇烈顛簸著追逐一條旗魚……這是《風味人間》第一集《山海之間》中的一個片段,鏡頭在海面上下切換,觀看的人們無一不摒心靜氣、目不轉睛。陳曉卿介紹說:“我們把攝影機綁在兩條船之間連接的架子上,插進海裡,為了等這條旗魚的出現,攝製組足足等了五天,這五天,還必須全程開機,全神貫注,誰知道旗魚什麽時候會出現?”而五天拍攝積累的大量素材,經過剪輯,在正片裡呈現的卻僅僅是短短幾十秒。


4熏馬肉馬腸.jpg



類似這樣的艱辛在《風味人間》長達一年半的拍攝過程中可謂常態,比如在哈薩克的冬牧場,夜間室外零下三四十度,沒有任何取暖設備,整個攝製組只能帶著高山睡袋在車裡睡覺,就這樣熬過了十天。陳曉卿侃侃而談這些時總是神情輕鬆快樂,仿佛所有吃過的苦都不過是一段段趣味小插曲。當記者問起這是不是攝製過程中最困難的事時,他略帶嚴肅地說道:“我特別不喜歡說拍紀錄片困難這個事,拍紀錄片本來就是一個挺難的事,如果說沒有困難那還拍什麽紀錄片,而且它跟節目的好壞也關聯不大,只能作為一個談資”。

 

不是我們賦予食物文化  而是食物本身就自帶文化

 

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呈現給觀眾的當然不僅僅是異彩紛呈的美食盛宴,在一道道美味佳肴的背後,還有人們對於食物的深厚感情,各地域飲食文化的相互交融與碰撞,以及人類為獲取這自然賜予而煥發出的強大的精神力量。很多人以為,陳曉卿導演熱衷於拍美食,是為了以食物為介質,去講述不同地域的文化差異,賦予食物以人文的內涵。在採訪中,陳曉卿導演對這種看法作出了回應,他說:“正好相反,不是我們賦予食物文化,而是食物本身就自帶著文化,人們的許多生活印記都可以從食物中得到答案。比如小麥,往西傳,遇到了火,變成了披薩麵包,往東傳,遇到了水,變成了饅頭面條。東西方文化如此水火不容,可能就是和小麥的那次‘分手’有很大關係。所以食物是所有人類文化的起點”。   


5法國瀑布土豆泥.jpg

6荷蘭艾瑟爾湖中華絨螯蟹.jpg.jpg


7阿勒泰大尾羊大盤肉.jpg


訪問的最後,浙江衛視記者問陳導:“您拍攝了那麽多美食,最喜愛的是什麽?”他笑著回答說:“只要是好吃的,我都喜歡。”陳曉卿導演究竟都喜歡哪些好吃的?讓我們在10月28日,也就是本周日的21點15分,守候在電視機前,浙江衛視《風味人間》,將帶我們一起走進美食達人陳曉卿的美麗世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