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自然流產後再懷孕,需要注意什麼?

作者:王妮(婦產科主治醫師、科普作者)

在臨床上,常常會遇到一些自然流產的女性,有的女性懷孕較困難,極其小心的情況下還是沒有保住,這導致她及家人面對再次懷孕時,壓力十分大,害怕一不小心再次流產。

那麼,哪些原因會導致自然流產?自然流產的女性,再次懷孕的流產幾率也更大嗎?自然流產後再次懷孕,需要注意點什麼?

什麼是自然流產

顧名思義,自然流產是沒有人工乾預的流產,往往指妊娠不足28周、胎兒體重不足1000g而終止者。發生在妊娠12周以前者,稱為早期自然流產,發生在妊娠12周或者之後者,稱為晚期自然流產。

臨床上,胚胎著床後31%會發生自然流產,其中80%為早期流產。在早期流產中,約2/3為隱性流產,即發生在月經期前的流產,也稱為生化妊娠。

生化妊娠很多時候不容易被人發現,臨床上有很多女性僅僅表現為月經略推遲、月經量略增多、一過性尿妊娠試紙陽性(曾經驗出陽性,很快轉陰,或弱陽性)或者血HCG低水準,大多數女性沒有明顯不適,很少伴有劇烈腹痛、出血過多等情況。

先兆流產:可能很多女性在早孕期間因為少許陰道出血被診斷為先兆流產,先兆流產是指妊娠28周前先出現少量陰道流血,常常為暗紅色或者血性白帶,無妊娠物排出,隨後出現陣發性下腹痛或者腰背痛。大多數女性經過休息及治療後癥狀緩解或者消失,可繼續妊娠。也有少部分女性陰道出血增多、腹痛加劇,發展成難免流產(流產已經不可避免)。

習慣性流產:醫學上稱為複發性流產。是指同一性伴侶連續發生3次或者3次以上的自然流產。複發性流產大多數為早期流產,少數為晚期流產。目前,大多數專家把連續兩次發生的自然流產稱為複發性流產。

為什麼會發生自然流產

自然流產的病因包括胚胎因素、母體因素、父親因素以及環境因素。

1. 胚胎因素:

常見的是胚胎或者胎兒染色體異常,常常為遺傳導致。除了遺傳因素外,感染、藥物等因素也可能導致胚胎染色體異常而發生流產。這種流產可以理解為「自然淘汰」的過程。

2. 母體因素:

1)母親患有全身性疾病,如嚴重感染、高熱、嚴重貧血或者心力衰竭、血栓性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慢性肝腎疾病、慢性高血壓等內科疾病均有可能導致流產。

2)子宮畸形、巨大子宮肌瘤、子宮頸內科鬆弛等生殖器官異常均可能導致自然流產;

3)內分泌異常:女性黃體功能不全、多囊卵巢綜合征、高泌乳素血症、甲狀腺功能減退、糖尿病血糖控制欠佳等內分泌功能異常也可導致流產;

4)強烈應激及不良習慣:妊娠期無論嚴重的軀體或者心理不良刺激均可導致流產,如手術、腹部劇烈撞擊、性交過頻、過度緊張、焦慮、恐懼、憂傷等均可導致流產。另外,孕婦過量吸煙、酗酒,過量飲咖啡、吸毒等,亦可導致流產;

5)免疫功能異常:孕婦自身免疫功能異常也是導致流產的常見原因;

3. 父親因素:

精子染色體異常、精子畸形率高亦可能導致流產;

4. 環境因素:

過度接觸放射線和砷、鉛、甲醛、苯等有毒有害化學物質,均可能導致流產。

自然流產後再次懷孕注意什麼?

有不少女性害怕,是不是自然流產一次再次懷孕就會再次流產呢?

其實,除了母親自身免疫性疾病未控制、母親宮頸機能不全、父親精子嚴重畸形這些原因導致的自然流產,大多數自然流產對再次妊娠並沒有太大影響。所以無需過度緊張。

當然,自然流產後女性應該仔細查找自然流產原因,尤其是有過兩次甚至兩次以上自然流產經歷的女性,需要全面檢查,包括夫妻雙方健康體檢、生殖系統檢查、染色體檢查、免疫系統檢查等。

積極治療母體合併症以及原發病,若母體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嚴重內科疾病、內分泌異常待治癒或者病情穩定後再妊娠

嚴重心肝腎等內科疾病以及合併症者不宜妊娠,合併子宮頸機能不全者需在孕早期行宮頸環扎術,孕期臥床休息,避免勞累;

男性精子異常導致流產者可行精子篩選後人工授精,母親血栓性疾病者可予以抗凝治療,孕期規律隨訪;

有吸煙、酗酒、吸毒等不良習慣的女性需戒煙、戒酒、戒毒;

生殖器官輕度畸形女性可以手術矯正,嚴重畸形女性可能無法正常懷孕;

精神過度緊張者可予以自我疏導或者求助於心理醫生。

除此以外,孕期要保證充分的睡眠和休息,避免勞累,均衡飲食和營養,無禁忌症者需要有適當的運動,需要保持樂觀的心態、良好的心情來正確面對妊娠。

再次妊娠時機

發生了一次自然流產,要等三個月甚至半年再準備懷孕嗎?

正常情況下,若母體無內外科疾病需要治療、無明確的不良習慣需要糾正等,自然流產月經復潮後,便可再次懷孕。當然,再次懷孕需要規律產檢

參考資料:

《婦產科學第八版》 謝幸 苟文麗主編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