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越來越多的上癮症,要戒嗎?


?

文/鍾 丹

讓人慾罷不能的快樂素

科學家發現,人腦中會分泌多種能讓人感到快樂、安全和成就感的物質,這些物質統稱為快樂素(Happiness Hormone),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有四種:產生快感的多巴胺,帶來激情的去甲腎上腺素,負責取樂和鎮痛的內啡肽,還有協助我們戰勝困難的催產素。

通常情況下,快樂素釋放水準很低,維持我們心情平靜。只有當我們完成了預設目標,作為獎勵,大腦才會增加快樂素的分泌,讓人感受到滿足和成功的喜悅。達成目標的難易程度與最終成功時快樂素分泌的多少呈正相關。這一反饋機制強化了那些能促進快樂素產生的行為,從而使得我們願意堅持完成艱巨的任務。這是進化上的巨大飛躍,使人類能堅持從事長期、有計劃的活動,更好地適應環境。

但它的副作用,就是人類能夠掌握利用藥物或另類刺激來「偷取」快樂素的方法——香煙、酒精、毒品、遊戲、網路,它們讓人慾罷不能的機制,都是通過促進快樂素的大量釋放來讓人感到愉悅,但也讓身體再也不能從正常生活中獲得同樣水準的快樂素,從而感到空虛、失落,甚至出現頭痛、腹瀉、痙攣、驚厥等身體上的不適,「癮」就形成了。

最可怕的癮—毒癮

毒品中的致癮物質能促進大腦邊緣系統的伏隔核區域和額葉前部皮層內多巴胺的分泌,會令人產生強烈的生理和心理滿足感。吸毒者一旦嘗試過其間滋味,就會對毒品欲罷不能,要了還想要。實際上,控制另外兩種神經遞質——血清素和去甲腎上腺素——之間平衡的調節系統也有可能參與到這項罪行中。

正常情況下,中縫背核和藍斑能通過血清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對多巴胺分泌進行調節,而致癮物質對這兩處有強大的影響效果,從而過度刺激大腦決策中心額葉前部皮層,並促使多巴胺分泌增加,結果導致「癮」的產生。

「戒不掉」的癮—尼古丁上癮

一根小小的煙草帶給大腦一陣欣然的愉悅,於是很多人將這種愉悅和吞雲吐霧聯繫起來。尼古丁被吸入肺部,隨著循環的血液進入大腦,特定的受體感受到這種刺激,釋放到獎賞迴路更多的多巴胺,令人產生快感。當這種刺激不斷重複,經年累月,會改變大腦中這些受體的表達和分布,使得吸煙者從單純地喜歡這種雲霧般的感覺,變成需要這種感覺,從此就產生了依賴。

最易被忽視的癮—藥物成癮

可待因是一種常用的止咳藥,它其實是嗎啡經過結構改造的產物,從化學結構上看,它隻比嗎啡多一個甲基。經過這樣的改造之後,可待因止咳的作用變得更強。在體內,約有10%的可待因會代謝轉化為嗎啡,因此雖然止痛和成癮性較弱,但它依然可以導致成癮。而且由於止咳藥水比嗎啡本身更容易獲得,所以可待因反而會成為比較常見的導致濫用的藥物。

濫用止咳藥水主要的危害就是造成藥物依賴,並帶來一系列戒斷癥狀,包括哈欠、散瞳、流淚、噴嚏、肌顫、虛弱、肌肉和骨骼疼痛、心率血壓等生理指標的紊亂,等等。

另外,一些所謂的「減肥藥」也易上癮。某些三無產品的減肥藥中,含有苯丙胺類的精神興奮劑,可以讓服用者保持所謂的「良好的精神狀態」,精神飽滿、食慾降低、運動量增加。對於一些療效特別好的減肥藥,服用一段時間後,如果出現了幻覺、妄想、多疑等癥狀,就要高度懷疑這類非正常的減肥藥中有一些讓人易上癮的成分。

最易複發的癮—酒癮

酒精能作用於大腦神經細胞,改變細胞膜的內外電位,從而打開「快樂素」釋放的閥門。然而,酒神在通過快樂素實現自己魔力的同時,也埋下了隱患——「酒癮」。

酒癮使人們抵擋不住美酒的誘惑,容易沉溺其中。長期大量飲酒會使快樂素大量釋放,人們由此越來越貪戀杯中之物。但是大量的酒精加速了快樂素的快速耗竭,停止飲酒後,神經細胞合成快樂素的速度不足以抵消快樂素的消耗,血液快樂素的水準反而比正常更低,這真是「借酒澆愁愁更愁」。

而且,由於身體逐漸適應了高水準的快樂素,正常水準的快樂素已經不能讓大腦滿足。酗酒者若戒酒,會出現「戒斷反應」,感到無聊、空虛、煩躁、抽搐、噁心、嘔吐,從而被迫再次飲酒。到這時,酗酒已經是為了避免不飲酒的痛苦。

越來越多的上癮症,要戒嗎?

隨著人們生活的改變,很多曾經不存在的上癮症也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比如現代人手機上癮、微信上癮、網癮、遊戲上癮的數量就很大。同樣,很多從前人們沒有意識到的心理上癮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比如壓力上癮症、交際上癮症、戀愛上癮、性癮、暴食癮、減肥上癮等。

蕭伯納說過,人生有兩種痛苦,慾望被滿足的痛苦,和慾望沒有被滿足的痛苦。這句話用在上癮症者身上可謂深入而精準。上癮症的人生就是在這兩極之間搖擺的人生,總是無法真正地平衡下來。平衡的生活才更加健康,對於那些損害健康的癮,即使是工作癮也最好不要,凡事適中最好,切莫極端。

本文圖片來源於構思網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